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植物必须固着在土壤中生长,因此其生长发育与环境密切相关。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演化出一套非生物逆境的适应机制。而蛋白泛素化修饰作为真核生物特有的蛋白翻译后修饰,能够直接调节生命活动中有关时空特异变化的生物学功能,其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过程中意义重大。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蛋白泛素化修饰参与植物抗逆作用的机制研究。本文将从内质网相关性降解(ER-Assoc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ERAD)介导的植物非生物逆境响应、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调控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以及内膜系统参与植物逆境信号转导等方向,多角度系统地综述过去5年内,本实验室在植物非生物逆境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领域的后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形成机制与资源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细菌(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深层气和非生物成因气的形成机制和它们的耦合与差异;评述了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研究历史和发展态势,指出迄今在国际上因未发现任何具非生物成因特征的商业气藏,而认为非生物成因天然气不具有资源前景是一种错误结论。本文并讨论了地球深部有机质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判识天然气成因类型地球化学指标的有效性,指出:沉积有机质受生物降解、热降解作用的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的制约,有机成因烷烃气体(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的碳氢同位素δ13C值和δ2H值分布均呈正序分布,即:δ13C1<δ13C2<δ13C3<δ13C4和δ2HCH4<δ2HC2H6<δ2HC3H8<δ2HC4H10,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受聚合作用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的制约,其烷烃气体的碳氢同位素分布则不同于前者,δ13C值呈反序分布δ13C1>δ13C2>δ13C3>δ13C4,而δ2H值呈正序分布δ2HCH4<δ2HC2H6<δ2HC3H8<δ2HC4H10,二者具有负相关关系;而且非生物成因甲烷的δ13C1≥-30.0‰。此外,本文评述了中国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论述了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指出松辽盆地昌德肇州西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发现,为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提供了典型实例;并指出伴随松辽盆地深层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以及近20口商业天然气井非生物成因特征的确定,展现了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良好前景,使松辽盆地成为世界上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最理想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位于瑞士日内瓦,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高能物理与核科学研究机构,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现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5 0 0多个研究机构的30 0 0余位科研人员在CERN工作,世界上有一半的高能物理实验在CERN完成。一、我国积极开展与CERN的合作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与CERN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CERN相关项目研究,并参加和组织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核物理、高能粒子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高层次的科技人员,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家蚕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比较世界各国在家蚕基础研究领域的部署,结合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相关项目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在家蚕前沿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比较我国与日本等国的家蚕研究现状,探讨了我国在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家蚕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我国气候灾害的严重性,本项目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作为项目研究的切入点,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特别是从气候系统中海-陆-气各子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机理入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与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有关的新理论;并且,在对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发生有重要影响的ENSO循环和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机理和数值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使我国对ENSO事件预测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项目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跨季度和年度气候异常的数值预测系统,研制出新一代气候数值模式,并利用此系统成功地预测了我国1998-2002年夏季发生的严重旱涝气候灾害.此外,项目还成功地进行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获取了许多有关我国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宝贵的科学观测数据,并得出许多原创性的科学结果,为开发大西北提供了可靠的气候环境资料.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为今后开展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发生规律、成因与预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数值模型基础,而且对于国家旱涝气候灾害预测水平的提高,减轻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还培养了一批从事气候分析、模拟和预测研究的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从事气候灾害分析和预测的研究队伍,完善和建立了两个有关季风和ENSO循环、气候灾害预测的研究中心和一个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试验基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6-17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课题目标为:针对我国主要粮棉基地玉米、棉花、小麦以及主要温室园艺作物(番茄与黄瓜等),研究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低温灾害发生机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的新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低温灾害综合治理方案、建立相应的调控与综合防御技术体系。重点开展低温灾害的胁迫诊断、灾害实时监测、灾害调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通过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形成综合防灾减灾术体系,较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低温灾害的主动防御能力,明显减少农作物因低温灾害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针对我国再生水、雨水利用相关生产企业及项目应用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围绕国家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求,通过调研国内外再生水、雨水利用认证的推广经验和政策措施情况,并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对我国再生水、雨水利用的认证技术体系进行研究,促进了再生水、雨水利用认证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 (UKMedicalResearchCouncil,MRC)创办于 1913年 ,是英国政府设立的国家机构 ,旨在促进医学及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 ,改善公众的身体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造福国家。资助对象为医学研究项目、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创办研究中心 ,并对大学和其下属各研究中心的职业培训和招聘进行资助等。其基金来源于税收 ,由国会拨款。经过多年的运作 ,MRC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而成熟的评审系统 ,确保每个申请项目都尽可能得到公开、公正的评价。成立 90年来 ,MRC资助了大量研究项目 ,取得了许多重大医学研究成就。本文旨在介绍MRC的概况、基金管理、经费预算等 ,希望对我国的医学研究事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鉴于我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频繁且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开展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而且是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经过前两年的研究,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的科学目标,并在几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项目对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特别是对东亚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作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东亚气候系统"、"东亚季风-暖池-ENSO循环相互作用"以及"高原大气热力适应"等与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有关的新理论,并在ENSO循环机理和数值模式研究取得突破,从而使我国对ENSO事件预测水平有较大提高;项目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跨季度气候异常的数值预测模型,成功地预测了我国1 998-2000年夏季发生的严重旱涝气候灾害;项目成功进行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获取了许多有关我国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宝贵的科学观测数据,为开发大西北提供了可靠的气候环境资料.这些成果的取得,为今后3年的研究和最终完成项目5年的科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数值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施农业专用品种创新与良种产业化”项目,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优先主题“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为目标,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两个主要产业——籽种农业与设施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生产能力与产品安全和质量稳定性、扩大内需、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就业、保证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为方针,建立了设施专用农作物与设施栽培有关的生物逆境(病毒病、疫病、根结线虫、枯萎病、黄萎病、白粉病、角斑病、黑星病、抗虫性)及非生物逆境(耐寒性、耐热性、耐低温弱光性、耐抽薹性)抗性的快速评价和筛选技术体系和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共计79项。  相似文献   

11.
