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之友》2014,(5):20-21
<正>夹缬,中国最古老的"四缬"(绞缬、蜡缬、夹缬、灰缬)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古汉语里的"缬"字,专指在丝织品上印染出的图案花样。顾名思义,夹缬便是利用雕版在棉绸等物上夹染出预定的效果。《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很多夹缬实物残片,至今仍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一些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4,(5):18
<正>有一种蓝花布,名字很漂亮——蓝夹缬。蓝白交织的纹理间渗透着古老的时代气息,是流传在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传统蓝染织品。作为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也是我国传统印染的"四缬"技艺之一,在至今下辖的苍南县以及瑞安和乐清两个县级市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蓝夹缬主要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民间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婚嫁的必备之物,其技艺在我国已传承千年之久,从制靛、雕花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艺术结晶,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4,(5):30-31
<正>窗明几净,客厅四壁挂着块块蓝夹缬,整齐舒展,纹样古朴、活泼,光从窗户打进来,屋子里充满了江南民间的味道。此为来自温州的民间文化学者张琴女士在北京的家,传统印染藏品点缀了她的小屋,俨然一个精致的民艺博物馆。她是一位资深的中国传统印染织绣工艺和戏曲纹样的收藏者,"蓝夹缬"这个名字便是由张琴命名,她为之做了5年扎实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14,(5):32-33
<正>苍南,是靠近浙江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县城,也是薛勋郎的家乡。结缘夹缬作为印染技术"活化石"——苍南夹缬最后的传人,薛勋郎是幸运的。这个当过兵、务过农,还做过生意的老艺人,如今仍然在布满了灰尘的作坊里坚持着,他的作坊没有家族传承历史,却是20余年来全国唯一一家保存完整夹缬印染工艺的传统作坊。"我经常会想,当年建起这间小作坊,又守着它这么多年,到底是机  相似文献   

5.
四缬天地     
《科学之友》2014,(5):26-27
<正>中国传统的印染"四缬",即今天所说的夹染、蜡染、扎染和蓝印花布。传统四缬沿用的都是染色与阻碍染色的基本印染原理,通过物质手段来控制防染形状,从而获取所需要的花纹。因其原理相似,花纹略有区别,人们往往不易区分。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14,(5):19
<正>在这个丝、棉、麻争宠的消费时代,谁还会惦记一块蓝白花土布是如何染成的?又有谁记得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彩衣"究竟源自哪里?事实上,这一切都结缘于一种可追溯千年之久的传统技艺——夹缬。美丽传说关于夹缬,曾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名家境贫寒的姑娘站在自家的乌桕树下,她为自己没有体面的嫁妆而发愁。秋风吹过,树叶飘落到舂米的石臼里,她俯身去看时,竟发现枯枝败叶将一汪积水染成了蓝色,于是顺手拿过一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喜欢拿古代名人说事、抒怀、达理、表情。这里不说其他古代名人,就专门来说说唐诗里所写到的古代名女子吧。  相似文献   

8.
<正>"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诗人袁枚曾这样赞美漆器的雕工与色彩之美。螺钿质地华美,镶嵌在器物上呈现出晶莹剔透、五彩斑斓的华丽光彩,令人迷醉。"蟠螭金凿五色毯,钿螺椅子象牙床",大至床榻、柜橱,小到凳椅、木盒,螺钿艺术无所不适。  相似文献   

9.
<正>"创,始也。"任何一家企业在创业之初必定是很艰难的,而要创业垂统,必然会经历更多成长的历练。"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也就是只有勤勉耕耘,方可等待收获。借用唐代大诗人韩愈的诗句,山西创耘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创耘科技")总经理朱春雷一语道出了"创耘"二字的真谛,谦虚而又不失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公司寄予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10.
学者 《科学之友》2001,(7):10-12
2001年春,宁夏考古工作者在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内,又发掘出一批精美文物。正当媒体将之炒得沸沸扬扬时,人们的视线却被远在广东的西汉南越王墓所吸引。原来,在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中,中国国家文物局正与墨西哥国家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古代文物展。据悉,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引进的外国古代文物展览。让闻名世界的"玛雅文明"与之"同台竞技",南越王墓的分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14,(5):22-25
<正>蓝夹缬制作工艺极其考究,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成。主要特点是程序的多样性、技艺的精湛性。整个技艺包含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染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繁琐的程序,且各个程序均讲究技巧、工艺精细、要求高。  相似文献   

