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2日下午,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一行到西安科技大学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卢建军一行参观了西安科技大学硅镁产业节能与多联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矿灾害防  相似文献   

2.
鉴定证书编号苏科鉴字[2000]第993号 组织鉴定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权属单位江苏天能集团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系;徐州市沛城煤矿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182号(221002); 徐州市(221008);徐州市沛县 (221000) 开采试验研究 鉴定日期 2000.12.26 ①该成果首次将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应用于建筑物下采煤实践,确定距开采煤层30.5m厚为15.3m的粗砂岩层为影响城镇的主关键层,并提出开采时保证主关键层不破断的原则,由此提出了条带开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丰富和发展了建筑物下采煤技术.②根据对主关键层的变形破断规律与表土层的耦合关系,初步揭示了深部冒落条带开采留设煤柱变形特征与地表沉陷规律.③沛城矿在最大采深达632m的条件下,依据主关键层与煤层的力学特征,采用了采留宽比为50m:50m的冒落条带开采城市下压煤,保证了主关键层与煤柱的稳定性,能使地表呈平缓下沉,变形量符合三下采煤规程要求,并对断层煤柱留设进行了研究,地面建筑物未采取任何加固措施,开采后完好无损,在煤层倾角平均达32°的条件下,成功地采用了走向条带开采,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陕北煤田韩家湾矿近距离煤层2~(-2)煤和3~(-1)煤为研究对象,对煤柱的应力分布及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结合煤层具体赋存条件计算煤柱的塑性区宽度,分析韩家湾矿残留煤柱支撑能力。对4种尺寸的煤柱应力在底板中的分布规律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不同尺寸煤柱在底板各深度的应力曲线。运用FLAC~(3D)软件对韩家湾煤矿2~(-2)煤房柱区留设的4种尺寸的间隔煤柱应力分布进行模拟,得出不同尺寸煤柱应力在底板岩层中的分布图。结果表明:残留煤柱承载着上覆岩层的重量,沿煤柱中心线向下传递到底板岩层中,呈半椭圆型分布,在煤柱下方形成应力增高区,应力以中心线为轴向两侧形成对称分布;煤柱应力在底板岩层中的传递与煤柱的尺寸大小有关,煤柱尺寸越大,应力在底板岩层中向下传递的越远、分布范围越广;下煤层开采进入14 m煤柱下方边界时,受双重应力作用,易引起顶板整体切落,对工作面造成的安全隐患较大。  相似文献   

4.
钱鸣高1932年12月生,江苏省无锡县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 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1957年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 采煤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黑龙江科技学院兼职教授,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带头 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及国际岩层力学局(IBSM)成员,中 国煤炭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Inter J.of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编委,《矿山压力与顶板 管理》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27(1):F0002-F0002
①1955年,陈赓与在哈军工工作的苏联顾问在一起②刘居英副院长(左)向海军工程系首任顾问波·德·季莫菲耶夫赠送礼品③海军工程系苏联内燃机专家别契尼可夫在给教员上课④海军工程系造船教授会顾懋祥教授(右1)与苏联造船专家扎姆查洛夫研究问题⑤海军工程系主任黄景文(右1)陪同海军司令部领导参观海军工程系第一届教学方法及科学技术研究会成果⑥海军工程系教育副主任慈云桂教授(右1)与苏联专家(郑州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吴铁铸提供)⑦海军工程系无线电收发报机及雷达构造教授会主任胡寿秋教授(前排右6)、周兆祺教授(右7)及教员、学员与苏联无…  相似文献   