“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在社区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针对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防治现状和面临的困难,重点开展了我国慢病防治地位和政策的现状和需求分析、慢病相关信息的监测模式研究、慢病群体综合防治现状和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发育与生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胸腺起源、发生、维持和退化"集中了国内胸腺发育研究相关的优秀基础研究团队,致力于揭示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在进化中的起源、发生、维持和退化中的关键事件及隐藏的机制,这为未来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该项目研究中的一些核心成果做一个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9-30
该项目以增强北京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打造农业高端产业为目标,针对我国蔬菜、小麦和玉米种业重大品种匮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发起“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推进实质性、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在项目的支持下,与美国、墨西哥、荷兰等国的相关大学、研究院所和国际种苗公司进行了广泛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19-19
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建筑节能项目节能量和碳减排量评价,以及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制定相关评价标准、技术规范及实施规则,开展第三方评价示范和推广应用,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在调查评价方法、污染治理、环保措施等方面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对策,本项目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其中勘察方法和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在全国尚属首次。筛分、输氧抽气、准好氧填埋、腐殖土再利用等技术的应用以及设备的研发集成在国内属首创。随着项目的实施及推广,消除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对空气、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极大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市民对生活垃圾污染和安全控制的认可度,增强了公众对生活垃圾污染控制能力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纳米复合磁性材料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和前沿课题,是功能材料发展之方向,在电子、电工、国防、信息等领域有迫切需求,应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弄清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一些关键基础问题对发展我国高科技产业具有重大科学和应用意义。但是磁性材料在服役环境下的腐蚀是导致磁性衰减和消磁的最重要因素。本项目通过研究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腐蚀规律,以及高温使役条件下的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技术,为其提高它们的耐蚀性能、提高磁性材料部件的工作可信度,延长相关器件的使用寿命奠定基础。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资助下,我们对NdFeB基磁体的常温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以及SmCo基磁体的高温氧化与防护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现就后者的研究成果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批复了“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立项建议书。该项目将建立20—40万高斯稳态强磁场装置和50—80万高斯脉冲强磁场装置,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可为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强磁场极端实验环境和测试手段的大型综合科学实验装置,成为与美国、法国、荷兰、日本强磁场实验室并列的世界五大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其对于提升我国相关前沿学科的基础研究水平、带动相关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承担,其中,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稳态…  相似文献   

18.
燃气轮机被誉为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是关乎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和保持工业竞争力的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燃气轮机制造装备水平的提升依赖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实施以来,共支持了两项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研究项目。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教授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研究的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年项目结题验收为优秀。2012年,项目得到了国家973计划的持续支持。这2个国家973计划项目实施10年来,通过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创新,将基础理论研究融入企业实践,在高温透平叶片的传热与冷却技术、热障涂层强度理论与检测技术、高温透平叶片增材制造技术、高温透平叶片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热力透平密封技术、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重型燃气轮机高温叶片自主制造与实验验证能力,包括冷却设计、定向晶成形、涂层制备到试验验证,初步形成了F级重型燃气轮机转子设计、制造与验证能力,支撑了东方电气集团的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培养了人才,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关成果及研究队伍可进一步服务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及企业实践。本文就该项目的研究概况与主要进展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承担的“极地空间环境的南北极对比研究”项目获得了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首批立项的项目。在国家相关部门、极地考察办公室的组织领导下,充分利用我国南极中山站和挪威瓦尔巴特岛都处于极隙区纬度并构成地磁共轭,即位于同一根磁力线的南北两端的地域优势和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植物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编码RNA是当今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miRNA和siRNA在内的小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可以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生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我国在植物非编码RNA的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通过近10年的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从事植物非编码RNA研究的优秀团队。这些团队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及水稻等农作物非编码RNA的产生、工作机理和应用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性进展,在某些研究方向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植物非编码RNA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植物非编码RNA领域国内外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展望了未来植物非编码RNA的研究方向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