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为本;或者说,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中心和目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同志决策观的根本所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决策制定的基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是决策评判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决策完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益表达机制对协调价值冲突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各阶层维护自身利益,体现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使人民群众体会价值主体地位,从而缓解价值冲突。当前我国利益表达存在着渠道少而不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广开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工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建设,发挥其桥梁作用;实现利益表达的法治化;改善言论和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毕生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鉴于中国的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他更注重保障与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的基本观点,认为农民的利益应当是全面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与文化利益.邓小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现实,积极探索实现、维护与保障农民利益的有效的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其中最根本的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生产力和先进化归根到底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要解决好这个根本,当前需要认真处理好在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以民为本意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优势。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大众"化,就要求理论贴近、服务的对象范围要广泛,切合、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现实需要和利益诉求。因此,把握"大众",切合、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命题,也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常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对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人民利益,如何看待和处理人民利益的各种关系,新时期人民利益有哪些新的内涵,怎样实现人民利益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需要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尤其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更需对人民利益予以极大关注。我们从历史必然性、正当合理性和执政合法性三个维度进行考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展人民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诉求,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利益是党代表人民利益的逻辑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利益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党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着的。我们党只有以党的利益为逻辑中介才能够代表人民利益,我们党通过党的利益也能够代表人民利益,所以,党的利益是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的逻辑中介。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很好地体现了人民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价值尺度的原则;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我们必须和人民群众一块干、一起过,在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简析人民利益持续发展的四维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民利益发展的根源与路径主要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综合因素共同构成。为确保人民利益的持续、健康地发展,务必进一步保持经济的长足稳健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和人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以此建构现阶段我国人民利益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共选择理论学派有“决策疆域”概念,笔者籍此提出“民意疆域”概念,通过公共决策中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来阐明在同样的公共决策主题上,不同的民意疆域设定方式将会得出不同的民意反映结果。要使公共决策准确反映民意,既要将所有直接利益相关公众纳人民意疆域,又要清楚把握利益集团与民意疆域的边界,使公共决策对社会利益的协调和平衡能够建立在一个坚实的信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主体的信息控制能力及网民的弱势地位,分析了网民消费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网民权益的特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种不安定因素日益突出,特别是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联盟中存在三种利益,即联盟中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平行的不同利益和互反的利益。联盟产生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它的存在维系着联盟,它的实现或不实现都将 意味着联盟生命力 的终结。联盟内部需要确立“霸权稳定”加“成员国相互协调”的机制以实现联盟利益。从“权力决定利益”的角度来看,联盟中的强国是利益的主要获得,其他相对较弱的国家也可实现部分国家利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维护世俗封建统治秩序是路德一贯的、根本的政治立场。路德对农民战争的态度和他晚期强化世俗政权的主张均是他维护世俗封建统治秩序的一贯立场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并不意味着他"背叛了人民"。路德中晚期继续坚持维护民族利益;他晚期的政治主张与封建诸侯的政治主张仍有显著差异,某些政治观点包含了与封建等级制度不相容的进步因素。因此路德晚期并未"成为诸侯的奴仆",而是坚持了当时先进的市民阶级的政治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同时也是一个争议较大、令人困惑的范畴。本文试对学术界关于公共利益的定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关系等有关问题的争论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人"假设看中国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是"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制度应利益分配与生产的需要而创设,又随利益关系重新调整的愿望而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强化利益激励机制,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民间陶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一部分。民间陶瓷在其发展的过程、主要艺术形式和分布等内容上都要受到各个时代审美观的影响。而且它的创作规律与人们的生活情趣息息相关。至今 ,民间陶瓷文化仍然对生活及艺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