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63-63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终生)感染者。而我国目前仍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第一大国,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9.32%,现症病人达3千万人,每年的治疗费用达千亿元。2008年6月11日,国家有关部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标志了我国对HBV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将为有效降低HBV的携带率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促进对乙肝病毒的研究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6,(11):12-13
■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病的划分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曰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正在面临一场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的危机,而传染病,是其中的一个侧影。新冠病毒的肆虐,大概是2020年冬春之交的最惨痛记忆,或许也是近10年对我们健康的最大挑战。让我们焦虑的,或许不是病毒有多致命,而是这种神秘的、行迹诡异的病毒,让毫无经验的人们防不胜防。它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类曾经用了两个多世纪,似乎是"战胜"了大量致命的传染病,将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但是否又会有新的疾病出现,对人类社会发起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我国现行的一部规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行政管理法律。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5种 ,其中甲类 2种 (鼠疫、霍乱 ) ,乙类 2 2种 (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艾滋病等 ) ,丙类 1 1种 (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等 )。随着实施过程中国内疫病情况的改变 ,于其后又将原属丙类的肺结核与新生儿破伤风二病提为乙类。另外 ,2 0 0 3年 4月由于SARS肆虐 ,又在本法管理的病种中增添了原本没有的SARS ,并规定其控制措施按本法第二十四条 (一 )款执行 (即强制管理 )。因此目前本法管理的传…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4,(9):19-19
正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除了运动减少、饮酒过量等原因外,不良的晚餐习惯也是导致脂肪肝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脂肪肝在发达国家为排在第一位的肝病,近年来,脂肪肝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脂肪肝的发病率会升高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战胜瘟疫:从诺贝尔医学奖看20世纪免疫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文明进程的各类灾害中,瘟疫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巨大,危害深重。诺贝尔医学奖自1901年设立,在20世纪共颁发91次,其中仅免疫学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类传染病防治就获奖26次,占28.57%,足见其比重之高份额之巨。随着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病毒、猴痘病毒,特别是SARS这一新的传染病毒的出现,人类在确保自身健康,科学预防疾病以及有效治疗顽症的旅途中可谓任重而道远,仍需要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一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h5n1病毒能感染人类,并有很高的致死率。遗憾的是,人类至今尚未研制出相应疫苗。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6,(7):24-25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AIDS是艾滋病的医学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字头缩写词.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  相似文献   

9.
口交,被认为是安全性爱方法,对于传播致命的HIV病毒有很低的风险。那是根据星期二在旧金山有关逆转录酶病毒和机会主义传染病的第七次会议所提出的一个报告。研究员们在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  相似文献   

10.
“家中的小狗感冒了,会不会一个喷嚏将病毒传染给主人?宠物如何消毒?”有关专家研究的意见是:除狂犬病、弓形虫病等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1乙肝疫苗研发现状 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病毒性肝炎,具有感染性强,携带率高、流行面广、慢性化倾向严重的特点,属致癌性病毒.对乙肝的现患,目前尚无任何特效药物治疗,对人群中大量存在的HBsAg慢性携带者,亦无理想的消除措施.乙型肝炎疫苗(HB疫苗)的问世,为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免疫制品.HB疫苗不仅能有效地阻断HBV的传播,降低其感染率,而且也能有效地控制人群携带率,并有预防HBV感染所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降低其发病率的作用.乙肝疫苗的研制已经历了3代.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1,(11):4-5
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大流行的最有力武器.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截至2021年5月25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突破5亿剂次. 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科研人员正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目前监控显示,国产灭活疫苗对多数变异株仍然有效.即便如此,科研人员也从未放松警惕,持续监控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用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配伍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观察HBV复制指标转阴率及抗-HBs阳性率,探讨对中药免疫调节药物的合理配伍使用。方法:131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以1~2:1的原则分为:免疫增强剂治疗组(A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B组)、免疫双向调节剂治疗组(C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剂治疗纽(D组),各组均以自拟的中药组方治疗,水煎汤剂口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结果:131例完成治疗后半年,A组在开始用药1~3周内出现GOT、GPT增高或黄疽而治疗终止,B组、C组的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低于D组,D组的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免疫增强不适宜用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免疫抑制、免疫双向调节易使急性乙肝转为慢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治疗,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地时间1月5日,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去年12月9日,法国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对外表示,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该毒株编号为B.1.640.2,也被称为"IHU"毒株.该毒株包含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主要侵犯偶蹄动物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有这种病的动物,首先出现发热,继之在口和蹄部发生囊泡与糜烂.这种病比其他动物性疾病更具传染性,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传染很快.这种病主要侵犯家畜,包括牛、羊、猪等.野生和家养的偶蹄动物和鹿、象、豪猪和大鼠也是易感动物.目前发现引起口蹄疫的病毒有7种类型,产生相似症状,仅仅在实验室能够将其区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现行治疗方案包括拉米夫定等。由于靶点的限制,这些药物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cccDNA,在停药后存在HBVDNA和转氨酶水平反弹的现象。同时长时间用药可能导致病毒产生变异耐药毒株,使得治疗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出现的"在奥密克戎病毒面前躺平"的论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不赞同. "躺平"即意味着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这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最为致命.部分人认为,奥密克戎传播迅猛且感染者多为轻状甚至无症状,类似于流行感冒,不如直接"躺平".这种观点十分片面且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朊病毒(prion或PrP)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至今尚未彻底弄清,与病毒和类病毒都很不同的一种蛋白质传染病原。最早提出“prion”一词的是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人,当时他们将该病原描述成蛋白性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有时也描写为蛋白酶抗性蛋白(proteinase resistant protein)。在此之前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名字,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瘙痒病伴随纤维(scrapie associated fibrils,SAF)等。多年来大量的实验说明,这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甚强、分子质量在27000~30000道尔顿的蛋白质颗粒,它们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递的海绵脑病的特殊病因。我们实验室**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多以慢病毒(slow viruses)、亚病毒(subviral agents)、非寻常因子(unconventional agents)、非寻常病毒(unconventional viruses)等不统一的名词来描绘这种特殊病因。80年代后期我们改用朊病毒。在多年来的实践中,我们已习惯于称它们为朊病毒,而并无不恰当之感觉,这是因为:1.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prion本身不含任何核酸成分,由分子量为27000~30000道尔顿膜蛋白组成。2.它们与感染性成分一致。3.在正常细胞里,既有朊病毒的前驱蛋白质,细胞朊蛋白(PrPc),或朊病毒的异构体(isoform),又有编码正常细胞朊蛋白的基因。我国已克隆了人和动物的这种基因,并在体外表达出相应的细胞朊蛋白,经动物免疫获得抗朊蛋白的抗体。4.Prusiner等人用纯化和转基因动物等方法已证明由细胞朊蛋白(PrPc)转化为朊病毒(PrPSc)发生在蛋白质产生之后即翻译后变化(post translational change),因此,就出现了构型变化和构型疾病(transformational diseases)的提法。* 洪涛院士是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病毒名词审定组组长。**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形态研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正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报道,新加坡科研人员针对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发现,患者发病初期症状虽然轻微,但却是体内病毒量最多的阶段,随着症状发展病毒量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患者体内病毒量与症状严重度并不呈正相关。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指出,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先出现咳嗽、发烧等轻微症状,之后再恶化至肺炎等,但是当患者发展为肺炎时体内病毒量已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名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综合征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