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IEEE-488接口板,Keithley617静电计,IBM-PC微机,编程实现了太阳电池I-V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以a-Si:HPin型太阳电池为样品,计算出相应的电池参量,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BEI—代数     
主要是引进了广义结合的BEI-代数概念。讨论了它的一些性质,进而论证BEI-代数是一类比环更广的代数系统,阐明开展BEI-代数与BEI-代数研究工作的背景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产空间实用太阳电池抗质子辐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国产卫星用背场Si太阳电池和GaAs/Ge太阳电池性能随质子辐照注量1×109 -5 × 1013 cm-2的变化.实验表明,2种太阳电池的电性能随辐照注量增加有不同的衰降趋势.背场 Si太阳电池性能参数短路电流Isc和最大输出功率Pmax衰降变化快,辐照注量为2 × 1010cm-2时, Pmax就已衰降为原值的75%,而GaAs/Ge太阳电池对应相同的衰降辐照注量达8×1011cm-2,且 Isc和Pmax衰降变化起初缓慢,当辐照注量接近3 × 1012 cm-2时才迅速下降.背场Si太阳电池性能 衰降与质子辐照引入的Ev+0.14 eV和Ev+0.43 eV深能级有关,而GaAs/Ge太阳电池性能衰降 与辐照产生的Ec-0.41 eV深能级有关.  相似文献   

4.
报导了在P/I界面引入CGL:B:C*缓冲层对大面积(2790cm2)单结集成P-I-N型。a-SI:H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带有CGL:B:C层的a-SI:H太阳电池性能的提高主要是填充因子FF的增加所导致,实验所得电池的FF平均达60.33%,平均有效面积转换效率FF达6.0%,分别比目前的生产水平(FF=53.9%,EF=53%)提高了11.99%和13.2%.最后,依据建立的电池能带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引入CGL:B:C后电池性能得以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带有表达质粒pBV220/PAI-1的大肠杆菌中,在菌体密度为A600nm=0.3=0.4时诱导,表达重组PAI-1的效率最高。在诱导后的6h以内,rPAI-1的百分含量持续升高。r-PAI-1经分离纯化并用盐酸胍激活后,能够与t-PA及u-PA反应,用SDS-PAGE和纤维蛋白自显影方法可以检测出它们所形成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13个新的3-苄基-4芳酰式-1,2,4-二唑啉-5-硫酮衍生物的电子轰击(EI,70eV)质谱,分析了这些化合物在EI-70eV条件下的断裂途径,归纳出这类化合物以环状结构分解和重排为特征的几种主要裂解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压力边界条件的SIMPLE-P(Pressue)算法.该算法对已知压力未知流量的情况,计算性能大大优于SIMPLE算法.文中指出,一个完整的压力边界条件实现必须同时考虑到边界内部控制体的影响.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在200~300K温度内测量了由LPE生长的异质面高效GaALs太阳电池暗电流-电压特性的温度关系,对实测的I-V特性进行拟合分析,认为低温低偏压下的过剩电流,起因于耗尽层内禁带中局域态间热协助的多级带间隧穿效应.  相似文献   

9.
猪脾来源的免疫抑制组分制备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脾为原料,经提取、等电点沉淀、加热变性除杂蛋白及超滤等步骤,得到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组分,其中,相对分子质量〈5kD(SISE-p1)和5 ̄10kD(SISE-p2)的组分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体外试验在6.8μg/mL的浓度下对植物凝集素(PHA)诱导的人处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分别为59.8%和61.7%。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对SISE-p1进行分离,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用含0.  相似文献   

10.
麦洼牦牛和犏牛乳中上皮粘蛋白PAS—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GE分析了麦洼牦牛和犏牛乳中上皮粘蛋白PAS-I,结果凝胶经银染后PAS-I仅显示出一条区带,其分子量与中国荷斯坦牛乳中PAS-I相近。实验还观察到乳中PAS-I的含量及在SDS-PAGE上的迁移率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硅太阳电池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阳电池的光电特性是由原材料,电池设计结构和相应的加工工艺所决定的。建立太阳电池数掌模型对于太阳电池特性的研究以及太阳电池Ⅰ-Ⅴ曲线的描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模型,这些模型考虑了电池温度和日照强度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建辉  罗文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220-223,229
为实现卫星太阳能电池阵的功率预测,在工程上常用太阳能电池的单指数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串联电阻,提高了I-V特性方程模型精度。利用某地球同步卫星在轨6年的太阳能电池阵的输出功率数据,求出了太阳能电池阵在卫星寿命过程中每年的衰减因子,代入功率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可以满足工程上的要求。该功率预测模型适用于其他同类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太阳能电池阵的功率预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太阳辐射能的主要性质及有关技术数据;高密度太阳能源的获取方法;太阳能炉的功率及最高加热温度的计算方法;太阳能加热金属的物理基础;导出了太阳能加热金属的热传导计算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组太阳能加热T8A钢加热区的温度分布及加热、冷却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4.
宋慧瑾  Zheng  Jiagui  FengLianghuan  Yan  Qiang  Lei  Zhi  Wu  Lili  Zhang  Jingquan  Li  Wei  Li  Bing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8,14(1):57-60
CdS/CdTe solar cells with ZnTe/ZnTe:Cu buffer layers were fabricated and studied.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 of it was analyzed. The C-V, I-V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ectral response show that the ZnTe/ZnTe:Cu buffer layers improve the back contact characteristic properties, the diod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ward junction and the short-wave spectral response of the CdTe solar cells. The ZnTe/ZnTe:Cu buffer layers affect the solar cell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its fill factor.  相似文献   

15.
聚光和非聚光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实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比较了聚光和非聚光条件下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伏安特性以及光伏系统的发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平面镜反射的低倍聚光方式可以增加常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而且能改善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有效增加光伏发电系统的日发电量。  相似文献   

16.
程襄武 《科技信息》2010,(35):I0061-I0062,I0055
文章论述分析太阳热存储技术的工程节能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实例、技术重点,给出了技术方向与关键的一定结论。在太阳能光热技术及热量存储技术的基础上,论述分析太阳热存储的定义、原理与特点,由蓄热放热的模式、环节、过程的深入分析,论述太阳热存储的应用的工程节能原理。文章论述了热水与热空气两大光热系统太阳热存储技术的显热与潜热存储应用及特点,以及太阳热存储技术的广泛工程应用,并对其建筑节能应用及相变蓄热技术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光伏发电受制于太阳能电池较低的转换效率,使得其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成为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关键。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和输出特性的分析以及对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的研究,利用 Matlab/Simulink,并结合Boost 电路,构建了通用型的光伏系统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采用扰动观测法跟踪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并对太阳能电池在环境温度、日照强度固定及动态变化情况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当两者同时变化时,日照强度变化对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的最大值影响比较大,其中当日照强度增大200,W/m2时其输出最大功率增幅达28%。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迅速地对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18.
根据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了硅太阳电池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太阳电池工作温度的影响,运用实际测试数据拟合出太阳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式,并且给出确切参数.把仿真结果与实际太阳电池组件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模块能够较好的模拟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特性,完全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综合了半导性聚合物和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优点,理论效率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研究背景、结构及工作机理,从半导性聚合物给体材料、无机半导体受体材料及相界面修饰材料的角度对杂化太阳电池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展望了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