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兔抗猪SRBC受体抗血清IgG为配基制备的亲和层析柱分离人血清受体(样品1)和猪血清受体(样品2)以及以兔抗人SRBC受体抗血清IgG为配基制备的亲和层析柱分离人血清受体(样品3)和猪血清受体(样品4)四种样品,它们都能提高因45℃  相似文献   

2.
<正>有些动物,包括你的宠物,可能会是部分色盲,但它们的视力在某些特定方面超过人类。生物对周围环境的视觉感知取决于眼睛对光线的处理。人类拥有三色视觉,意味着人眼中有3种光受体,也就是视锥细胞,能够感知红、绿、蓝3色;还有一种光受体,叫视杆细胞,可以感知少量的光,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看见事物。动物们处理光的方式大不同,有些生物仅有2种光受体,让它们变成部分色盲;有些动物则有4种,这让它们能够看到紫外光;甚至有一些能够侦测到偏振光——在同一平面振动的光。  相似文献   

3.
吴蔚 《科学通报》1980,25(22):1056-1056
在以往工作中,我们从人T淋巴细胞表面和血清中分别分离出具有专一性能促进E-玫瑰花形成的SRBC受体Ⅰ和Ⅱ。它们的抗血清能抑制此作用。本文以此两抗血清的IgG作配基分别与Sepharose 4B偶联成亲和层析柱,分离人血清中SRBC受体Ⅰ和Ⅱ。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锋 《科学通报》1986,31(12):952-952
许多膜结合受体如胰岛素、β-肾上腺素以及M、N型乙酰胆碱受体都是糖蛋白,1982年,Simon实验室根据从大鼠、蟾蜍、小鸡、牛以及人脑细胞膜溶脱的阿片受体能滞留于麦胚凝集素-琼脂糖层析柱,并被N-乙酰葡萄糖胺专一洗脱的事实,提出阿片受体可能也是糖蛋白的观点,1984年国际麻醉品会议(INRC)上,Valette等报道人胎盘膜阿片受体具有  相似文献   

5.
周洪 《科学通报》1994,39(12):1137-1137
内皮素A型受体cDNA由Lin首先从大鼠肝脏cDNA文库中克隆出来.它为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ET受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现已证明,ET受体主要分为两种亚型(A型和B型).A型受体主要分布在平滑肌细胞,B型受体则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这两种亚型受体是由不同基因编码,ET和ET_A受体结合后,可使血管收缩,引起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而当ET和ET_B受体结合后,则会引起EDRF等舒血管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正构成生物体数以亿计的细胞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一直处于互相联系中,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反应,因为它们表面有"聪明"的受体。强光使人闭眼、花香使人愉悦、黑暗使人恐惧……,你有没有想过,人的大脑是如何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的?人的身体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并精密协调地工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这其中又是什么充当传感器来传递信息,使细胞感知周围环境。这些问题一直是个谜,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不清楚充当传感器的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们如  相似文献   

7.
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独特型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明 《科学通报》1988,33(4):303-303
内影像型抗独特型抗体(Anti-Id)具有与抗原相同或相似的抗体结合部位,它们可能具有与抗原相似的空间结构和免疫原性。由激素抗体产生的内影像型Anti-Id有激素相似的生物活性,因此利用Anti-Id研究激素和受体的结构与功能意义深远。近年来,用Anti-Id免疫动物在病毒、细菌、寄生虫抗感染免疫研究中初见成效,Anti-Id可望发展成新型的免疫疫苗而取代传统的菌体疫苗及减毒疫苗。  相似文献   

