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植物不仅维持着草原的生态功能,也是巨大的基因资源宝库。近年来我国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发展较快,但相对于模式植物和栽培作物的研究,其系统性和深入性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草原植物的光合、繁殖、代谢生理、植物抗逆适应、组学、植物-动物-微生物互作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面对国家保障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草原植物利用和挖掘潜力巨大,因此,加强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重点加强草原重要植物基础生物学、草原植物特有耐逆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放牧利用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植物适应与微进化机制、草原植物-微生物-家畜跨营养级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对推动我国草原恢复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础科学》2000,(10):39-43
当代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增强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生命科学-生物医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是国际科学界的一种新的研究模式。一些国际著名的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等,近年来都投巨资成立了跨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集中物理学科、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等不同学科专家的智慧,以促进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学科交叉和渗透。在斯坦福大学,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倡导确定了“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计划(Boi-X Program)”,并且为此建设了一座专门大楼(The Clark Center)。现将该计划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稳步推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科技部牵头,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发起,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组织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力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基础农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海洋科学、管理科学18个学科的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围绕相关学科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发展态势、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学科发展前沿等.根据我国科学研究的基础,从国家发展科学研究的重大需求出发,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就"十五"至2010年期间,我国主要基础学科的发展目标、方向、前沿和优先领域以及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本次调研活动的成果汇编成<中国基础学科发展报告>,本文系该<报告>的总论.  相似文献   

4.
植物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编码RNA是当今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miRNA和siRNA在内的小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可以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生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我国在植物非编码RNA的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通过近10年的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从事植物非编码RNA研究的优秀团队。这些团队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及水稻等农作物非编码RNA的产生、工作机理和应用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性进展,在某些研究方向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植物非编码RNA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植物非编码RNA领域国内外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展望了未来植物非编码RNA的研究方向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3):3-20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农业、能源、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家对早期分子生物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的方法学,以布拉格为代表;二是生物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以玻尔为代表.尼耳斯·玻尔的生物学思想推动了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和物理学家向生物学的转移,导致了分子生物学史上噬菌体学派的产生.玻尔的生物学思想的形成深受家庭环境、互补性思想和当时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中的机械论和目的论、整体论和还原论、自主论和分支论以及物理-心理问题等,这些思想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仍不失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祸患,在防控过程中发生的农药滥用则危害食品安全。发展绿色、高产和精准的抗病新策略、培育推广作物抗病新品种是解决技术障碍的根本途径,而这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在植物免疫机制基础理论和抗病基因系统发掘方面做出重大突破。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免疫机制的研究,本领域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近年来,以水稻、小麦等作物为模式的抗病机制研究,直接为作物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速度。面向学科基础前沿和抗病育种中的关键问题组织重大项目研究,将会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2):3-19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生殖、干细胞和全球变化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0.
1986—1987年,出现了一场研究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国际热潮。以赵忠贤为代表的中国超导物理学家在这场热潮中取得了“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国际一流成果。通过对蔡建华给国内信函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档案等新史料的发掘,本文梳理了1986年之前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状况、1986—1987年间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信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科学研究历程,并对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学科带头人较强的学科前瞻性意识和科研组织能力、科技部门领导对超导学科的长期支持以及畅通的国际学术交流渠道是中国能够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的主要原因。该成果令中国的超导研究获得了国际关注,并直接促成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中国超导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古植物学研究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这些植物以化石标本或者植物遗存的形式保存在沉积地层中。古植物学属于连接地质学和植物学的交叉学科,其名词既具有地学色彩,又具有生物学内涵。本文分析了古植物学名词的构成、来源,以及与相关学科名词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相互渗透,不断在几门学科交界的边缘上生长出新的学科。回顾生物学近二、三十年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它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与物理科学结合。在生命现象中,有许多看起来十分复杂甚至难以理解的事情,如果找到它的物理和化学基础,规律就较容易掌握些。遗传密码的发现,揭开了生命遗传现象的奥秘,这是物理科学向生物学渗透而建立分子生物学过程中的重大成就。这类事例是很多的。第二个方向,是与技术科学结合。首先是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着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以及光谱、波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6年3月16日在京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该规划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着力营造有利于源头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和进入国际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突破,为繁荣科学事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01,(4):36-38
一、实验室概况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生命科学各个层次的研究以及各分支学科体系的建立无不以生物进化的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同时又吸收与综合生物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现代的进化论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论,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的原因、进化机制、进化速率、进化趋向、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等内容的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分子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DNA、RNA、蛋白质和糖等生命大分子的突变和选择成为生物表现型性状进化的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思想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分子进化论及分子系统学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术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建设中国术语学学科,对于指导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各学科领域,着力打造能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领和推动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术语学学科的建构具有很好的历史基础,但总体来说,学科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针对社会实践的高水准概念化、理论化引领能力较弱,学科影响力亟须得到提升。为此,我们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着眼互通,系统推进该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力争尽快推动中国术语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涉身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融合与创新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实指与综观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