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 状黄姑鱼(Niben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卵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共获19.1万尾幼苗,其全长为2.0~3.8cm,成活率为29.38%。  相似文献   

2.
1984--1985年,我们用越冬培育、切除单侧眼柄诱导成熟的12尾野生雌虾和5尾人工子一代,在水泥池(1.68×1.50×深0.5米)中,进行诱导产卵和幼体培育。本文介绍了人工育苗的基本方法,粗略地叙述了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的过程。野生亲虾的交配受精率为58。3%,人工子一代为60%,幼体成活率最高分别为11.7%和18.9%,并对交配受精率和幼体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舟山海区的天然海水进行岩虫的人工育苗试验,基本掌握了亲虫的培养、强化培育与促熟、幼体培育等重要技术环节。1992、1993、1994三年分别育出幼苗11.83万尾、42.81万尾、91万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7.10%、20.42%、27.82%。  相似文献   

4.
短沟对虾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在国内首次对短沟对虾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共孵出无节幼体50万尾,培育成仔虾(P1)23万尾,育苗成活率为46%.  相似文献   

5.
地膜池与水泥边坡沙底池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口地膜改造土池与2口水泥边坡铺沙改造土池进行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试验,经过11O~120d的养殖,结果显示,2口地膜池共1.3hm2,收虾10928kg(8406kg/hm2),收获规格72尾/kg,成活率77.1%,成功率100%;2口水泥边坡沙底池共1.34hm2,收虾12835kg(9579kg/hm2),收获规格68尾/kg,最高单产为2号池,每hm2收虾10704kg,成活率82.7%,成功率为100%.从试验结果来看,2种方法改造土池都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表明:在网箱内培育3龄以上的亲鱼经激素诱导后可在网箱内自然产卵;催产激素LHRH-A和HCG,催产率达到100%;效应时间公36—40h之内;受精卵在水泥池充气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5.7%。在水泥池培育仔鱼的平均成活率为52%-75%,培育稚鱼的成活率为35%-45%,培育幼鱼的成活率为11%:使用土池培育早期仔鱼,15d仔鱼,22d稚鱼和27d稚色的成活率分别为8%,19%,30%和45%。在盐度30、水温24.2℃的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苗需要23h30min,在试验期间海水盐度为20-34,水温18—28℃,DO6.5mg/L以上,pH值为8—8.5。  相似文献   

7.
Mian状黄姑鱼人工繁殖及海水池塘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Mian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了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  相似文献   

8.
2001年5月至6月间,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就饲养密度和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密度对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并对各组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饵料密度条件下,饲养密度小,仔稚鱼生长快,个体大,但成活率较低;饲养密度大,仔稚鱼成活率较高,但生长慢,个体小,在相同饲养密度条件下,饵料密度大,仔稚鱼生长快,个体大,但成活率较低;饵料密度小,成活率较高,但生长慢,个体小,饵料密度为0.5—1个/mL和1—2个/mL,成活率较高。饵料密度为2—4个/mL,仔稚鱼个体长得快又大,但成活率较低,综合生长和成活率两项指标。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饲养密度和卤虫无节幼体的密度分别以10尾/L和1—2个/m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培育的亲鱼所获得的受精卵,孵化出仔鱼300万尾,在水温18-20℃,微充气的培育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的饲料进行饲喂,经58d培育出平均全长2.3mm的苗种132万尾,育苗成活率高达64.1%,单位水体最主出苗最达1.33万尾/m^3,另外,还有1.3-1. 9cm的苗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10.
于辽宁省盘山县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及其所属的鑫龙湾水产养殖公司开展了海洋钓饵双齿围沙蚕人工繁育、养殖的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开发,人工育苗水体120m3,中间育成面积390m2。试验结果表明:沙蚕受精卵孵化率平均为73%,幼体成活率达62.5%;5刚节总出苗量1.7亿尾;5刚节至30刚节幼体成活率为43%,建立了面积为66.7hm2(1000亩)的沙蚕资源恢复示范区。调查表明,示范区沙蚕年产量变动于363kg/hm2(24.2kg/亩)--1554kg/hm2(103.6kg/亩),平均为660kg/hm2(44kg/亩),采用低温冷藏和泡沫塑料箱包装能够有效保证钓饵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蔡德建  蒋艳  杨家林  彭慧婧  邹杰 《广西科学》2010,17(3):263-266,270
分别于2008年月12月至2009年3月和2009年5月至8月,2次在北海市乔港镇沿岸浅海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人工苗种自然海区沉箱式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培育工具为长方形聚乙烯水果框,规格为长×宽×高=50cm×35cm×15cm,放苗前框内装满中沙。试验用大獭蛤苗种规格为壳长0.2~0.5cm。分别经过2次75d和45d的中间培育,大獭蛤人工苗种增长至出苗规格2.5~3.5cm,成活率分别为42.56%、41.13%。在海水温度25.0~31.5℃和1000粒/筐养殖密度下,大獭蛤人工苗种的浅海沉箱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苗种活力强,养殖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2.
大獭蛤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基地进行大獭蛤(LutmriamaximaJonas)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在铺沙的池塘里进行,放养的大獭蛤苗种规格为壳长0.2~0.8mm,大獭蛤稚贝饵料为施肥繁殖的浮游藻类,以大部分大獭蛤稚贝壳长达到2cm为出苗标准。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30℃、盐度为zo%。以上,放苗量为375万粒/公顷的条件下,大獭蛤稚贝经过45~60d即可以培育成壳长为2cm左右的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13.
经过3a实践研究,重点突破了青蛤亲贝强化培育与人工催产技术,幼虫饵料单胞藻培育技术,青蛤苗种中间培育与清涂除害技术,系统掌握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实现了青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03 ̄2005年累计培育平均壳高2 mm的稚贝74.574亿粒,经中间培育后出池商品仔贝49.842亿粒,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66.84%。生产性育苗净利润163.82万元,中间培育总利润776万元,获利15 089元/km2。  相似文献   

