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太原科技》2010,(1):107-107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创新组织机制和服务模式.通过三农科技支撑体系联动,推动首都新农村建设。一是通过整合上游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平台联盟共支撑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产出率.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约化应用和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二是通过整合中游科技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量大、面广而分散,目前国际上最普遍、最实用的方法是将各种农业信息加工成数据库并建立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的信息化是全国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农业也是数字地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山西省农业科技资源平台建设,实现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效利用,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取得数千项农业科技成果,但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而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这表明需要改革我国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以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大力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满足农村经济对科技资源的迫切需求,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农村科技服务港”的建设,一头连通了全市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一头连通了郊区县的“三农”,在城乡之间搭建了科技资源“溢出”的服务平台,把首都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引向郊区,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11月11日,太原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技术经验交流会召开。此次会议在总结太原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立足实际,强调要进一步整合城乡农业科技资源,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各类农村科技服务向体系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是国家科技部星火富民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科技服务农民为宗旨,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服务热线为纽带,以数据网络为基础,致力于推动信息在广大农村的低成本、高效率转播,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衔接。当前,农业科技“110”在宁夏已发展成为科技服务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源的稀缺性已经受到学者和政府的关注,尤其是经济实力薄弱的区域要借助技术创新在竞争中胜出,必须解决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中部地区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框架被纳入"十一五"规划,科技资源配置需要提到跨省域的高度,充分考虑科技资源的内涵、特征与配置主体特点,用整合的手段,识别整合后科技资源的"准公共物品"损失,以政府为主体构建补偿机制,推动科技资源整合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围绕"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建设方针和"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创新推动升级"的总体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从服务中起步,在创新中发展。自"平台"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服务六年来,立足浙江,开拓创新,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科技文献服务创新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绩效为落脚点。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和文化三大系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出门,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先后在全省建立科技文献服务站33家,深入开展各项服务。经过6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在资源整合、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建设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介绍农业科学数据是从事农业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基本数据,以及按照不同需求而系统加工整理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农业科学数据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资源,通过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决策提供农业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支撑和保障。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试点)是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总体框架下,立足于农业部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需求为目的,以数据源单位为主体,以数据中心为依托,以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为依据,通过集成、整合、…  相似文献   

9.
王红 《今日科技》2010,(8):16-16
<正>为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庆元通过申报和创建"浙江省丽水食用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  相似文献   

10.
衢州市衢江区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偏小,工业不大,农业不强。如何发挥科技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衢江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2002年以来,衢江区以组建常年科技服务队为切入点,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面向工业园区、工业规模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种养大户,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引领作用,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民生科技发展及需求调查的目的 改善民生的绿色科技平台旨在发挥政府在科技体系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中介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等组成的产学研联盟所应发挥的科技资源优势,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推进科技资源运用到民生领域;利用平台机制增强市民的科学素质和使用科技的理性,体现政府服务为民的职能转变,构建完善的公共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安庆市科技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紧紧围绕"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创新型安庆的战略部署,以"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突出"发展、创新、服务"三大重点,力争在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整体提高全市科技进步水平,为"立足第一方阵、实现两个率先"发挥更加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农业科技园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亚 《创新科技》2016,(2):63-65
漯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现代物流"四大关键节点的产业优势,具有鲜明的"漯河特征"。以食品产业为主导,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和食品安全技术体系,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链条增值。  相似文献   

14.
陈勇 《今日科技》2012,(7):8-14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前夕,杭州市科技局更名为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体现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强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区域内科技资源统筹整合职责,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三城三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力争在统筹科技资源、聚集创新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从"局"到"委",在给予科技工作更高地位、寄予更多希望的时候,科技创新如何在支撑引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楼健人主任。  相似文献   

15.
安徽一个农业大省,没有农村、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省社会的全面小康.因此,在规划安徽省"十一五"科技发展时,应注意把解决与"三农"相关的科技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三农"对科技的关键性、共性需求,通过积极的激励政策和切实有效措施,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两个轮子"的共同驱动,努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小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扎实有效的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导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它必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推进农业科技的更新与拓展,并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市农业科学技术,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挑  相似文献   

17.
"九五"期间,安徽省农科院坚持科研是立院之本、开发是强院之路、开展科技服务是兴农之要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农业科研方向,探索科研体制改革,增强全院科技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牢牢抓住出成果、出效益这两个重要环节,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全院科研开发工作的全面发展,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实施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为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召开这次全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安排和部署下一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经过一天的考察、参观和大会经验交流,大家对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服务模式、服务功能、辐射范围、科技服务的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08,(10):F0002-F0002
近年来,安庆市科技工作紧紧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安庆这条主线。以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创新为着力点,按照“拨亮闪光点、瞄准攻关点、发展增长点、立足基本点”的工作思路。突出科技长入经济、服务经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呈现出5个“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业科研资源整合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优化整合河南省农业科研资源,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取得的主要成绩。在分析影响农业科技创新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