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少林武术作为诞生在中原地区嵩山少林寺的一大武术系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既和少林寺有关,又与禅宗密不可分。少林武术在南方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广泛传播。少林武术的南方传播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以禅宗为依托向大江南北进行传播和反向传播;二是以明代抗倭战争为契机,使少林武术大显神威、名声大振;三是少林游僧和俗家弟子及中原南迁客家人,对少林武术的传播都发挥了作用,也是少林武术南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少林寺塔林     
“天下功夫出少林”。凡游人来到河南省登封市,莫不想到少林寺一游。游少林寺,则少不了游塔林。笔者曾有章到河南登封,既领略了中华民族少林武术的真谛,又欣赏了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瑰宝——少林寺塔林。  相似文献   

3.
世界功夫之都、中华文化圣山、世界最大的武术训练基地、可容纳5万人的中国嵩山少林武术城、少林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武术影视拍摄基地、少林武术动漫城、一流的国际武术表演公司……诸种名号和远景都与一项工程有关,这就是少林文化复兴工程。  相似文献   

4.
李盛华 《科技信息》2011,(17):I0133-I013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少林武术的文化价值、武术道德价值和医学价值进行了比较阐述,以期对少林武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历史典籍,把少林禅武医作为一项重要武术文化遗产,对其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加以梳理,旨在为少林武术文化挖掘新内涵做准备。  相似文献   

6.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传统武术大会"的举行,使少林武术独特的资源优势凸现出来,使河南武术产业的发展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文章在此基础上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历史典籍,把少林禅武医作为一项重要武术文化遗产,对其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加以梳理,旨在为少林武术文化挖掘新内涵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传统文化在国内高校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高校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入手,阐述了传统武术进入高校武术教学的优势,并结合韶关学院实际情况,论证了少林武术进入该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从而打造出属于韶关学院特色的体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比较法及问卷调查法对少林拳技术考评内容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初始结构模式包括初段位、中段位、高段位3个一级指标.研究内容对少林拳技术考核的总体评价及方案设置,对少林拳套路技术及对抗搏斗技术考评内容体系进行评定.少林武术技术的段位标准与考试方法是对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内容的深入和延伸,它能够精准、客观地衡量少林武术习练者的实际水平,同时拓宽少林武术发展与推广的道路,为中国武术各拳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可以为用户提供地方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掘少林武术的特色,从少林武术特色数据库的字库设计、具体实施、数据库的使用与维护以及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如何将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成特色数据库做出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少林武术以其博大精深、内外兼修和无门无派为鲜明特征,为国际友人所眷恋、所痴迷,本文分析了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主体和本体的关系视角出发,“学生和武术”的发展需要是决定学校武术教育成败的关键。针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武术发展与学生需要互不匹配的现实困局,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使命进行了历史性梳理,并提出了基于“学生和武术”双重维度需要的实施策略。研究认为:学校武术是武术的子体,应承担起“武化教育”的重任,从需要层面将学生和武术置于平行关系的同等地位,以满足二者的发展需要。提出应采取“理论和技术”双修的教育模式,满足武术自身发展需要——即技术层面把握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多样性并存,理论层面贯彻落实武德文化教育;依功能划分对武术实施分层利导,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13.
福建南少林武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南少林武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南少林武术发展的客观因素.研究认为:带徒传艺的模式仍是南少林武术主要的传承方式;南少林武术在少林寺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南少林武术赛事的随意性较大,影响力较为匮乏;南少林武术已经成为福建武术对外交流的代名词.提出如下发展对策: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把南少林武术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来对待;定期举办南少林武术赛事,完善赛事规则;加大裁判员、教练员的培养力度;在各级学校中推广南少林武术,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制定南少林武术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级旅游区———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 1 2公里处 ,主峰海拔 2 1 2 3米 ,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要塞 ,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 ,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曾西至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 ,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西登崆峒山 ;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文化传播都会产生文化增殖,作为城市精神象征的城市符号在推广过程中也因传者、受者及大众传媒各自的需求和理解而产生新的意义。广为人知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在被赋予"禅宗祖庭"的美誉,并凭借少林武术享誉世界之时,也会被简单的曲解为一个商业品牌。文化增殖在放大城市符号象征意义的同时,也有使其被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运动员职业意识指向问卷表”对我国部分武术运动员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武术运动员的职业意识,探索我国武术运动员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不同运动年限的武术运动员在职业意识指向上的差异或特点。研究表明,武术运动员职业意识主要指向于竞争型、竞争事业型、事业竞争型、竞争娱乐型、竞争求职型。男女武术运动员在职业意识指向上无较大差异。武术运动员职业意识指向随运动年限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特点。竞争型运动员最适合武术运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原武术文献资源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资源整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类别分析,基于调查结果,指出在拳种和时间上,中原武术文献资源都存在分布的不均衡的问题,关于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的资源占多数,近30年出版的资源占多数,建议在资源建设中,对不同拳种及时间段的文献资源加以区分,采取不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邓以华 《科技信息》2011,(24):I0242-I0243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同为武林三大门派,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以说是独占鳌头。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搜索法,观看峨眉武术影像资料等,发现了峨眉武术在当代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峨眉概念模糊、组织体系混乱、主导思想不统一等,并针对这些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王美丽 《科技资讯》2007,(8):229-230
武术是融技击与表演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武术。徐才主席说:“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虽然我国政府和武术界人士都在为武术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会而努力,但武术到现在还是没有被国际人士所公认,还没有进入奥运会,武术怎样才能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会呢?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试着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武术蕴含了中国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体现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和精神风貌,“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成为武术研究的重点。世界影视光环下的中国功夫展现了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武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张独具魅力的名片。随着影视和武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影无武不关,武无影难成”的态势。透过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武术文化和武侠影视的互动发展关系,阐述武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