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宝石,本质也是矿物的一种,不同的宝石矿物形成过程伴随相应的地质条件。宝石本身除了美观、稀少,也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对宝石的解析还可以还原当时的温压条件、流体介质等地球物理化学环境。电子探针以其简单便捷、小至1μm3的微区成分分析、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不破坏样品,以及可进行点、线和面分布研究等特点,在矿物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翡翠、石榴石、青金石和碧玺等几类宝石原石的测试,展示了电子探针在微区分析方面的测试能力以及基于宝石的电子探针数据解析推断宝石原石矿物本质构成及成型环境。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一种可选择性识别铜离子的光化学探针N-苯基-2-(吡啶-2-基亚甲基)氨基脲(PHC),用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表现出良好的识别作用.该探针分子结构简单,对铜离子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检测限达25.4ng/L,并伴有明显的由无色到亮黄色的颜色变化,可实现对铜离子的快速检测和裸眼识别,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制成铜离子检测试纸,适用于工业废水中铜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张晓玉 《大自然》2014,(3):56-58
<正>青金石出现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它在我国市场上尤为走俏,市场的狂热需求导致了青金石原料价格的大幅度飙升。在此希望读者朋友理性购买,同时也给矿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珍爱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青金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青金石、方钠石和蓝方石,次要矿物有方解石和黄铁矿,有时含透辉石、云母和角闪石等。青金石属等轴晶系,晶形为菱形十二面体,通常呈致密块状,结构为粒状,常含黄色黄铁矿斑点和白色方解石团块。常见颜色为中至深微绿蓝色至紫蓝色,常伴有铜黄色黄铁矿、白色方解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的大量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3次高潮的形成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汉魏时期,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包括蓝色绿松石、青金石、红色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第二次高潮延续在唐宋(辽),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除了第一次高潮常见宝石外,出现了真正的红宝石、蓝宝石和托帕石;第三次高潮主要出现在明清,重要的彩色宝石种类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青金石、碧玺和绿色翡翠。第一次爆发和中国人沿北方丝绸之路对中亚的探索及其文化交流有关;第二次爆发则和唐宋时期非常频繁的中西方贸易及互动性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有关;第三次爆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分别和明朝主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中国通往西方之门及清朝被西方用武力打破封闭,西学东渐,导致西南丝绸之路带来绿色翡翠打破本来由和田玉主导的白玉文化有关,前期是中国主动和国外进行商品贸易的产物,后期则是外国坚船利炮带来的副产品。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文化的形成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互动的结果,但古代多数重要的彩色宝石主要来自境外,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首符次德的彩色宝玉石文化是一种舶来文化。  相似文献   

5.
丙二腈与6-羟基-2-萘甲醛反应合成2-(6-羟基萘-2-亚甲基)丙二腈(探针1),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氟离子.在测试体系中,探针1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为浅黄色,几乎没有荧光;加入氟离子后,溶液颜色立刻变为粉红色,且溶液显示蓝色荧光;而加入其他阴离子,溶液未显示荧光.研究还发现探针1对氟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Job's法得出探针1与氟离子之间的配比为1:1;核磁滴定结果表明加入氟离子后,探针1上的酚羟基发生去质子化反应;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得出,探针1去质子化后HOMO-LUMO能级差增大,明显改变了溶液颜色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6.
黄血盐(K_4[F_■(CN)_6~-])的溶液和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兰色沉淀,称为普鲁士兰,其离子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7.
酞磺胺噻唑与稀土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酞磺胺噻唑钠水溶液与氯化稀土水溶液作用制得了十六种磺胺类稀土化合物,研究了它件的溶解性,红外光谱,热谱,核磁共振,电导等行为,确定化合物的组成是Ln_2(PST)_3·6H_2O,Ce(PST)_22H_2O(Ln=各种稀土离子,PST为酞磺胺噻唑根)。讨论了化合物的结构,指出在酞磺胺噻唑稀土化合物中稀土离子通过酞磺胺噻唑离子的羧酸基和磺酰胺中脱质子氮成键。  相似文献   