6.
多次动压下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分析了邻近工作面开采和本工作面开采对上覆岩层及留设小煤柱的变形影响规律,再现了上覆岩层、留设煤柱及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获得了小煤柱巷道在多次动压影响下的变形量、应力分布和破坏范围.随着开采的推进.工作面的上方会形成半椭圆形的应力场,由此可预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离层及关键层的形成.当下煤层开采通过邻近上煤层所留设煤柱对应位置时,留设煤柱所承受的载荷最大,在回采过程中可产生很大的应力释放,导致上覆岩层有大范围的离层,并由此引发地表大面积沉陷.此时要注意防范诸如冲击地压及地表沉陷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范代娣 ,女 ,陕西蒲城人 ,生于 1 966年。1 984年 9月~ 1 991年 7月在西北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 ,1 991年 9月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攻读生物化工专业博士学位 ,1 994年 7月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西北大学化学工程系任教至今。曾于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月以高级访问科学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家生物工程中心研究访问。 2 0 0 1年 1月被西北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为西北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化工学会陕西省化工学会理事 ;中国生物化学学会陕西省生物化学学会理事 ;陕西省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西部浅埋工作面沿倾向方向开采时隔离煤柱对覆岩运移的控制作用,以大柳塔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法,分析工作面开采中隔离煤柱对覆岩垮落、移动变形的控制作用及其应力变化特征,并确定煤柱的合理留设。研究结果表明,采区倾向方向上,由于工作面间存在隔离煤柱,各工作面开采会形成彼此独立的垮落带,隔离煤柱有效地分隔了相邻工作面垮落空间的横向贯通和纵向扩展,隔开了相邻工作面上覆岩层沉降曲线;覆岩垮落高度与工作面倾向开采长度密切关系,非充分采动较充分采动时覆岩垮落高度明显降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留设30 m宽的1#~4#煤柱处于稳定状态,但3#、4#煤柱安全性较低。理论计算出了2-2煤和5-2煤合理煤柱宽度分别为18.6 m、24.5 m,得出了避开煤柱集中应力与控制地表均匀沉降的上下煤层煤柱最佳错距为95.5 m。  相似文献   

9.
正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低回收率一直是煤炭工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007年王晓利教授提出煤炭完全开采理念,建立了以无煤柱开采、充填开采和再开采为主要内容的煤炭完全开采体系。无煤柱开采实现采区完全开采。我国无煤柱开采技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仍因巷旁支护速度慢、密闭与支护效果差,制约了采区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仅因留设区段煤柱每年损失资源超过3亿t。为此,王晓利教授研发出柔模沿空留巷、沿空掘巷、沿空留墙、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1月2日下午,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一行到西安科技大学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卢建军一行参观了西安科技大学硅镁产业节能与多联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矿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并在临潼校区第一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安,校长杨更社,党委副书记樊建武,副校长马宏伟、李树刚、惠朝阳出席座谈会,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杨更社主持。  相似文献   

11.
长壁间歇式开采区煤柱应力监测方法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陕北浅埋煤层中小煤矿开采时具有矿压显现剧烈、工作面支护难度大、顶板岩层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在以往提出的间歇式采煤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间歇式采煤间隔煤柱、临时煤柱的作用,提出了这2种煤柱的应力监测站布置方法、监测设备、监测结果的应用,并利用顶板位移传感器和顶板压力传感器对煤柱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监测,发现煤柱应力出现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缓慢降低的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对隔离与临时煤柱的稳定性做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式采煤过程中,隔离煤柱的合理留设能够基本控制浅埋煤层矿压显现剧烈等矿压问题,研究结论对神府矿区长壁开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条带开采进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除保证留设煤柱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开采宽度不超过上覆岩层所形成稳定结构(托板、平衡拱、梁等)极限宽度外,条带开采还应保证地表不出现波浪型下沉盆地。以概率密度函数法为基础,从开采沉陷的角度分析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采出宽度和地表变形的关系,得出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对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浅埋煤层群开采合理的上下煤层区段煤柱布置,减缓下煤层煤柱集中压力和地表裂缝发育,实现环境友好的安全开采,论文以陕北神南矿区柠条塔矿为背景,采用Flac3D分析1~(-2)煤层和2~(-2)煤层工作面同采区段煤柱宽度和不同留设方式的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煤柱错距地表下沉规律。通过物理相似模拟,揭示1~(-2)煤层和2~(-2)煤层区段煤柱不同错距的岩层破断规律。研究得出:1~(-2)煤层合理的煤柱宽度为20 m;下煤层煤柱应力、地表下沉梯度和地表拉裂缝随着煤柱错距的增大而减小,沿倾向煤柱错距达到40 m时下煤层煤柱集中应力和地表拉裂隙明显减弱。同采工作面沿走向错距大于60 m时,地表下沉梯度和地表拉裂隙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4.
王芝银,女 ,1 956年生 ,陕西扶风人 ,中共党员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安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 ,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数值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 ,西安交通工程学会理事 ;1 997年首批入选陕西省跨世纪“三五人才” ,1 998年 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 …  相似文献   

