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和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预测.首先借助GPCA获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局主成分分值、综合评价值,作为优化小波网络的输入、目标输出;然后构建遗传-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小波网络预测模型.通过仿真,得到较满意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水平预测的组合模型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市场竞争态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区域经济市场竞争态模型进行动态模拟,给出经济市场竞争态转移模型;将区域经济市场中的细分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进行转化分析,并指出市场竞争态的转移规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波动型、衰退型4种模式,并以发展的观点对区域经济市场的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经济规划提供依据.应用这一模型,以广东、陕西、河南为例,对东、西、中部地区近10年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趋势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解决蓝色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该文将混沌理论同战略预测相结合,首先以蓝色经济发展系统的时间序列状态向量、政策向量和随机力为参量,分析了该系统形成混沌状态的条件;其次通过该系统劳动生产率动态增长模型的建立过程,综合考虑系统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的变化,并利用单驼峰曲线和Lyapunov指数,分析了系统处于平衡与稳定、分岔与分形以及混沌状态的程度及参数条件;最后,讨论了可控的经济政策组合对蓝色经济发展系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可控的政策力对蓝色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而为某区域在复杂条件下管控蓝色经济发展并进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均GDP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最优研究尺度进行分析选择;然后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马尔科夫(Markov)模型,对湖北省近20年经济差异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县级尺度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2)研究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其空间集聚程度研究期间存在变大、变小和持续变大的波动,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经济发达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宜昌市和武汉市市辖区周边,“低-低”区则主要分布在鄂西北、鄂西南以及鄂东的黄冈个别县市等边缘区域,呈现出核心与外围的特征.(3)不同研究单元保持自身经济水平状态的可能性最大,且低水平区域最稳定;邻域背景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有所差异;4种经济发展水平类型的稳定性有差异,中等水平区域较活跃;初始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存在经济水平的跨越式转移.  相似文献   

5.
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评价及预测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尝试从两个崭新的角度对中国寿险市场需求和经济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分析.首先以寿险收入弹性为切入点,以经济水平和寿险收入弹性之间关系呈Kuznets 曲线特征为理论假设前提,建立寿险需求"S曲线"模型;其次将全国按经济发展特征分为三大区域,将它们近5年内的短期和长期收入弹性为检验样本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最后分别预测各经济区域未来的寿险需求,进而得到全国的总需求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论文将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算法及两维图论聚类算法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区域绿色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在建立区域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绿色经济竞争优势评价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将绿色经济得分与局部Moran’s I指数作为观察值,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对其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山东省绿色经济发展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索具有空间内涵的绿色经济评价模型是可行的,弥补了过去定性分析绿色经济的不足,能够客观系统地反映区域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将有助于决策者科学制定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角度综合地发展区域绿色经济,使其发展构成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经济转型背景下物流的需求预测.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得出本文选用的相关指标;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等相关指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区域物流需求进行预测模拟.利用Ven-simPLE软件对中部六省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区域物流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部六省市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发展率、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集中系数等指标结合ESDA分析方法和ArcGIS的标准差椭圆分析功能对中部地区2000年~2013年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和演变进行分析;同时运用G(1,1)模型对其后5 y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十分明显并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主要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2005年以后中部各市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非均衡的状态;中部地区南北方向的经济发展快于东西方向,经济发展的平均中心位于信阳市的西南部;预测表明未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最后,指出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安徽省1990—2011年的物流能力和GDP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物流能力与时间、GDP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而对安徽省区域经济物流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物流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并对安徽省2012-2021年区域经济物流弹性进行了预测。基于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安徽省制定物流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产业结构演化的就业效应理论模型,分别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区域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F检验采纳了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人口总量对4大经济区域的就业总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对4大经济区域的就业总量均存在负向影响,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政策投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而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