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经国务院批准,时任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率领由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于2006年11月21日出席了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协定文件的正式签署仪式。ITER各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建立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协定》(简称《组织协定》),除美国外的其它六方还签署了《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简称《特豁协定》)。  相似文献   

2.
可控核聚变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研究计划是开发和利用这一新能源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其实验堆选址位于法国马赛附近的卡达拉奇(Cadorach),总投资达上百亿欧元,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七方共同参与,中国将贡献ITER计划总投资的9%。2006年5月24日,参加ITER计划合作的七方代表经过4年多的谈判后草签了与该计划有关的一系列合作协议,这标志着ITER计划开始启动。目前,中国已将ITER合作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将同时加强国内的相关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史、内容、组织和管理,并提出了该院"十五"期间科学数据库建设的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4.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是目前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任务。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2009年5月对撞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亮度在束流能量1.89GeV能量下达3.21×1032cm-2s-1,达到设计指标,为改造前的30多倍,是此前该能区对撞机亮度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BEPCII工程按进度、按指标、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于2009年7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BEPCII是一台粲物理能区国际领先的对撞机和高性能的兼用同步辐射装置,它的建成成为国际同类装置建设的一个范例,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BEPCII试运行期间,北京谱仪III共采集到一亿多ψ(2S)和两亿多J/ψ事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物理结果。BEPCII建成并投入运行,有望在今后多年里,不断取得重大物理成果,进一步保持和加强我国在粲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大科学项目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近来逐渐增多,并成为许多国家科技战略和科技管理的焦点,特别是以多部门、多国家共同合作为特点的分布式大科学项目,正逐步成为未来大科学项目组织实施的主要组织形式。但由于分布式大科学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其资金来源不尽相同、研究活动场所比较分散,因此,其管理和协调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在实施大科学项目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第一个成功组织实施的分布式大科学项目,对其国家决策、组织管理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无疑会对分布式大科学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标志,高技术带动是当下各国谋求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的主要方式。大科学工程是高技术群的集中点,通过国际合作发展服务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大科学工程来实现高技术群带动作用是一条有效途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作为我国首例国际合作建设的大科学工程,其高技术带动作用已经显现。本文以此为案例分析和探讨了大科学工程的高技术带动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基础研究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73计划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至今已经十年。十年来,973计划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于国际科学前沿,组织优秀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开展创新研究,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参照借鉴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组织经验和资助方式,推出了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光电信息功能材料"是首批启动、试点实施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重大研究计划的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高能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光源以及上海光源几个典型大科学工程预制研究的考察,揭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预制研究的主要模式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提出在大科学建设中预制研究的必要性。文章着重以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为例,对我国大科学工程预制研究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通过归纳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实践,笔者对我国大科学预制研究的阶段性、人员组织、研究经费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全面梳理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历史过程,重点考察了工程的预研究、选址和建设历程,分析了围绕工程开展的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以及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对我国地质学、钻探技术以及地球深部探测的推动作用。最后,从工程预研、团队建设、管理机制、国际合作、自主创新、知识提炼等方面总结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2012CB026100)实施5年来,围绕构筑物群相互热作用机制及其与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冻土区构筑物稳定性和工程服役性能的评价方法与理论、冻土工程走廊构筑物群致灾因子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三大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在走廊冻土变化及其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多年冻土地基热、力响应的多因素耦合机制、冻土工程构筑物基础稳定性与服役性能的评价与预测、冻土工程走廊构筑物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冻土工程灾害评估及其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推动了冻土工程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维护了我国冻土工程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将为高原工程走廊重大冻土工程规划、建设、维护和生态环境屏障建设提供科学基础。本文对项目研究的主要突出进展做了介绍,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对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7月4日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是中国政府首次倡议制定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之际,一批科学家迅速集结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旗下,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近20年来,以鉴定和定量复杂体系中基因组编码全套蛋白质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了空前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HPP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简略讨论"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科学工程内涵入手,首先介绍了大科学工程特点、分类,然后介绍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内涵、目标和管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路,并按照大科学工程生命周期分别阐述各阶段档案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是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同时也得到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资助。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项目:“Sustainable Water management Improves Tomorrow's Cities’ Health(SWITCH)”致力于促进未来城市健康的可持续水管理,将研发一系列与城市水环境相关的科学、技术和政策经济措施,并进行应用和示范,为当代城市水管理的发展提供典范。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与中国联合研究协调计划(CO-REACH)是一个欧洲科技政策与资助网络组织,旨在拓展与中国在自然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方面的研究。该网络组织意在为欧洲与中国的科技合作起到协调组织的作用。它的职责是加强对欧洲各国与中国相关的政策及研究资助计划的协调作用,并将合作纳入到其他欧洲多边合作计划中,其中包括欧盟委员会的有关计划和协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3):3-20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农业、能源、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世界数据中心(WDC)中国学科中心数据共享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数据中心(WDC)隶属于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科学数据的采集、归档管理和共享服务。中国有9个学科中心于1988年正式加入WDC组织。近年来,随着国内科学数据共享工作的稳步推进,中国的9个WDC学科中心全部加入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并通过扎实的数据管理与共享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支撑。借WDC成立50周年之际,本文整体介绍了WDC中国学科中心在数据共享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对称性协会、维也纳技术大学、贝特朗非研究中心以及信息科学组织FIS(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计划于2016年7月在维也纳组织召开主题为"Symmetry Festival 2016"的全球最大对称性研究会议及文化节的跨学科国际会议。受国际对称性协会董事乔治·达沃斯委托,我们很乐意向您介绍该次会议,并诚恳邀请您的参与。国际对称性协会建立于1991年,是一个探讨不同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与整体性方法的国际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