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研究(La1-xTix)2MgNi8.25Co0.75(x=0、0.1、0.2)合金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相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合金都是由(La,Mg)Ni3和LaNi52个主相所构成的,晶胞参数随着Ti的替代而逐渐减小,这是因为Ti的共价键半径(0.132 nm)小于La(0.169 nm)所引起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合金电极经过4次活化后都能够达到最大放电容量,且放电容量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从x=0时的384.6 mAh/g降低到x=0.2时的321.9 mAh/g,合金电极的循环寿命则从x=0时的53.1%提高到x=0.2时的67.8%,合金在1 200 mA/g时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先从x=0时的59.3%升高到x=0.1时的66.5%,然后又降低到x=0.2时的63.1%。此外,电化学动力学也显示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造成以上电化学性能变化的原因是Ti的加入一方面起到了脱氢催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合金表面形成了致密氧化层,虽然阻止了合金进一步的腐蚀,但也降低了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Mo部分替代Ti对高容量V_(40)Ti_(50)Fe_(10)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弧熔炼制备了V_(40)Ti_(50-x)Mo_xFe_(10)(x=0~30)合金,系统地研究了该系列合金的结构和储氢性能随Mo替代Ti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合金储氢容量的衰退机制。研究表明:该系列合金均由主相体心立方(BCC)固溶体和少量的C14型Laves第2相组成;Mo取代Ti并未改变合金的主相结构,但Laves第2相的含量明显降低,合金整体均匀性增加;随着Mo含量的增加,BCC相的晶胞体积逐渐减小,合金的放氢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中间出现波动状态,而放氢平台压则持续上升;在这一系列合金中,V_(40)Ti_(40)Mo_(10)Fe_(10)合金的储氢性能较优,具有相对宽泛且平坦的放氢压力平台,可逆储氢量较高,且室温下吸放氢过程均可在5 min内完成。循环测试表明,合金氢化物在吸放氢过程中会形成难以活化的TiFe相,导致合金出现成分分离,影响合金的稳定性,从而造成储氢容量衰退。  相似文献   

3.
通过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Ml0.88Mg0.12Ni3.0Mn0.10Co0.55Al0.10(Ml代表富镧混合稀土).采用XRD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结构,发现该合金主要由CaCu5型相、Ce2Ni7型相和Pr5Co19型相组成.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的放电容量可以达到386 mA·h/g,比商品AB5型合金(332 mA·h/g)高出16.3%;在1 100 m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可以达到62%,高于商品AB5型合金(45%);充放电循环300次后,合金的放电容量降低到315 mA·h/g,为最大放电容量的81.5 %.  相似文献   

4.
汪建义  林振  章新民  张盛强 《甘肃科技》2011,27(12):46-49,118
采用感应熔炼及退火处理制备的稀土-镁-镍系AB3.3型La0.63 Gd0.2 Mg0.17 Ni3.0-x Co0.3 A1x(x=0、0.1、0.2、0.3、0.4)储氢合金,系统研究了Al元素部分替代Ni后对合金的相结构和相组成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X射线衍射(XRD)和显微电子探针(EPMA)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用冷坩埚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铸态La0.7Mg0.3(Ni0.85Co0.15)3.4贮氢电极合金,并分别在1 073 K、1 173 K和1 273 K温度下热处理8 h得到热处理态合金,研究了合金的Mg含量、相结构、电化学性能、显微硬度及相应电极的表面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Mg的质量分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从2.38%降低到2.03%;铸态及1 173 K热处理态合金的主相均为Ce2Ni7型六方相,还包括CaCu5型六方相、PuNi3型菱方相、MgCu2型立方相及BCr型正交相,热处理还使各组成相的晶胞体积均有所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放氢平台的平台压力先降低到0.004 3MPa,然后升高到0.012 1 MPa,再降低到0.007 1 MPa;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到406.8mA.h/g,然后减小到361.8 mA.h/g;循环稳定性从铸态时的59.6%不断增加到76.0%.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机械球磨改性处理时间(t=0,1,2,4,8 h)对Ti9.6Cr11V75.4Fe4合金相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XRD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Ti9.6Cr11V75.4Fe4合金在球磨前后均为体心立方结构的固溶体单相,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合金的晶胞体积略微减小,合金颗粒逐渐细化并发生团聚.储氢性能测试表明,球磨改性处理能有效地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合金的室温可逆有效储氢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当球磨时间为2 h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储氢性能,其室温最大吸氢量(质量分数)为3.7%,可逆有效储氢量(质量分数)为2.23%.  相似文献   

