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一事,深深地刺痛许多中国人的神经。因为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华民族的情感。拍卖流失文物,不仅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利益,而且有悖相关国际公约。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的文物流失海外,那么这些国家是如何追讨国宝的?  相似文献   

2.
铜像的造型与构造原理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概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如滔滔长河般的历史洪流不仅谱写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宝藏,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对文物有着深厚的感情,文物不仅记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更承载着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记忆和情感.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地上、地下文物数量异常丰富,然而,自19世纪末开始,随着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积重难返、国力日衰,外国列强不仅将手伸向中国广袤的国土和资源,也愈加觊觎中国的珍美文物.  相似文献   

4.
许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目前都被收藏在英国和美国等多家博物馆。这些文物不乏价值惊人的旷世奇珍,社会价值和史学价值更是不可估量。例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  相似文献   

5.
数量惊人的中国文物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另外,在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非法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2月1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其他流失文物类似,佛首的追索过程曲折而复杂,但在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旅日华侨多方努力下,从发现拍卖到回归祖国,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回到祖国的这尊佛首肉髻低平,脸庞圆润,露出笑容,雕刻技术娴熟、表现手法细腻、时代特征鲜明,是研究天龙山石窟乃至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暂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7.
<正>埃及文物主管部门最近宣布,在一座古埃及墓的墓室顶部发现了色彩鲜艳的天象绘画。这些包括天神纳特的绘画,是在卢克索西岸地区的一座努比亚祭司的墓室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谢辰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帕蒂·戈斯坦布利斯美国芝加哥德保罗大学法律系教授 记者:这么多文物流失在外,我们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在追讨?  相似文献   

9.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3个渠道:-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25日,在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行的专场拍卖会上,流失的中国圆明园文物“12生肖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拍卖,,圆明园稀世珍宝何时能回家?昔日国宝今安在?当世人都在为鼠首、兔首的命运揪心时,也不禁开始追溯其他被掠夺文物的现状,并关注我们国家其他文物所面临的同样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5日,在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行的专场拍卖会上,流失的中国圆明园文物"12生肖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拍卖。  相似文献   

12.
历经沧桑的圆明园兽首铜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同十二生肖铜兽首,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谢辰生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帕蒂&#183;戈斯坦布利斯 美国芝加哥德保罗大学法律系教授 记者:这么多文物流失在外,我们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在追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一场围绕圆明园流失兽首的拍卖再一次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触动了百年来中国人心里隐隐的痛楚,也再一次将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正确认识、面对和解决数以千万计的海外流失文物问题,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但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以法为依、“按理出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辉煌60年     
国家级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1961年7月1日开放。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文物收藏机构。收藏文物达32万多件,珍本图书1000多种。  相似文献   

16.
2000年6月3日,法国海洋考古学家弗兰克·戈迪沃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向世人展示了他率领的国际海洋考古小组在阿布基尔海湾的最新发现。这些最新发现包括:一具高15米、重300公斤的伊希斯神胸像,一具塞拉皮斯神的头像,六具埃及或希腊王族的头像,一些古钱市和珠宝,以及一些极为珍贵的镌刻着古埃及天文学文字和图案的黑色花岗岩石板。这些文物打捞自传说中的埃及法老时代的赫拉克利昂和美诺西斯两座古城的遗址──距亚历山大港约6公里外的地中海海底,而赫拉克利昂和美诺西斯已在海底沉睡了多长时间,以及它们沉没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此外…  相似文献   

17.
海水,能被一劈为二,变成一条通路,化作一条坦途吗? 圣经<旧约全书>"埃及大逃亡"一节中描述了这个美丽的神话. 希伯来人为了摆脱埃及人的奴役,成群结队地逃出了埃及,在荒野中飞奔.  相似文献   

18.
古代彩绘文物胶结材料免疫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文静  张秉坚 《自然杂志》2015,37(5):332-340
 胶结材料是彩绘类文物(如各种壁画、建筑彩绘、陶质彩绘等)颜料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常用天然生物材料,如蛋清、皮胶、骨胶、桃胶等作为彩绘颜料的调和剂。检测文物胶结材料的成分不仅是研究文物工艺史的需要,对于这些濒危文物的加固保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胶结材料含量很少,杂质多、易老化、流失快,加之分析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彩绘类文物胶结材料的检测成为当今文物分析领域中比较困难的课题。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反应,可以高度灵敏地鉴定出目标生物源分子。目前,国内外在采用免疫分析技术鉴别文物成分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特别是以酶联免疫技术(ELISA)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IFM)为代表的免疫分析技术在鉴别文物生物源胶结材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本实验室的有关研究工作,同时提出,现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图像示踪的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LIA)等在文物微量成分检测和空间分布确定等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1967年10月21日,中东的太阳懒洋洋地照在地中海上.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在埃及塞德港外15海里处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当时,埃及军队已经在6月的"六天战争"中被以色列人打败,埃及空军已被摧毁.以色列陈兵苏伊士运河东岸,谁敢向"埃特拉"号挑战呢?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引起多方关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大家一致谴责佳士得拍卖公司违反有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执意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做法。但同时,在有关律师团赴法国提起诉讼和中国公民在拍卖会"拍而不买"的问题上,社会各界表达出各种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