15.
受多次开采扰动影响,多中段联合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稳定性差,地压显现剧烈,采矿进路支护难。以白象山铁矿-470,-430和-390 m中段联合开采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及采场围岩数字照相变形量测技术,揭示多中段联合开采采场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中段逐分层向上回采对上覆岩层产生了累积叠加扰动效应,导致采场围岩反复承受荷载(多次扰动)而失稳破坏;各分层矿体下沉量随开采步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空充填区中部位置附近覆岩的下沉量最大,采场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增长特征。各中段保留矿体(顶柱)对维持采场围岩稳定、减弱相邻中段间的采矿扰动和降低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有积极的作用,受多中段联合开采扰动影响较大、完整性破坏严重的中段保留矿体中的应力可突然释放,出现了局部或整体失稳,威胁采场围岩整体稳定性。确定多中段联合开采扰动条件下采矿进路切圆拱断面形式,其拱高为2.0 m,提出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采矿进路围岩变形与破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房柱采空区煤房煤柱交替分布对下位近距离煤层顶板应力分布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地精矿房柱采空区下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房柱采空区底板岩层中应力从无煤柱区到房柱采空区下方区域应力分布依次为端煤影响应力增高区、端煤影响应力降低区和采空区煤柱影响稳定区;根据采空区煤柱影响稳定区下底板应力波动范围确定了模拟地层采空区煤柱集中应力工程影响深度,影响深度范围外煤层开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及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受上部煤柱集中应力影响较小,范围内煤层开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及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受上部煤柱集中应力影响剧烈。研究结果对于类似条件的煤层开采及时采取有效顶板控制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 1 95 8年 ,经 40余年的不断发展 ,已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现有教职工 1 5 0余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 49人。目前设有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陕西省新型半导体功能材料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和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后流动站 ;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相似文献   

18.
张浩 ,男 ,1 962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 1 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 987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学硕士学位 ,1 99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 1 990年进入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工作 ,任讲师和副教授 ,1 993年参与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的创立工作 ,并任第一届中心常务副主任 ,1 994年被聘任为教授 ,1 997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1 998年至今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先后于 1 993、1 995、1 997、1 999和2 0 0 0年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任客座教…  相似文献   

19.
采矿工程郝跃天何唐墉……离散元法中检索及锚杆问题No.1(1)石建新……改善支撑式掖压支架控制欲碎顶板的途径N0.1(8)张奇一钢筋混凝土筒形结构物拆除爆破问题的研究No.1(1。周长春张文生……井下煤炭自燃发火期预测No.1(21)吴绍倩石平五……急斜煤层矿压显现规律的研究N。。2(l)石平五陈文伟……急斜长壁采场顶板波断和岩块运动规律N。‘分(,0)赵朔柱吴绍倩·、,…急斜煤层顶板岩墙的破断规律及矿压显现N 0.2(22)李萍丰等……煤与瓦期突出的热力过程的初步探讨No.8(劝陈家驹……论深沉井施工No.3.(11)赵嘉荫张剑英·、·…安全态度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急斜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残留煤柱的稳定性及其应力异常区引起的回采安全问题,以乌鲁木齐矿区乌东煤矿南采区87°急斜特厚煤层为研究背景,运用块体理论构建了残留煤柱滑移失稳力学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开采扰动下残留煤柱的应力演化特征,提出了残留煤柱分段深孔爆破弱化的卸压措施。结果表明:当煤层倾角α,顶板侧围岩与残留煤柱的摩擦系数μ_1,底板侧围岩与残留煤柱的摩擦系数μ_2之间满足αarctan(μ_1+μ_2)时,残留煤柱将发生滑移失稳;残留煤柱易使顶底板应力状态改变,在开采扰动和顶底板高应力双重作用下,残留煤柱极易诱发动力灾害;卸压措施有效削减残留煤柱内部储存的应力强度,降低动力灾害的发生频率,实现工作面安全通过煤柱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