7.
TiAl循环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热重法研究了Ti(50±2)Al及Ti48Al(1,4)Cr等铸态TiAl基合金于800℃静止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低Cr合金化TiAl的抗氧化性比二元TiAl的差·原因在于适量的Cr促进了TiAl表层原子的扩散,从而使氧化反应加速·因循环氧化而产生的应力疲劳使氧化物间的裂纹过早萌生、扩展并导致氧化层开裂,从而在通过致密膜进行固体扩散氧化反应的基础上引入了优先通过裂纹间隙进行气体短路扩散氧化的反应机制,最终使氧化程度加重,氧化规律表现为线性规律·氧化表面分层为:二元TiAl表面呈富Ti/富Al交替的(TiO2+Al2O3)结构,三元Ti...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快淬Cox/Cu100-x(5≤X≤30)合金的磁性以及退火处理对磁性的影响。随退火温度的上升,Co颗粒在长大。当Co含量增加时,饱和磁化强度Ms和箸顽力Hc增大。Co含量少的样品,退火处理对磁化曲线影响大,Co含量多的样品与之相反。随退火温度TA升高,矫顽力Hc和剩余磁化强度Mr增大。在特征冻结温度(300K)下观察到一个大热滞效应。这个热滞温度远大于在ZFC曲线的峰值温度,这表明磁性颗粒的尺寸及形状有一较宽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用化学法制备了Co-B、Co-Cu-B及Co-Ni-B非晶态合金,电子衍射表明合金为非晶,透射电镜证实合金是粒径约20nm的球状颗粒。以示差量热法及X衍射分析研究了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晶化激活能及晶化行为。结果表明:激活能数据能从能量角度解释Co-B热稳定性高于Co-Cu(Ni)-B;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是随处理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专门设计的热循环装置进行热机械循环迭加试验.研究表明热循环速率对热应变过程有密切依赖关系.快速热循环引起热应变途径偏离线性变化规律,并推迟了达到最大热应变过程.选择合理的最大热循环速率,以保证热循环应变与机械循环应变的线性变化关系.循环应力、应变及温度对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在热循环与机械循环同相与反相迭加条件下,在接近热循环上限值的高温范围出现热循环软化现象.这是两种热机械循环应力应变迭加方式所共有的特征行为.这一结果可由本文作者已发表的微观结构分析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A major obstacle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ultrathin supported Pd-type H2 separation membranes is the still unproven mechanical long-term stability. Therefore the permeation behavior of a PdAg/ceramic c...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46个模拟非晶态合金SiC和ZrC的原子簇,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水平上,定义了原子簇的相对结合能RBE,依据RBE确定出平衡原子簇构型,并由此讨论了SiC增强剂的作用及SiC和ZrC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在平衡原子簇基础上更高精度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Zr原子向C原子的电荷转移对ZrC层非晶态合金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对贮氢电极合金La0.7Mg0.3Ni2.45Co0.75Mn0.1Al0.2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合金均由(La,Mg)Ni3与LaNi5两相构成,热处理并没有使该贮氢合金发生相变。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与循环稳定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而高倍率放电性能却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14.
黄&#;  郭进 《广西科学》1998,5(2):113-115
利用模式识别的偏最小二乘法(PLS)研究混合稀土的组成对Ni/MH合金电极容量、循环寿命的影响,并得出了提高电极容量、循环寿命的判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金属材料高温服役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即抗高温氧化能力。实际上金属的高温氧化是一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很多,而高温腐蚀研究又在能源、动力和石油化工等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Cu基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纯金属Cu、二元单相和双相Cu基合金以及三元Cu基合金的高温氧化机制,比较了它们高温氧化行为的差异,探讨了组元间固溶度、相的组成以及添加组元等因素对合金表面形成规则、连续致密且具有保护性外氧化膜的影响机制,这些对于进一步研究合金高温氧化机理,寻找更加完善的防护措施以及发展新型耐高温材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