8.
埃可病毒11型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是B族肠道病毒中的一个重要血清型.埃可病毒11型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脑炎和脑膜炎等疾病,在婴儿和新生儿中导致重症感染甚至致命的病例也时有报道.此外,埃可病毒11型还多次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性感染,如2019年中国广东省发生的院内感染暴发事件,造成了19例新生儿的感染和5例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CD55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部分埃可病毒的吸附受体,该受体可以帮助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但并不能介导病毒完成完整的入侵过程.我们在2019年的研究中,发现了人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 FcRn)是B族肠道病毒的通用脱衣壳受体,并以埃可病毒6型为例解析了病毒入侵机制.本研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埃可病毒11型在入侵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各阶段的病毒颗粒结构,以及病毒与两受体的复合物,共10个原子或近原子水平高分辨率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并结合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和脂质体模拟试验等分子水平试验,系统地阐述了埃可病毒11型利用CD55和FcRn"双受体系统"入侵细胞的分子机制.埃可病毒11型利用其VP2、VP3结构域与吸附受体CD55的3、4两个短同源重复(short consensus repeat, SCR)结构域结合,结合后病毒颗粒不发生变构.病毒与脱衣壳受体Fc Rn结合之后,开始发生变构,并可在脂质体膜的辅助作用下释放遗传物质完成脱衣壳.与埃可病毒6型不同的是,埃可病毒11型结合FcRn之后在中性条件下即可起始变构.本项研究解析了重要病原埃可病毒11型侵染细胞的分子结构基础,并进一步完善了非囊膜病毒的"双受体"入侵模型.  相似文献   

9.
激素发挥其生理作用的第一步,是识别它的专一性受体并与之结合。人们研究了各种激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并根据受体在靶细胞上的位置把激素分为两大类:①多肽和蛋白激素,例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催产素等,它们的受体在细胞膜的外表面;②甾体激素和甲状腺等,其受体在细胞里面。  相似文献   

10.
荧光法研究咖啡酸类药物与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杨曼曼 《科学通报》1994,39(1):31-31
连翘酯甙、氯原酸是中药连翘、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它们都可看作是咖啡酸的衍生物.当药物进入人体后,总要通过血浆的贮存和运输,达到受体部位、进而发生药理作用.白蛋白是主要的血清蛋白,可与许多内源、外源化合物结合.本文用荧光法研究了氯原酸与白蛋白的作用并首次推导了含有n个键合部位的生物大分子与猝灭剂缔合的公式,并得出了它们的键合常数、给体-受体间距,讨论了人血清与牛血清白蛋白与药物作用的区别和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1.
多肽生长因子(PGF)介导之信号的特异性.在于它们能与特殊的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激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生长因子受体都具有内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能激活TPK,导致各种细胞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受体自身的磷酸化.许多癌基因产物都具有TPK活性,TPK的功能是使生长因子信号变为细胞内信号。肿瘤细胞受体TPK区的突变体,虽然可能仍具有结合配体的能力,但丧失了刺激细胞内效应的能力。说明受体信号激活的关键是由一个功能性TPK决定的,并通过一些TPK的底物来介导细胞内的效应.这使人联想到肿瘤细胞之所以呈失控的增殖状态,与其受体TPK的激活及细胞蛋白磷酸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顾国彦 《科学通报》1979,24(8):376-376
已经知道细胞膜上的大分子有多种基团和残基暴露在细胞表面上,其中有些起着“天线”和“受体”等功能。人们用生化和细胞电泳等方法测定它们在细胞表面上的数量及其变化,以探讨它们的功能。近年来也开始用电镜等方法观察它们在细胞表面上的分布。由于受体的这些基团和残基太小,用电镜也难以直接看到。故需采用“搭桥”的方式:选择适当的能与细胞  相似文献   

