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应用一次成苗培养基和试管苗一次性移栽技术,通过改进光照培养时间和强度、增加每瓶接种侏数、结合常规扦插扩繁等措施提高快繁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到了种苗规模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长素对乔纳金苹果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倍体苹果品种乔纳金试管苗顶部茎段为试材,将其接种于添加不同生长素及其组合的MS(基本培养基)中,研究IAA、IBA、NAA 3种生长素对苹果试管苗生根的不同效应。结果表明:3种生长素均可诱导乔纳金试管苗生根,且组合处理的效应普遍优于单种激素,其中以MS IBA 0.8mg/L IAA 0.7mg/L为最好,其生根率达92%。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大叶山杨组培苗移栽试验与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和多年基层林业实践,对大叶山杨优良无性系经组培扩繁,进行移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苗根系发育情况、试管苗木质化程度、移栽基质、遮荫管理等四个主要因子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0.01水平差异均极显著。确定出试管苗根系发育的好坏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苗木的木质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已查明受多种病毒感染.造成严重减产,本试验选取带有l-2个叶原基的甘薯茎尖,经组织培养谤导出试管苗。试管苗脱毒率高达86.7%,取脱毒试管苗快繁,繁殖系数达每月5倍以上。试管苗在大棚内多次扩繁后,移栽到大田.增产效果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试管狗的诞生为拯救濒危犬种传来了福音。而试管狗为什么这么难,与克隆又有什么关系呢?"4月16日,中国首批体外受精犬(俗称试管狗)在北京诞生,共诞下2只公犬,4只母犬,采样送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检测,结果证实6只幼犬与受体母犬无血缘关系。那么,试管狗如何诞生的呢?与克隆技术又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6.
组织培养技术是加快植物繁殖速度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我省当前在扩大百合种植面积中存在缺乏母籽,繁殖速度慢的问题,我们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生产百合试管苗。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共获得试管苗9万株,田间移栽试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对小黑杨优良无性系经组培扩繁,进行移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苗根系发育情况、试管苗木质化程度、移栽基质、遮荫管理等四个主要因子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0.01水平差异均极显著。确定出试管苗根系发育的好坏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苗木木质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银中杨是齐齐哈尔地区平原乃至山地造林和退耕还林的优良树种之一。我们对银中杨优良无性系经组培扩繁,进行移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苗根系发育情况、试管苗木质化程度、移栽基质、遮荫管理等四个主要因子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0.01水平差异均极显著。确定出银中杨试管苗根系发育的好坏是影响银中杨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苗木的木质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脱毒红薯(红苕)是选用种薯性状良好的红薯品种,取发芽茎尖0.3mm进行试管组培脱毒后进行大田扩繁所获得的优良品种。早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山东省就开始推广。1997年四川省开始研究培育脱毒红薯,并逐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木立芦荟的试管苗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快速繁殖的研究 ,结果表明 6 -BA可以极大地提高不定芽的增殖率 ,但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玻璃化试管苗 ,而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 ,出现了 6 -BA沉积现象 ,玻璃化现象更加严重 ;不定芽的增殖系数还与接种的外植体直径的大小、切割部位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将酿酒酵母的rDNA片段,黑曲霉葡萄糖淀粉酶基因表达盒及G418抗性基因表达盒重组进经过改造的质粒pSP72,构建酿酒酵母整合型质粒YIp4RGAn及YIp19RGAn,转化酿酒酵母实验室菌株GRF18、生产菌株JL108、SD和JM,获得能高效表达葡萄糖淀粉酶和分解淀粉的酿酒酵母基因工菌。Southern印迹分析证明,葡萄糖淀粉酶基因已整合进工程菌染色体。这些工程菌在含有20%淀粉的培养基中培养,产酒率都在11%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乳酸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红细胞凝集性与其内化派伊尔结(PP)之间的关系,分别用细菌黏附正十六烷法(BATH)、ε电位仪、接触角和液体表面张力测定疏水性、细胞表面电荷和表面自由能;并用兔红细胞凝集活性评价乳酸菌表面凝集素表达性质;3H标记的乳酸菌,分析其在PP内化的能力,并在体内分析了3H标记的三株乳杆菌体内内化于PP的性质。体外试验证明,22株乳酸菌体外内化PP的性质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细菌的疏水性和内化PP的能力没有相关性;而细菌的表面自由能和内化PP的能力呈负相关趋势。选用的4株乳酸菌在体内内化PP的能力也和体外的结果一致。乳酸菌内化PP的能力具有菌种依赖性。细菌表面电荷、疏水性和红细胞凝集能力与内化能力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但细菌的表面自由能与内化能力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粤北地区的9个香菇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在9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2个野生菌株与7个栽培菌株间的酶带数量、浓淡宽窄差异较大:进一步用UP-GMA平均链锁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相似系数为0.3时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才能归为一大类。