14.
亲鱼营养状况对花尾胡椒鲷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n 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n 3HUFA)含量为 0 1 6%、 1 2 7%、 2 36%和 3 47%的4种人工配合饲料及冰鲜杂鱼饲养花尾胡椒鲷亲鱼一周年 ,获得仔鱼后 ,在不投饵的情况下 ,比较各组初孵仔鱼在盐度 8、 1 6、 2 4和 32的水体中的存活率和饥饿耐力 .结果发现 ,0 1 6%组仔鱼的死亡高峰要比其它各组提前 2~ 3天 ,各组仔鱼在 8和 1 6盐度下的存活时间要比在 2 4和 32盐度下延长 1~ 2天 .这说明 ,亲鱼饲料中的n 3HUFA含量较低会降低仔鱼的耐饥饿能力和存活率 ,低盐度 ( 8~ 1 6)可能更适合培育花尾胡椒鲷仔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给俄罗斯鲟鱼(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养殖管理提供借鉴,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始体重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kg/m~3(SD1)、3.6kg/m~3(SD2)和4.7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m×4.4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d。【结果】SD3组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SD1组和SD2组(P0.05),表明较高的养殖密度打破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平衡,抑制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发挥。SD3组幼鱼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SD1组、SD2组(P0.05),这是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的表现。随着养殖密度增加俄罗斯鲟幼鱼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逐渐升高,肝体指数降低。SD3组俄罗斯鲟幼鱼脾脏系数显著低于SD1、SD2组水平(P0.05),血液溶菌酶活性以及C3补体因子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过分提高养殖密度,将会导致俄罗斯鲟幼鱼出现拥挤胁迫,使机体的自由基"稳态性动态平衡"遭受破坏,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肝脏和脾脏均受损,免疫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且随养殖密度增加抑制效应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温养殖和控温养殖两种方法研究了黄缘闭壳龟幼龟的生长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80 d后,常温养殖幼龟体质量平均增长54.27 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15.89%;控温养殖幼龟体质量平均增长72.88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57.95%.控温养殖幼龟均体质量是常温养殖的1.34倍,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常温养殖.常温养殖幼龟5月份生长率缓慢,10月份呈负增长,快速生长期为6—9月份;控温养殖幼龟5月份生长率较快,10月份生长率缓慢,快速生长期为5—9月份,控温养殖使幼龟生长期延长约30 d.两种养殖方式,体质量、背甲长、腹甲长、体厚与日龄均呈正相关,同时体质量与背甲长、腹甲长及体厚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r0.01(P<0.001),相关性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养殖大黄鱼一年两次性成熟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春季产过卵的2^ 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在网箱中进行隔离培育,秋季从中挑选再次性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比较春、秋两季的人工繁殖与仔、稚鱼培育效果,并定期观察卵巢及卵细胞的发育情况.实验表明,春季产过卵的同一批大黄鱼雌鱼,有72.1%的个体当年秋季可再次成熟,58.8%的个体可再次产卵,证实养殖大黄鱼具有一年“两熟”的性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盐度下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盐度分别为0、1%、2%和3%的水体中进行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对比养殖.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具有高度显著的影响(P<0.01);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和肥满系数无显著的影响(P>0.05);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总摄食量、饵料系数及粪便中总氮量有显著影响(P<0.01).此外,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的最适水体盐度为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3 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法呢醇、三丁基锡和乙烯菌核利对深海甲壳纲类动物汤氏纺锤水蚤(Acartia tonsa) 产生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 以及三丁基锡和乙烯菌核利对该水蚤第二代幼虫发育的毒性.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 法呢醇作用下的汤氏纺锤水蚤48-h-LC10 和48-h-LC50 值分别为2.16 和6.11 mg/L, 三丁基锡作用下的值分别为0.39 和2.33 μg/L, 而乙烯菌核利作用下的96-h-LC50 值为7.89 mg/L. 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 三丁基锡作用下的水蚤幼虫生长5-d-EC10 和5-d-EC50 分别为113 和150 ng/L, 乙烯菌核利作用下的值分别为0.3和2.7 mg/L. 实验结果表明, 这3 种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浓度下都会对汤氏纺锤水蚤产生急性毒性. 相对于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 幼虫生长更容易受到3 种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 且在特定浓度下生长被完全抑制. 第二代汤氏纺锤水蚤幼虫的生长对于三丁基锡毒性的耐受程度与
第一代没有显著差别, 但对乙烯菌核利却表现出了更强的抵御能力, 即在对第一代产生毒性的浓度下, 第二代幼虫未显现出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笋用竹林经营中合理的竹林结构是保证竹林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目的在于为优化绿竹竹林结构、进一步提高笋用竹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母竹留养方式(每年都留养竹,1年竹、2年竹数量比为3:1)为对照,对长周期母竹留养竹林(每年留养1次,4年时更换全部母竹)进行发笋能力、笋期、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