13.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受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细胞因子的定义 ,信息应由因子流向受体 ,可溶性受体与膜结合因子结合可有信息反向传导 .人白血病细胞系J6_1细胞表面同时存在膜结合型M_CSF及其受体 ,构成自家并置性刺激 .将由J6_1细胞膜分离的M_CSF可溶性受体加入J6_1细胞培养观察到细胞增殖受抑制 ,分裂指数降低 ,细胞直径增大 ,多核细胞比例减少和多种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下调 .J6_1细胞在可溶性受体作用数分钟至 2 0min可观察到细胞内pH的明显变化 ,表明有信号通过m_M_CSF传入细胞 ,这种信号传入不受m_M_CSF糖基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受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克复  何志鸿  郑国光  铙青  王昕 《科学通报》1998,43(10):1069-1072
根据细胞因子的定义 ,信息应由因子流向受体 ,可溶性受体与膜结合因子结合可有信息反向传导 .人白血病细胞系J6-1细胞表面同时存在膜结合型M-CSF及其受体 ,构成自家并置性刺激 .将由J6-1细胞膜分离的M_CSF可溶性受体加入J6-1细胞培养观察到细胞增殖受抑制 ,分裂指数降低 ,细胞直径增大 ,多核细胞比例减少和多种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下调 .J6_1细胞在可溶性受体作用数分钟至20min可观察到细胞内pH的明显变化,表明有信号通过m-M-CSF传入细胞,这种信号传入不受m-M-CSF糖基化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细胞死亡区之发现人体内的许多细胞比科学家们以前了解的要更接近于死亡的边缘。一犹太人领导的小组已发现细胞运载的一些受体分子可以使它们自杀,即使它们不受外界信号的驱使。该受体通常应答一种载有通知受伤的或癌细胞自杀的化学信号的免疫系统激素,或称细胞激动素。...  相似文献   

16.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远强   《科学通报》1996,41(6):540-54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为Shally等人于1969年从羊和猪的下丘脑中提取并分离纯化的3肽。TRH与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刺激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合成和分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TRH定位于睾丸内间质细胞中,且TRH基因也已在人、大鼠和小鼠的睾丸中表达。然而,TRH是否通过特异性受体作用于睾丸仍不清楚。目前,编码TRH受体(TRH Receptor,TRH-R)的cDNA克隆已从小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肿瘤细胞中分离出来,其氨基酸序列显示TRH-R是由7个跨膜区的单一肽链构成,属G蛋白偶联型受体超家族。大鼠和小鼠的TRH-R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TRH可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起到内分泌和神经药理作用。Satoh等人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和反转录-PCR发现小鼠、大鼠和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了TRH-R基因,但无定位结果。本文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SHH)技术,首次观察了TRH-R mRNA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参与调控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恒彬  王学臣  张蜀秋  娄成后 《科学通报》1999,44(21):2281-2283
动物细胞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功能的发挥要求乙酰胆碱的烟碱型或毒茜碱型受体参与,药理学实验证明:毒茜碱型受体的特异激活剂毒茜碱可诱导气孔开放,而其特异性抑制剂阿托品可阻断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  相似文献   

18.
许多研究表明:人早期胎盘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器官.我们已观察到人早期胎盘中不仅存在多种调节肽,而且存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多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它们在胚泡着床和早期妊娠的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人早期胎盘绒毛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作者最近已成功地制备了DA和NE抗独特型抗体,并证实它们分别对DA和NE受体具有特异性免疫反应.本实验用以上两种抗独特型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探讨了DA和NE受体在人早期胎盘绒毛中的分布,为研究该两种神经递质在胎盘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兔DA和NE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ic antibody)均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实验室自制;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由第四军医大学组织胚胎教研室提供.1.2 胎盘绒毛石蜡切片的制备由人工流产胚胎取得新鲜的胎盘绒毛(7~8周)6例(由北京市海淀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室提供),立即用生理盐水洗去血液,剪成小块,然后用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制成5~7μm的连续切片.  相似文献   

19.
突触是神经细胞间的连接部位.现在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只是传递电信号.实验证明,在蛙交感神经节内,突触后离子通道的动力特性受到突触前传入信息性质的影响.突触化学传递的先决条件是突触后膜上有高密度的受体蛋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最终可引起突触后细胞的电位反应.在突触的形成中,突触后受体的聚集似乎是由突触前神经元诱导的.在神经肌接头——一种特殊型式的突触,受体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信息     
额外的受体可清除血中危险的脂肪是什么决定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呢?当然,食物是因素之一。其实,细胞及其所携带的基因是最为关键的介导者。因为其表面上的受体能够结合带有胆固醇的蛋白质,并把它们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