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99mTcO2(-P-P-)2]+心肌放射性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及Hansch方法对16种[^99mTcO2(-P-P-)2]^ 类心肌灌注显像剂配体取代基结构与心肌摄取率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心肌摄取率与配合物结构间的构效关系(QSAR)方程,为该类心肌灌注显像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误差反向传播(BP)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处理低度非线性问题。研究了含硫芳香族化合物水解速率常数与其结构及物理化学参数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优于多元回归方法(MLR)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对22种1,4-苯并二氮杂Zhuo-2,5-二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3D-QSAR)。结果表明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空间立体作用能,得到了具体有较强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为合理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用Co(CO)8与3个含硫、磷杂原子的有机前配体反应,得到两四核和一个六核含硫、磷原子配位分子片的新颖钴羰基族合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MS等谱学表征,确定它们的化学组成如下:族合物Co4(μ3-S)[P(S)(OCH3)2]2(CO)9、Co(μ,η^2-S2)[P(O-i-C3H7)2]2(CO)10(Ⅱ)和Co6(μ3-S)2(μ-P五节杂环化合物)(μ6-η^3-P五节环化合物)(μ-CO)(CO)10(Ⅲ),对它们可能的立本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5.
蝎α—毒素的分子进化:加速突变与功能趋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顺义  李文鑫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3):271-276,T001
蝎α-毒素为一类空间结构高度相似而药理学功能趋异的蛋白质家族。cDNA序列分析表明蝎α-毒素5′非翻译区和信号肽编码区序列的保守性显著高于成熟毒素编码区,3′非翻译区在药理学组内高度保守。而且,成熟毒素编码区密码子第1,2和3位核苷酸突变率相似。非翻译区内每个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小于成熟毒素编码区内每个同义位点的核苷酸替代数(Ks),而且成熟毒素编码区内每个非同义位的核苷酸替代数(Ka)接近或大于Ks值。上述数据表明,蝎α-毒素成熟肽编码区内的突变为加速进化方式。这一结论进化树结果的支持。此外,研究还表明稳定3D结构的15个保守性残基靠近分子内部,这可能作为蝎α-毒素结构性限制因素在进化过程中维持CSαβ结构的恒定;4个热点突变区分布于分子表面的潜在功能区,表明正性Darwin选择驱动了蝎α-毒素的加速进化。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蝎α-毒素保守性3D结构与趋异的药理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较分子场(CoMFA)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对十多种HMG-CoA还原酶阻滞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多维定量建模研究,在描述变量数远远超过样本数的情况下,经典的Hansch方法等均不适应,而笔者的方法可给出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7.
新型氯喹酸酯类除草剂的定量构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寻找活性更高和作用更温和的除草剂,研究了氯喹酸(3,7-二氯-8-喹啉羧酸)酯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合成了12种相关酯类衍生物,并测定了这些酯的生物活性。用Hansch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3个相关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程。QSAR方程表明,此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参数呈线性关系,而且综合两种效应的构效关系方程优于单一效应的构效关系方程。对QSAR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烯丙基(—CH_2—CH=CH_2)取代的氯喹酸酯是活性最高且作用温和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8.
应用PM3量子化学方法和分子连接性指数拓扑理论,进行了氯代苯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物发光细菌的半致死量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QSAR模型表明,化合物分子体积效应对毒物靶分子的作用呈一定的相关性,体现在其与^1X^v和分子的平均极化率α呈正相关性,而与分子的最低空轨道ELUMO呈负相关性,所得的最显著的相关模型为-logEC50=-1.82532 0.04678α。  相似文献   

9.
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的定量构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医药研究中,β内酰胺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半经验量子化学的AM1方法对23种已知的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了理论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建立了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的结构活性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分子设计信息。  相似文献   