相似系数为0.6时栽培菌株可归为一大类,相似系数为0.72时9个菌株可以分为5大类9个菌株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均为1条。酶带浓淡和宽窄有差异,野生香菇的酶带最浓最宽。结果表明:粤北香菇资源丰富,遗传差异较大,特别是野生香菇菌株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且酯醯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对香菇菌株的分类、鉴定和遗传标记等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PheAB基因在棒状杆菌染色体上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大肠杆菌质粒pLCX31,切除其中的xylE基因得到大肠杆菌质粒pJL01.将源于大肠杆菌分枝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基因2.3kb BamHI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质粒pJL01中启动子P32的下降,构建成质粒pJL02。再在pJL02的HindⅢ位点接入棒状杆菌染色体的HindⅢ消化的随机片段,构建成带不同棒状杆菌染色体片段而不带棒状杆菌自主复制顺序的棒状杆菌整合质粒pJL03。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菌培养性状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a)的培养性状有一定的分化。根据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的不同,23个菌株分为6类;根据病菌在PD培养液中颜色的不同,23个菌株可分为4类;根据病菌的致病力强弱,23个菌株分为7类;认为病菌致病性强弱与菌落颜色或发酵液颜色呈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考虑地基液化后大变形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基液化后的侧向变形是导致桩基础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给出了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水平地基液化后的侧向大变形对桩基础破坏作用的调查结果;在能统一描述饱和砂土液化前后尤其是液化后的大剪应变响应的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enzien简化法建立桩一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对该震害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基液化后剪应变分量的桩基础变形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符合较好,液化后的剪应变分量控制着桩基础的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17.
从新疆和北京两地的十余种经济植物中的4种植物的根部分离筛选到6株可向培养基中分泌橙黄色色素物质的根内内生菌和根表附生菌,采用BOX—PCR基因组指纹图谱扩增技术对这6株细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6株细菌可以划分为3个遗传群。采用系统发育和表型分析相结合对这3个遗传群的代表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3个代表菌株均为绿针假单胞菌致金色假单胞菌亚种(P$eUdomonoschlororo础如subsp.aureofaciens)。采用薄层层析对3个代表菌株的色素分泌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代表菌株的色素分泌物组成完全相同。进一步采用电喷雾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认色素主要组分为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Acid,PCA),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分析。结论:植物根部产吩嗪羧酸抗生素的致金色假单胞菌在菌株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其地理分布的多样性和宿主植物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其中的3株内生细菌LJ1、GL1、TC1由于与宿主植物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而有可能作为生物活体农药直接应用于宿主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双版纳几种热带兰菌根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云南西双版纳不同生境下的14株热带兰菌根中分离到19株真菌,分别鉴定为9个属,其中优势菌为镰孢霉属(Fusarium)9株占47.37%;组丝核菌属(Phacodium)3株占15.79%.  相似文献   

19.
喜树果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Decne.)果实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半知菌亚门的匙孢霉属(MystrosporiumCda.)、鲜壳孢属(ZythiaFr.)及无孢类群(MyceliaSterilia)。其内生真菌经摇瓶培养后,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对其菌丝体提取物进行分析,初步表明WZ001菌株可能产生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的类似物。  相似文献   

20.
β葡聚糖酶杂合基因bglHAM的克隆及在P.pastoris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的方法,以Bacillus macerans总DNA为模板,构建出β-1,3-1,4葡聚糖酶杂合基因bglHAM,与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PIC9K-HAM,电脉冲转化法转化酵母菌GS115,KM71,在MM,MD平板上筛选表型,YPD-G418平板上筛选多拷贝重组子,重组菌株经甲醇诱导后,刚果红平板染色法检测到β-葡聚糖酶活性,SDS-PAGE证明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24kD,摇瓶诱导培养筛选到的重组菌株,胞外每mL发酵液最高酶活达240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