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里眺望21世纪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科学技术委负会的委托孔下,我国有17O名科学家参加了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的研究,其成果形成了一本专著《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渊源几乎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共久远,地球上的生物、大气和地圈也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不断发展变化,科学地认识、利用和改进自然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可以说,未来科学仍将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共生。科学始终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子系统。本书在融合科学发展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系统观,把科学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究在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2.
孙玉洁  王哲 《科技信息》2009,(25):I0039-I0039
科学假说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程序之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预定的目的性。人类探求世界的过程,不是完全消极地区搜集资料、去拼凑自然的图画,而是积极主动地创造性过程。人类在确切地了解自然现象之前,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描绘。这种描绘是依据资料,但巨大的部分是推测和猜想,这样的描绘就是假说。而科学假说应当是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知识为基础。是能够真正地揭示自然本身奥妙的猜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科学研究从“学院科学”走向“后学院科学”,由小科学迈向大科学,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研究规模前所未有,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不断深化,科学探索能力的提升对研究设施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实验装置和大科学工程逐渐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引领国家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是否拥有高水平的大科学工程设施和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汪小帆 《科学观察》2007,2(5):45-46
网络科学是21世纪兴起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复杂网络的共性和处理它们的普适方法,以增进人类对各种自然和人工复杂网络的科学理解。人类  相似文献   

5.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5,(7):F005-F005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或者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来看,对人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景观,也可以说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残留的足迹,它们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为了使这些不可能再生的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1972年11月制订了一项国际公约,即《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潮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增强生产对科技的吸收、运用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的重要措施。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科学技术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如下图所示: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这一过程。“通过对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以揭示人类对自然的好奇,这就是科学;而怀着明确目的,利用自然知识,对自然进行控制,这就是技术。科学是为人类对自然的某些作为提供可能,而技术则是利用科学知识以实际造福于人类。”①科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认识自身。对自身认识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人类生存、健康、繁衍和社会进步的福祉。人类对自身规律的认识是从两个方向进行的:一头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和恢复健康t另一头是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和展示极限。前者形成医学科学体系,后者则是体育(运动)科学体系。体育(运动)科学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生命科学表现的极大兴趣与其说是由于它表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不如说是由两个基本趋势造成的。一是人类从认识自然,模仿自然,发展到了改造自然。一则是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与改造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已发展到了分子水平,以致在生命科学和分子科学领域中,最富有魅力的课题就是在分子水平认识和改造自然了。作为分子科学的核心,化学在这方面的意义当然是巨大的,但是生物学家和化学家未必都能充分估计这两个学科相互激发、共同发展的重大意义。多年来,人们认为,在研究生命科学时,化学只是提供材料和方法。其后才逐渐意识到对生命过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著名科学史学家萨顿把科学史定义为:“客观真理:啦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民族继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家.」「著作家是人类心?的工程师.」——史达林如果科学是人类集体统制自然的工具,艺术便是他自我表现的方式.地球上最落后种族的数十百万的人民,已在苏联从睡梦中醒来了.他们寻求着自我表现.他们自己写作,唱歌和绘画;他们从自己阶层中造就了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他们并对自己作极苛求的批判.苏联的艺术不是私产,这是国家的财富,而国家是以它的财富自豪的.  相似文献   

11.
我很高兴地应邀为科技导报创刊号的读者写这篇短文。一份致力于美中科技交流的杂志,是最有意义的事业。我深信它将得到美国科学和工程界的热烈支持,同时也希望它将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欢迎。科学知识的交流,是国家和人民谋求进步的主要工具。科学知识不仅是了解自然的钥匙,也是推动技术发展从而满足人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正在从事于加速现代化的工作。增进和其它国家科技的交流,是现代化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美国很荣幸地能在这交流中,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一九七九年一月卅一日,邓小平副总理及卡特总统,在白宫签定  相似文献   

12.
资源环境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要素,“人类世”让生存环境更加脆弱。国家先天资源禀赋决定了其自然屏护能力的高低。本文对国家自然屏护能力与国家免疫力的关系进行历史性考察,并对45个样本国家的国家自然屏护能力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其中,6个国家属于自然屏护能力“较强国家”,13个国家属于自然屏护能力“一般国家”,19个国家属于“较差国家”,7个国家属于自然屏护能力“脆弱国家”。中国在45个国家中排第38位,属于“较差国家”之列,与“脆弱国家”相邻。因此,投资“自然资本”建设,增强国家自然屏护能力,是提升我国免疫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是俄罗斯国家的摇篮,是世界上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經济、文化和科学的中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所景仰的革命圣地。在世界亿万劳动人民的心目中,莫斯科是建设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的社会制度的鼓舞者。1947年9月7日,斯大林在庆贺莫斯科建城八百周年纪念时的祝词中就曾这样称颂莫斯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怀着满腔的希望嘱  相似文献   

14.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它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表现.事实上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科学与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这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对科学和艺术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5.
绿色管理的生态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深刻反思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绿色管理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保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在绿色文明来临之际 ,企业应改变现行的经济主义和科学理性主义指导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以绿色生态的观点 ,解决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类“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荒漠化现象 ,实现人类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的“绿化”。为了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实行绿色管理 ,是 2 1世纪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应将大数据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做好顶层设计,要从国家层面上推进中长期计划和政策的实施。"大数据是财富,是资源,是科研的战略高地。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的研究方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行星地球的新钥匙。"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所长郭华东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上做出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拜伦留给后世很多关于生态的佳作,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了其对生态的关心,并描写了很多破坏自然的行动以及人类的变革行为,在此基础上,和生态进行了自主对话。这些诗歌折射出作者对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批判,表达了其对自然的崇拜,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领略大自然之神奇和美妙的生态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拜伦诗歌中的生态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和突出的问题。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的出现表明当代人类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直观自身的中介,依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通过自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不适当地改造甚至破坏自然,自然对于人具有了日益突出的反主体效应。这一境况迫使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观与反思,提出两种理论上截然不同、实践操作亦各处窘迫的生态伦理观。解析此两种生态伦理观,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发展,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人文是是人类实现文明高度发展的两翼,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实现崛起的动力。本文从人文与科学的概念出发,对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关注了科学与人文如何实现统一,指出人类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既要追求"真",又要探究"善"。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科学之间,应该有一个协约。这个协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国家是否应该和如何支持科学?科学是否应该和如何服务于国家目标?科学研究活动的特殊性,特别是其探索性、创造性,基础研究与应用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国家对科学的支持和期求,同科学界对政府的希望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