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居民休闲消费行为显著的城乡分割性使研究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更具紧迫性.在讨论休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的理论基础--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中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即收入主导下的层级性休闲消费.  相似文献   

2.
根据消费者的"心里账户"认知差异,将居民收入分为主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析了城乡居民不同的消费行为和两种不同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改变消费策略时倾向于调整自己的转移性收入;城镇居民的主动性收入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农村居民的主动性边际消费倾向,且波动更剧烈,但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城镇居民主动性收入在消费中的贡献份额相对稳定,而农村居民主动性收入的贡献在2001年后迅速下降,转移性收入在消费中的贡献度逐步提升.因此,为了提高消费需求,政府的民生财政支出政策应该侧重于增加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提高城镇居民主动性收入,同时应该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居民消费的提高,阻碍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严重阻碍国民经济运行,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直接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特点和消费发展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各类消费的变动规律,为此利用Panel Data模型深入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从分配角度探讨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行为展开研究,通过收入因素、商品价格因素、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等的分析,具体阐述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行为及其制约因素,从而引导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激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收入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收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逐渐增加,从而增强了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加大了储蓄力度,这是造成长期以来城镇居民消费率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降低城镇居民不确定性因素,提高城镇居民消费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消费函数理论,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结论表明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最直接、最重要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是重要因素,而利率及居民前期消费等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4—2014年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数据,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和变动趋势,然后借助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对2014年按照收入5等份分组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对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消费倾向和消费弹性进行数量分析,揭示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和趋势.食品和居住的基本需求大,消费倾向高;教育文娱的基本需求支出位于前列;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跃居第3,收入弹性大于1,未来增长势头较好;食品价格对其他各类消费品需求的影响最大;交通通讯的自价格弹性较大;随着收入的增加,呈现多样化的消费方式.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城镇居民的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居民消费的新变化是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研究居民的消费,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进行科学决策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循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了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特别针对社会阶层这个新概念,进一步解析目前制约消费和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以求获得更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协整理论建立了重庆市城镇居民的3种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持久收入假定消费函数,根据消费函数进一步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城镇居民前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大于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说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持久收入对消费的作用大于一时收入对消费的作用,城镇居民消费主要依靠持久收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俱乐部趋同”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重点.先根据2003-2013年湖南省及各市州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3个统计指标对15个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区域分组,分出3类经济水平带;再采用方差分解方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各地区的总差异、带间差异与带内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区的人均GDP地区差异在变大,经济增长趋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异在变大,收入增长趋异;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先变大后变小,城市化率增长先趋异后趋同.从3个经济带的方差分析结果看,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不能实证湖南省经济带内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城镇化率分析能说明经济带内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2008~2019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房价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城市房价影响消费的异质性。结果显示:房价上涨显著挤出了城镇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且城市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越高,挤出效应越大,不利于居民消费升级,尤其对高收入水平城市影响较大。消费升级是促进国内大循环、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房价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结构不仅反映地区居民消费偏好程度以及对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而且能反映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原理,构建类之间最小距离关于分类数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曲线在分类数点的曲线斜率变化特征确定分类数,对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结构还存在较大差异,将近三分之二属于中西部地区的省份消费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8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但网络零售额依旧持续了较高增长;虽然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依然高于城镇,但是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小;汽车销售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都显著回升;信息消费增速回落而服务消费市场持续走高;房地产市场表现良好;居民消费意愿及对当前和未来消费形势并不明朗。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需求继续上行动力不足,消费升级转型持续推进,汽车消费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不同城市房屋价格走势将持续分化。鉴于此,政府可以通过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规范文化娱乐产业发展使居民消费更加合理、健康、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梁晨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4):786-792
消费习惯是指消费主体在长期消费实践中形成的对一定消费事物具有稳定性偏好的心理表现.消费习惯的形成与变化对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显隐性影响,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民消费习惯是否随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人口集聚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是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消费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群组数据为基础,综合消费习惯形成理论和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建构消费习惯形成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居民消费习惯形成效应较为明显,且不同消费类型的习惯形成系数存在差异.其次,不同地区受到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水平差异导致的居民消费习惯效应存在差异,且由于消费习惯的形成制约了居民的当期消费.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月至8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基本稳定在10%以上。其中,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继续反超城镇;餐饮、信息、文化产业相关商品消费增幅显著;汽车销售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都显著回落;居民消费意愿及对当前和未来消费形势不太乐观。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下行将对消费者购买力有所影响;信息、文化以及高档商品消费等有望持续较高增长;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房地产销售趋势向好。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引导海外消费回流;通过扶持绿色消费、网络消费,严格监管消费环境等方式使居民消费方式更加合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扩大消费的前提是增加收入,而财产性收入则是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以河南省为例,从微观、宏观以及制度改革完善的角度探讨增加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的渠道途径,对于扩大后危机时代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意识到环境能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节约能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居民用电量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居民用电量影响程度的大小,以蚌埠市为例,首先从影响电量的供给、需求和外部因素角度分别选取了收入、价格、人口、气温及居住面积等五个因素作为分析指标,然后在EVIEWS建立蚌埠市居民用电量与以上5个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以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居民用电量的影响程度大小。通过EVIEWS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当前影响蚌埠市居民用电量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人口数量和人均居住面积,并提出节约用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际状况,从湖南省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5~2019年湖南省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数据和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聚类分析(K-means聚类法和层次聚类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具体现状,同时探讨湖南省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