10.
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在长江底泥中吸附行为的CoMF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 (CoMFA)移植到定量结构性质相关研究中 ,探讨了 2 8种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在长江底泥中的吸附行为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发现静电和空间立体效应是影响这批化合物底泥吸附的主要因素 ,疏水性质对吸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苯酚、硝基苯、甲苯3种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以及在等浓度配比条件下,SDS与这3种取代芳烃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毒性单住、相加指数、相似性参数和混合毒性指数进行毒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SDS与取代芳烃苯酚、甲苯和硝基苯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SDS与苯酚、甲苯的二元混合体系的毒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而与硝基苯则表现为弱拮抗作用;对环境存在风险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当与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共存时会增加该类物质的环境风险性。根据发光原理和混合体系组成,可初步推测联合毒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动力学MM+和半经验AM1算法优化并计算24种芳烃类化合物的16种量子化学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进行筛选,所得最佳参数与芳烃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SAR)。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2)和留一法交叉检验系数q2分别为0.83和0.990。毒性实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较好,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Flavonoids are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that occur ubiquitously in foods of plant origin.The 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3D-QSAR) model based on ligand-receptor docking is established between 20 flavonoids and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ERα),which may provide furth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avones and estrogen.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was employed and the best results of cross-validation and non cross validatio...  相似文献   

14.
用比较分子力场(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对一系列与DNA结合的氮蒽类化合物的潜在抗癌活性进行了3D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对模型中的一些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期得到最好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优化结果显示用CoMSIA构建的模型优于用CoMFA构建的模型.通过CoMSIA分析,用训练集所建立的模型有较好的统计性(20个化合物,q2=0.666,r2=0.916),测试集化合物的预测活性与实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还给出了主要分子力场的等势线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比较分子场方法(CoMFA)对顺式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进行了三维构效关系的研究,获得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四点药效团模型.距离空间图显示四点为苯环中心(疏水中心*)、羰基氧(O  相似文献   

16.
以活性化合物15为例,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模拟了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作用,从而探讨了系列6-萘甲基取代S-DABO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分子对接后的活性构象,应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CoMSIA)法对该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较好预测能力3D-QSAR模型,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most organophosphate compounds (OP) are arising by inhibition of the enzyme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The 3D-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3D-QSAR) on the acute toxicity to housefly (Musca nobulo L.) of 35 dialkyl phenyl phosphate compounds are studied by using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and 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 (CoMSIA) methods,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OP and the AChE are discussed. In contrast to classical QSAR methods, CoMFA and CoMSIA, 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approaches, can giv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perspectives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OP and ACH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ngth of alkyl, and the electronegative of substituent on phenyl of OP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AChE activity,whereas, the hydrophobicity of OP has little influence. The ster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OP have a dominant influence on the reaction between OP and ACHE.  相似文献   

18.
三嗪类化合物发光菌毒性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得到三嗪化合物的摩尔折射率、前线轨道能量、偶极矩、原子静电荷等参数.利用上述参数以及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建立了一个QSAR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化合物的毒性进行了理论预测,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液化石油气(LPG)中极少量的硫化物会对铜质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影响LPG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因此研究LPG中硫化物对铜腐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了LPG中不同含量的羰基硫、乙硫醇及硫化氢对铜片腐蚀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究了这3种硫化物对铜片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当LPG中羰基硫和乙硫醇的含量为20 μg/g时开始腐蚀铜片,硫化氢的含量为5 μg/g时开始腐蚀铜片,随着硫化氢含量的增加,腐蚀程度加剧;当3种硫化物的含量为20 μg/g时,铜片均出现明显的腐蚀产物,腐蚀以局部腐蚀为主。羰基硫和乙硫醇的腐蚀产物中含有机化合物成分,硫化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无机物Cu2S和Cu2O;羰基硫对铜的腐蚀过程为铜原子与羰基硫中的硫和碳成键,形成羰基硫化铜,或者铜原子与硫成键,形成缔合后的复杂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20.
应用Surflex-dock对21个水杨酸类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1B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水杨酸结构的头部深入活性口袋内部,其氢键决定其与酶结合的稳定性,尾部结构及氢键决定其抑制活性.据此,利用Topomer CoMFA建模时将头尾结构切开分析,从21个化合物中随机选取17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建立3D-QSAR模型,并用包括4个化合物的测试集验证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预测活性与实测活性的差值均小于0.12μmol/L,该模型可以用于辅助设计同类型新化合物并进行其活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