8.
钛酸铅晶体中3种Cu2+离子中心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参量对杂质离子局域结构极为敏感,对EPR参量的理论研究可以用来确定材料的离子占位和缺陷结构等。在晶体场理论基础上, 采用高阶微扰方法, 通过分析电子顺磁共振谱参量,确定了压电铁电材料PbTiO3晶体中3种Cu2+离子中心的局域结构。目前, 对PbTiO3:Cu2+的EPR谱研究一般认为Cu2+离子在PbTiO3中只占据Ti4+位置。理论研究表明,除了传统认为的Cu2+离子占据Ti4+位置外, 杂质Cu2+离子还可同时占据Pb2+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含配体 N,N—二 (2 -苯并咪唑甲基 )亚胺 (简写为 IDB)的镍配合物〔Ni(IDB) 2 〕(Cl O4 ) 2 ·CH3 CH2 OH· H2 O( )的合成 ,对 ( )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研究 ,推测配合物 ( )的中心离子镍 ( )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双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八齿配体 N,N,N′,N″,N″——五 (2 -苯并咪唑甲基 )——二乙三胺 (简写为 DTPB)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Ni2 (DTPB) (Cl O4 ) 2 〕· (Cl O4 ) 2 · 3 CH3 CH2 OH( )的合成。对 ( )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 ( )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AlCl3·6H2O晶体中Cr3+离子的ESR光谱.计算结果(D=-0.032 64cm-1,g=1.970 9和△g=-0.00027)和实验值(D=-0.032 7(1)cm-1,g=1.977(1))符合得很好.还讨论了AlCl3·6H2O晶体中杂质Cr3+离子的局部结构.  相似文献   

12.
我们建立了3d9离子在斜方对称中的完全能量矩阵和高阶微扰公式 (基态为|dx2-y2〉), 依赖对角化此完全能量矩阵和用微扰公式二种方法, 计算了Cu2+离子在CuAl6(PO4)4(OH)8·4H2O晶体中的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 计算结果显示这二种方法的计算值均与实验值一致. 表明它们都可用于解释3d9离子在斜方结构中的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含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简写为IDB)的镍配合物[Ni(IDB)2](ClO4)2·CH3CH2OH·H2O(I)的合成,对(I)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研究,推测配合物(I)的中心离子镍(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用高电荷态离子129Xeq+ (q=25, 26, 27)轰击金属Au表面, 产生Au原子的特征X射线谱. 实验结果表明, 足够高的电荷态低速离子激发靶表面原子, 无需很强的束流强度(nA量级), 便可有效地产生重原子的特征X谱线(Au, Ma), 单离子X射线产额可达10-8量级, 特征X射线的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和势能(电荷态)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Au原子Ma的特征X射线谱, 利用Heisenberg 不确定关系对Au原子的第N能级寿命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颜料CoAlxCr2-xO4(x=0,0.4,0.8,…,2.0),实验所得颜料粒度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颜色鲜亮.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样品的相结构,并利用XRD谱信息对6种试样的晶格常数、晶粒度及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TG-DTA,FT-IR以及S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粉体的形成、形貌及粒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应用光度法测定痕量铀的显色剂中,碱性染料的研究和应用有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作者在研究和应用乙基紫(Ethyl violet,C.I.No.42600)作为铀的新显色剂的基础上,发现苯甲酸铀酰络阴离子与乙基紫阳离子在甲酸——甲酸钠缓冲溶液中形成兰色的离子缔合物,易为乙酸丁酯所苯取,在602nm处有最大吸收,可用来比色测定痕量铀。本法灵敏度很高,摩尔吸光系数ε达4.6×10~5L·mol~(-1)·cm~(-1)。而这一显色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萃取比色的基本条件,其它离子的干扰,络合物组成,并研究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新型2-乙酰基苯并咪唑缩牛磺酸Schiff 碱配体及其铽(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了分子组成确证及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铽(Ⅲ)配合物组成为Tb2L3(NO3)3(L=C11H12N3O3S),该配合物的荧光除受中心离子微扰的配体发光外,还有明显的中心Tb3+离子窄带发射,在220.0~350.0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20.0 nm)激发时,发射中心Tb3+离子的特征窄带荧光;在350.0~540.0 nm(最佳激发波长为410.0 nm)激发时,产生550.0 nm的发射谱线;在波长为860.0 nm的锐光激发下,发射490.0 nm的上转换荧光.  相似文献   

18.
通过苄基保护酚羟基、Boc单保护乙二胺等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四齿螯合剂N,N'-二(N'-(氨基乙基)-2,3-二羟基苯甲酰胺)丙二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铀酰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计算了p UO2值(=-log[UO_2]_(游离))。结果表明,N,N'-二(N'-(氨基乙基)-2,3-二羟基苯甲酰胺)丙二酰胺是一种潜在的铀酰离子促排剂,其与铀酰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达到35.68,pUO_2值达到20.85。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苦胺酸偶氮氯膦的合成及元素分析鉴定结果,研究了该试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及不同PH时吸收光谱。用该试剂的光度法测定了微量Nb(V),测定是在酸性条件下于610mm处进行,Nb(V)与试剂形成1:2的兰色络合物;在0~22.5mg/mlNb(V)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2.35×10~4。考察了常见阳离子对测定时的干扰情况;方法用于钢样中Nb及矿样中Nb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含线状N4O2配位点的配体1,2-二(6-羧基吡啶-2-甲胺基)乙烷(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H2L为配体与Tb(Ⅲ)合成了环状结构的二元配合物和以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Tb(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545 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 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