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北疆高产棉花(2250kg·hm-2)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变化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顷产2250kg高产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在盛花期以前稳定上升,至盛铃期达最大,值为4.05gCO2·m-2·h-1,吐絮期尚保持较高水平。全生育期平均值为2.63gCO2·m-2·h-1。群体呼吸速率随生育时期的变化亦呈现单峰曲线,在盛铃期达最大值。值为2.69gCO2·m-2·h-1,群体呼吸速率的最大值出现时期较群体光合速率晚15~20天左右。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至中午14:00~15:00达最大值。群体呼吸速率日变化的趋势与光合相似,但其最大值较群体光合速率晚出现1h左右。盛花结铃期和吐絮期群体光合速率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群体呼吸速率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之间的盛花期和吐絮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产量也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青花菜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青花菜几个品种的光合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塑料大棚内青花菜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未发生“午休”现象,气孔阻力(Rs)日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与Pn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而蒸腾速率(E)日变化则呈“双峰”曲线,光通量密度PFD与Pn的关系呈二次函数式,并求得里绿的光饱和点为107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81.0μmol.m^-2.s^-1,另外,随PFD的升高,Rs逐渐降低,而E则增大,水分处理中以60%土壤湿度下光合速率最高,供试8个品种间光合速率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三个栽培品种大豆的叶片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时间进程光合速率逐渐上升,中午(12:00)达最大值,随后又降低;硝酸还原酶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在中午(12:00和15:00)达到高峰,以后又下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亦呈现出类似的日变化,对叶片暗呼吸速率的夜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暗呼吸速率从18:00 ̄6:00呈现随时间进程而增高的趋势,但在3:00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北疆高产棉花的光合特性研究,初步结果表明,花铃期棉叶乐合速率呈下降趋势,盛铃期Pn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11:00-12:00点,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夜间呼吸速率开始晚结束早。缺点地的Pn始终高于一般棉田,呼吸时间略有缩短。  相似文献   

5.
对油葵群体光合作用及相关性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油葵群体净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一般出现在 1 2 :0 0~ 1 3:0 0 ,净光合持续时间为 1 3h ,中上部叶层透光率较大 ,且对光合产物的贡献率达 85%,春播的群体光合高于复播 ,这与春播油葵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灌浆速率及产量分别比复播高出 2 9.7%、5.6%及 1 0 .6%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青花椒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青花椒座果期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座果期青花椒的光饱和点为5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55.59μmol(/m^2.s);座果期青花椒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青花椒叶片的气孔导度与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平行变化趋势,说明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直接因子。  相似文献   

7.
对玉米掖单22和SC704的光合作用初步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群体表观光合速率(CAP)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一般出现在12:30-14:00,掖单22的峰值略高于SC704,且高值持续期大于SC704;CAP生育期变化表明,两者峰值均出现于抽雄开花期,差异不大,但SC704后期CAP下降迅速。  相似文献   

8.
马家柚是江西省上饶市地方特色柚树。为了掌握马家柚叶片光合特性,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6年生马家柚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柚叶片光合日变化为“双峰型”,具有“午休”现象,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0:00时,光合速率最大值在4.4~7.7μmolCO2/(m2·s)之间;马家柚叶片光补偿点在35.1~99.7μmol/(m2·s)之间,光饱和点在1 224.6~1 809.2μmol/(m2·s)之间;马家柚叶片光合速率的在CO2浓度为1 500μmol/mol时达到最高,此时马家柚叶片光合速率在6.9~26.1μmolCO2/(m2·s)之间;马家柚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与其生长规律基本一致,最大光合速率随生长期不同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疆棉花光合,蒸腾作用基本特性与测试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北疆大田自然条件下,棉叶光合晴天日变化呈双峰和单峰两种形式。光合速率上午大于下午。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温度最高的15:00-16:00时,打顶前主茎自上而下第1和第4完全展开叶Pn最高,打顶后第1展开叶最高;Tr在打顶前后均是第1完全展开叶为最强。  相似文献   

10.
额济纳旗柽柳气体交换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柽柳的若干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用LI-640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对内蒙古额济纳旗七道桥"天然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状态下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的净光合速率、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柽柳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时分.根据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两个标准,柽柳从11:00开始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14:00之后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即主要由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降低造成.  相似文献   

