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液体丁氰橡胶及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液体丁氰橡胶及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借助于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手段研究了液体丁氰橡胶及纳米SiO2在环氧树脂体系中的形貌及增韧机理.结果表明,液体丁氰橡胶及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都具备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对环氧树脂的化学增韧改性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环氧树脂的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嵌段共聚物,POSS(齐聚倍半硅氧烷),热致液晶聚合物,核-壳结构,互穿网络结构,刚性粒子的增韧改性,并对增韧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低周疲劳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低周疲劳行为,分别对15份的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增韧、15份的奇士增韧剂增韧的酸酐环氧树脂和纯酸酐环氧树脂的低周疲劳寿命、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和疲劳断口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研究。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低周疲劳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其疲劳寿命可提高3~20倍;其循环应力应变滞回环稳定不变;疲劳断口有应力发白现象;应力发白区为疲劳裂纹形核和萌生区,其寿命占疲劳总寿命的大部分;SEM观察显示出其两个主要的增韧机理——基体剪切屈服和空穴塑性体积增长,控制着疲劳裂纹的形核和萌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双酚A环氧树脂)(PBA/P(MMA-ITA-DGEBA))乳胶粒子.并通过红外光谱仪(IR)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证明乳胶粒子具有核壳粒子结构.将壳层带有环氧基的核壳乳胶粒子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化物冲击断面进行观测,改性核壳乳胶粒子对环氧树脂起到明显增韧效果,并提升了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增韧阻燃剂HB—1的合成。并用扫描电镜、热分析、氧指数和机械性能测定等方法研究了HB—1对酸酐固化的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HB—1与环氧树脂的混容性好,具有良好的增韧作用和阻燃效果,并对树脂的耐热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基本性能,分析了增韧改性的意义。目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包括与烯丙基化合物共聚、二元胺增韧、环氧树脂增韧、热塑性树脂增韧、氰酸酯增韧、合成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单体、橡胶增韧改性、无机填料增韧改性、液晶增韧改性、纳米材料增韧改性及柔性材料增韧改性等。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增韧改性的机理包括加成反应、Diels-Alder 反应、齐聚反应、Michael 加成反应、共聚反应、裂纹钉锚机制及半互穿网络机制等。论述了国内外对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方向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不降低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而实现增韧,近年来人们又发展了用耐热性高和力学性能良好的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采用聚芳醚酮树脂(PAEK)粉末为改性剂,制备高性能双组分环氧树脂材料,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仪对材料的脆断断口形貌和碎末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纯环氧树脂的升温DSC曲线表现为放热反应,而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的升温DSC曲线表现为吸热反应;同时PAEK粉末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环氧树脂浇注体系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其热稳定性。SEM分析结果表明,PAEK粉末的加入,提高了基体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8.
超支化环氧树脂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法合成的低粘度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HTDE-2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了HTDE-2含量对HTDE-2/双酚A型环氧杂化树脂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和分子模拟技术讨论了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结构、杂化树脂的性能和原位增韧增强机理.结果显示:杂化树脂的机械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具有最大值;当HTDE-2的含量为9%左右时,杂化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20.7%,14.2%,208.8%和74.9%,综合性能最好,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叶海华  徐柳  蔡璐 《天津科技》2011,38(3):11-14
制备了由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与纳米SiO2相结合的双增韧体系增韧环氧树脂(ER)体系,于室温下固化双组分胶粘剂。通过对甲组分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分析,以及环氧树脂/增韧剂体系的不同配比等因素的改变,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进行逐步优化实验,而后进行剪切强度与冲击强度的测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F155环氧树脂的拉伸性能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探讨了第二相颗粒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155环氧树脂的增韧主要是通过橡胶颗粒来实现的,脆性第二相是导致F155环氧树脂拉伸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含有硅氧链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与羟基硅油合成一定链长的含氯硅油,再与胶类合成有机硅氧键的胶类化合物,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具有显著的增韧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韧性和热稳定性的覆铜板用环氧大豆油内增韧改性酚醛树脂.采用FTIR表征了改性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用SEM观察了改性酚醛树脂样品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并对改性酚醛树脂制备的覆铜板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获得最佳的合成工艺.文中还对改性酚醛树脂的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其主要反应机理为:部分环氧大豆油在叔胺催化下与酚羟基进行醚化反应,同时环氧大豆油与多元胺发生扩链反应,最终生成与酚醛预聚体接枝的长链环氧大豆油环氧树脂.当环氧大豆油添加量为30%、固化剂含量达7%时,树脂的综合性能较佳.扩链后的环氧大豆油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它与酚醛树脂构成内增韧的交联网络,内增韧结构对改善覆铜板的耐焊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缩二乙二醇改性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在此基础上用改性酸酐增韧环氧树脂.用扫描电镜(SEM)、材料试验机、DMA等对固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一缩二乙二醇与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的摩尔比为1:1.25时,制备的改性酸酐对环氧树脂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当改性酸酐的加入量为15%时,固化产物的增韧效果最佳,冲击断面呈现明显的韧窝状且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阻燃弹性环氧灌封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种新型的活性增韧剂和环氧树脂、阻燃剂、改性胺固化剂配制成一种环氧灌封料,并讨论了其配方和配制工艺及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环氧树脂E53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剥离法制备出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结合XRD、SEM及DMA等实验方法研究蒙脱土分散状态对环氧树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E53固化前,对蒙脱土进行预剥离处理有利于制备出剥离型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的加入,使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Tg比环氧树脂的升高5℃8℃,其储能模量及刚性随之增加;较低的β转变温度使其具有最好的低温韧性.对于剥离型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其均匀分散的无机纳米片层能有效地阻止裂纹的扩展,对材料起到了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6.
SiC纳米线改性环氧树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SiC纳米线为增强剂,利用回流法将偶联剂KH-550嫁接在SiC表面,进而使SiC粒子更好地分散在环氧树脂中.通过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测试和断裂面形貌的分析,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C可提高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而经过表面接枝处理的纳米SiC填充复合材料的抗拉伸等性能显著改善.同时在耐腐蚀测试中,由于偶联剂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性质,使不同的复合材料在酸碱条件下优势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官能缩水甘油胺-醚型环氧树脂、液态酸酐固化剂为基本原料,引入原位分相增韧技术,制备的架空导线用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芯棒拉挤树脂具有混合黏度低、可使用期较长、高温固化速度快、拉挤工艺性好等特点,用其拉挤成型的复合芯棒表面光洁、综合强度高、耐高温、生产效率高。通过加入复合促进剂避免了快速成型过程高温反应集中放热,降低了体系内应力,可满足复合芯棒拉挤制品机械强度与快速成型工艺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增韧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云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4):9403-9405,9414
输油管道外防护层腐蚀破坏现象严重,需要高强度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胶粘剂对其防护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研究表明聚氨酯增韧剂能够提高环氧树脂胶粘剂韧性。在百分数为100的环氧树脂中加入百分数为20的聚氨酯增韧剂,其力学性能得到优化,抗剪切强度达到2.0 N/mm2,剥离强度达到60 N/cm。  相似文献   

19.
端胺基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聚乙二醇(PEG)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间苯二甲胺(m-XDA)为原料合成了端胺基 聚氨酯(ATPU),并作为韧性固化剂形成了环氧胶粘剂体系。系统考察了该体系的固化过程、力学性能和断裂面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增韧后材料的断面形态明显不同于未改性体系的形态,试样冲击断裂面形态具有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当固化剂ATPU分子量为1237时,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最高(25.2kJ/m2),比未改性体系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