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寿波 《科学通报》1964,9(7):573-573
技术经济的定义人们对“技术”这个名词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经济文献里更多的是把技术看作劳动工具的总称的。但是,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方法三者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并不是互相孤立的。随着劳动工具和劳动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人们所能利用的劳动对象(自然资源、原料等)就愈来愈多,适合于不同的劳动对象的劳动工具也不相同;另外,劳动方法和技能必须通过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才能实现,它们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往往是彼  相似文献   

2.
王乃粒 《世界科学》1996,(10):21-21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依靠科技进步王乃粒人类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千万百计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为发展生产和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大大加快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过程。与此同时,人类在为改造...  相似文献   

3.
一门第二环境科学──人类─环境相互作用PaulC.Stern著王乃粒译人类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利用自然资源来为发展工业和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服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大大地加快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野生动物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增加,特别是现代工农业飞速发展,盲目利用自然资源,大面积砍伐森林和延伸农业耕地,严重毁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由此引发的系列恶果如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全球...  相似文献   

5.
人类目前对自然界物质的开发和利用,通常大部分是利用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或者利用其物源。如何经济合理地做到既利用其能量又利用其物源呢?例如二氧化碳,它是碳及含碳化合物的最终氧化物,它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见图1,主要在生物的呼吸或分  相似文献   

6.
远古蛮荒,闪电划过天空,自然界的火种遗落人间。火在点亮了远古人类社会漫长黑夜的同时,也照亮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火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温暖、健康、土地、安全,也可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包括自然资源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水火无情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训诫。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科学的源泉及其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即自然规律)的认识,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首先是由于生产的需要,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古代人类在同饥饿、寒冷和死亡的长期斗争中,在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以及医治疾病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关于自然规律的丰富知识,这就逐渐形成了自然科学。同时也应该看到,人类是直接生活在自然界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而并不局限于生产过程。在人们得到温饱和有了闲暇之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索也就有可能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由此也就开始出现了科学实验。因此,不能认为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的唯一源泉。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早在两千三百年前就认识到:“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由各个世代积累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经过不断地整理、总结,形成许多经验性的定律。  相似文献   

8.
刘志华 《科学》2003,55(5):63-64
自然科学与其他各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但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对于表现自然的艺术形式,也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动力学的现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久以来,我们就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上,在其中既可以找到决定性的、也可以找到随机性的现象;既可以发现可逆性的、也可以发现不可逆性的事物.但是经典科学的传统从来只看重其中一面.在本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决定性和可逆性的定律不可能告诉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全部真情.这就导致了对物质重新进行考察.近来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现代动力学理论崛起,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眼下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人们喜欢欣赏一些体型特别的动物,对一些大型动物保持着好奇的态度,对小型动物则会产生一种喜爱和珍惜的心情。小动物会让人们感到安全,也让人们感到神秘。在自然界,的确有许多动物小到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些小动物充分展示了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汽车已经融入了现代的艺术气息.车身是汽车的灵魂,其所体现的人本思想和文化内涵值得关注.此外,由于汽车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总量巨大,生态设计观念不可避免地融入到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吕斌 《科学之友》2005,(9):61-61
细菌是生物.是自然界的种生态,它要生存,要延续.这是必然的。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细菌就必然产生耐受抗生素的本领,人类不可能在自然界中把细菌消灭掉,对于自然界,细菌和人类是平等的,完全消灭细菌不符合自然规律.况且人类还需要很多益菌,因此人和细菌必须共存。  相似文献   

13.
张毅刚 《科学通报》1994,39(6):527-527
流体的不混溶在自然界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野外对硅质大理岩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变质过程中流体的主要成分为NaCl-H_2O-CO_2,并且证实了流体的不混溶影响变质岩的矿物组合,变质温度和压力以及变质矿物的结构.(2)近几年用人造气液包裹体方法研究热液性质时发现不混溶流体可以存在于很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过去人们对不混溶流体的广泛存在以及不混溶流体与变质岩矿物组合的相互作用对变质过程的重大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在研究变质硅质大理岩与流体相互作用的实验中所涉及的流体仅仅为  相似文献   

14.
叶雕又名“剪叶”,它是中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诞生的一种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自然界向人们提供了形状各异的树叶、草叶,利用这些叶子,古人剪出了花鸟鱼虫,剪出了山川湖海,也剪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孰留?”是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也是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发出的疑问。自古以来,月亮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晴朗的夜晚,浩月当空,人们生出无限的情思遐想。诗人们更是不惜笔墨地对之咏叹不已。然而你可曾想到,千百年来,这位“寂寞嫦娥”曾为多少在黑夜中行路的人们指引过方向!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她是如何为地球上的人们指引方向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生物界中,人是万物之灵,是最具有智慧的动物。从古代起,人类这种最具智慧的动物在不断对自然界改造的同时就开始对自然界不停地深入探索,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时至今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类探求自然界本质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人类迫切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然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75,20(2):69-69
关于人类的起源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尖锐斗争。 一百多年以前,达尔文论证了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沉重地打击了“上帝造人”的形而上学观点。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地位的限制以及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达尔文学派没有能够认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自觉的能动性以及这种自觉的能动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不能够正确地阐述人类起源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赵松年 《世界科学》1992,(11):6-10,5
引言非线性问题并不是一个近期才出现的新问题,也不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但是,由于在确定论的系统中发现了混沌现象,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去探索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复杂性问题,同时逐渐改变了人们观察周围世界的思维方法。由于复杂性往往与非线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近20年中,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甚至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非线性问题的研究,并且已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传真     
矿化木材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重演了木材的矿化过程,而该过程在自然界却要历经数十万年才能完成。 自然界中的木材矿化过程发生于树木掉入水中、上面又被河砂或海泥掩埋的情况下(请参阅本刊2000年第8期“生物漫谈”栏目中的“沙漠·睡美人·森林化石”一文)。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将木材放入硅化合物溶液中浸泡数天,当木材内的纹孔渗透液体后,再将其加热至80℃左右,就可获得木材与陶瓷的混杂体。这种混杂体比木材坚韧,也不像陶瓷那样脆,不会腐烂,不怕虫蛀,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肖养田)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各种塑料制品日益增多,导致自然界里存留的塑料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农用地膜、一次性快餐盒、各种包装袋等,简直无处不有,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这些塑料废弃物在自然界里可以存留上百年而不腐烂,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人们将这种席卷全世界的塑料垃圾公害称之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