12.
<正>洛阳之南5 km处,山壁陡峭,龙门山和香山隔伊河夹岸对峙,宛如门阙,伊水经其间北流,这里古称"伊阙"。两山夹一水,正对洛阳宫,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和屏障,所以也被称为"阙塞"。阙,是我国古代建筑在城门、宫殿、陵墓、祠庙前的两个高大对称的建筑物,两物之间空缺如门,作为道路,称之为"阙",后来帝王住所皆谓之"宫阙",阙主要表示大门之意。如今,在莲花洞旁的崖壁上,仍可见"伊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1983年春天,正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现弱玻色子之际,我荣幸地访问了中国,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杭州,我和中国同事们开展了一系列以碰撞物理为主题的学术活动,这一段时期的感受可以用唐代诗人王勃的诗句“人杰地灵”概括之。现应中国《自然杂志》之约,谨将我在中国期间所作的报告写成此文,献给中国朋友。什么是今天的碰撞物理?一个适当的定义是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古老的鎏金工艺,自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塑造国之重器的独门绝技,在青铜器鼎盛的春秋战国时期,富丽堂皇、金光闪闪的鎏金器物只有盛大的祭祀活动才能见到,直至明清两代鎏金工艺达到顶峰时期,成为权力与神圣的象征,深藏宫墙之内。肖岗说,鎏金器物在普通人看来是很高大上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肖岗意识到如果不突破传统的题材,祖传的鎏金手艺早晚会消失。他想把鎏金技艺真正地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古代的技艺装点现代生活,这样普通老百姓在家里也能欣赏到这种工艺。  相似文献   

15.
令人向往的太空城 中国古代著名寓言<百喻经>中有一个故事,讽刺一个富翁想要建造一座只有第三层的"空中楼阁",结果一无所获.其实,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并非愚人所独有的,如苏轼就曾写道:"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侧身送落日,引平攀飞星".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29年四川广汉三星村农民在车水灌溉时,无意唤醒了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文明之后,考古界就围绕这一奇迹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叩问。"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对蜀道及古代蜀国的描写。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仅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崎岖、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还描述了古代蜀国历史的扑朔迷离、神秘莫  相似文献   

17.
吟诗唱词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雅好,而有些文人巧妙运用诗词,让诗词成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命名景点我国不少风景名胜中的景点都是用古诗词命名的,题名与景点相得益彰。爱晚亭位于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半山腰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陶然亭位于北京先农坛,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刹慈悲庵西面构筑了一座小亭,供临时休息之用。初名“江亭”,后取唐代诗人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  相似文献   

18.
将军的雪     
<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雪,飘舞的白色精灵。他们死得并不像战士,反而像流浪星际的吟游诗人,那么美丽。"时任帝国第三舰队司令官的波夫元帅多年之后回忆道。雷诺星域格拉斯第七号伴星。战时统筹控制中心。"兰思诺上尉,0564区请求降水。""扫描空间气体状态。""扫描完毕,降水成功率为90.5%。""设定电磁波能级。"随着操作员键入命令,控制中心的主能量塔向0564区发出了一束特殊的超高能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可以将部分气体打散到原子程度,而且增加了氢氧元素的亲和度,易于结合成水。当然这种技术耗能极高,只有在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4,(2):33
<正>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历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在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堪称一朵奇葩。苗族,在历史上就有"百苗"之说,所以其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多,为中国56个民族之最。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尤其赞誉苗族妇女服饰为"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其绚丽多彩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20.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唐代诗人韩愈这首<芍药>诗,把芍药色、香、韵之美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扶助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对芍药也有诗赞美:"芍药争春炫彩霞,芙蓉秋尽却荣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