11.
棉花群体光合作用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棉花为主介绍了作物群体光合(CAP)测定方法、技术路线及有关注意的问题。测定群体光合(CAP)所用同化箱的长、宽、高应根据种植方式及不同生育时期而定,值得注意的是,同化箱的高度比作物冠层高度高出20~25cm为宜;测定时间,苗期为60s,其它生育时期取40~60s时测定结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大豆多生长中心作物的表征和荚粒产量分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大豆多生长中心作物的表征和荚粒发育及其在群体冠层中分层构成产量的一般规律。大豆植株结荚数量以上、中层为多,而粒重的分层比例是中层略大于上层。不同粒荚的分层分布,以三粒荚所占产量的比重最大(占42.78%),而且大多数分布在植株的中、上层;其次是二粒荚(占25.73%),主要分布在上、中层。研究认为,组成大豆群体产量的主体在植株中、上层,并以上层的二粒荚的粒数和中层的三粒荚的荚重构成产量为主。  相似文献   

13.
对板栗的树冠特点和施肥对板栗结实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冠大小显著影响板栗树冠内的光能分布和利用水平,冠幅中等是建立丰产园的较好类型.结果母枝生长状况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实主要集中于树冠外部,及时疏伐瘦弱枝、培养健壮结果母枝,改善树冠透光条件是形成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在土壤有效养分较低的土壤上施用氮肥对提高结实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郁闭度下天然白皮松林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白皮松林的调查,研究了不同郁闭度下白皮松的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对白皮松的天然更新影响极大,对林下更新幼树的树高、地径、株树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随着郁闭度的增加,林下幼树的平均树高和地径也增大,而单位面积株数却减小,更新幼树由团状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在郁闭度小于0.7时,白皮松林下天然更新成功率高;当郁闭度大于0.8时,天然更新的幼树少,而且成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灾后恢复中冠层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动态,为监测灾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采用半变异函数和Moran’s I指数对其林冠开度(Canopy openness,CO)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冰冻干扰后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开度的均值先减小后微弱增加,叶面积指数的均值先增加后微弱减小,2011年林冠开度最小、叶面积指数最大。半变异函数的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各年度样地林冠开度和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2011年和2012年林冠开度的空间变异程度大幅增加,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于随机因素;2010年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大幅度增加,但随后两年其空间异质性大幅度降低并趋于稳定,空间异质性尺度较小且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结论】在灾后恢复的第3~4年间,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已有较大恢复,但恢复程度在空间上的变异极大。随着恢复演替的进行,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在空间上向着越来越不均匀的方向发展,而叶面积指数则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于2001~2003年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6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选用河南省3个品种(系)安排了播期播量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显著。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小麦冠层温度指标可为选用品种和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新疆棉花高产机理,探讨提高单产的途径,在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采用大田创建高产田和小区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群体条件下棉花叶面积载荷量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关系及其对冠层结构的调节。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提高叶面积载荷量,有利于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的基础上,增大平均叶倾角,降低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提高群体光截获率,进而增加产量。不同源库大小的条件下,去除1/2叶的处理可使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去除1/4叶的处理可使叶面积载荷量显著增大,进而提高源叶光合速率,增加14C光合产物向蕾铃运输的比例,最终提高产量。因此,控制叶面积指数在适宜范围内,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提高叶面积载荷量,进而培育优良的冠层结构,提高光合生产能力,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不同数据源分析不同林冠层中探测提取树高的异同,探索适用于中国北方天然次生林树高估测的方法。【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中林施业区0.25 hm2样地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ser scanning, ULS)、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和Vertex IV超声测高仪实测单木树高,根据冠层高度分布(canopy height distribution, CHD)对林冠层进行分层,对不同林冠层(上层和下层)、不同树木类型(针叶树和阔叶树)探测提取的树高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CHD计算得到的冠层分层阈值为8.5 m。树高的离群值大多产生在林冠上层,阔叶树比针叶树更容易产生离群值,ULS比TLS更容易产生离群值。在林冠上层,ULS比TLS估测树高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低2.56%,U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2.68%;在林冠下层,ULS仅能探测到少量树木,ULS比TLS探测提取树高的 rRMSE高6.31%,T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1.16%。【结论】针叶树的树高估测精度普遍高于阔叶树;当TLS和ULS均能对单木进行完全扫描时,具有准确提取树高的潜力;树高离群值多由冠型不规则或相互交叉的阔叶树产生,而大部分针叶树,由于具有规则的冠型,所以产生的离群值较少;基于CHD对林冠层进行划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数据源估测树高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森林生产力取决于树冠的整体光合能力,而树冠不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具有差异性。深入了解华北落叶松冠层内光合作用的差异,为冠层水平模拟和准确估算森林生产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山西省太岳山20年生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2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中上层与下层的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方位上的Pn差异不显著; 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Pn差异显著(P<0.05),不同方位上的Pn差异也不显著。影响2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Pn的主要因子是羧化效率(Vc)、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 影响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Pn的主要因子是Vc、气孔导度(Gs)、水汽压亏缺(pVPD)。20年生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冠层光合空间异质性是冠层水平模拟和估算森林生产力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对于从单木到林分的尺度推演和模型拟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