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荧光素和硝酸根在浓硫酸(90%)中反应生成二硝基染料,荧光素发生荧光,而产物则没有荧光,通过测定最终反应溶液荧光的降低程度,就能测定硝酸根含量。本方法灵敏度高,可应用于环境大气中NOx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凝集素的荧光淬灭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根状茎经生理盐水浸取、硫酸铵分级沉淀、CM-Sepharose柱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得到经SDS-PAGE检测为14.2kD的单一蛋白条带的玉竹凝集素(Polygonatum odoratumlectin,简称POL).荧光淬灭剂丙烯酰胺、KI和CsCl对POL的内源荧光淬灭研究表明它们对凝集素分子荧光的淬灭过程属动态淬灭机制.其中玉竹凝集素中Trp残基对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的可接近程度达到  相似文献   

4.
交替使用DEAESephadex A- 50 离子交换和Sephadex G- 75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从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 Agkistrodon blomhoffii Ussurensis) 中纯化得到了一种分子量为29458 ±15Da 的精氨酸酯酶活性组分. 本文研究了碘离子(I- ) 和丙烯酰胺(Acr) 对这种精氨酸酯酶的荧光光谱的淬灭作用,I- 和Acr 对精氨酸酯酶荧光的淬灭符合Stern - Volmer 公式. I- 仅能淬灭精氨酸酯酶约54 % 的荧光, Acr 可以将精氨酸酯酶荧光淬灭殆尽. I- 和Acr 对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精氨酸酯酶荧光淬灭作用的结果表明: 在精氨酸酯酶中含有两种类型的色氨酸残基, 而且处于不同的微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5.
淬灭剂CsCl、KI、丙烯酰胺对黄精凝集素Ⅱ(Polygonatum cyrtonemaHua.LectinⅡ,PCLⅡ)内源荧光淬灭研究表明它们对凝集素分子的淬灭属动态淬灭机制.综合3种淬灭剂对黄精凝集素Ⅱ的淬灭效果,黄精凝集素Ⅱ中Tyr和Trp对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的可接近程度分别达到88.5%和74.07%,而对阴离子淬灭剂KI为55.5%和66.7%,对阳离子淬灭剂CsCl均只有25%.表明黄精凝集素Ⅱ发射荧光的氨基酸残基大部分是位于分子表面疏水袋中,少部分埋藏于分子内部疏水环境中,且所有发荧光氨基酸所处微环境带正电荷的比例比带负电荷的比例大近一倍.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个荧光淬灭法测钼的新体系。在酸性介质中,乳化剂OP存在下,钼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三元配合物使荧光淬灭,其荧光淬灭强度与钼(Ⅵ)浓度在0~5μg/25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ng/mL,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测定合金钢中微量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氮分子对激发态氩原子的淬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发射光谱方法进行电子激发温度测量中,由于N2分子对掺杂原子的淬灭作用,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结论有所区别,所以,有必要研究这种淬灭作用,以修正淬灭影响.本文采用发射光谱方法,在标准大气压下,对N2/Ar混合气体负脉冲流光放电激励下氮分子对激发态氩原子的淬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其淬灭机理就是处于激发电子态的氩原子与基态...  相似文献   

8.
用KI、CsCl和丙烯酰胺对黑豆(Glycine max var.)凝集素Ⅰ(GMLⅠ)进行内源荧光淬灭研究.天然黑豆凝集素Ⅰ在280 nm波长激发下显示λmax为339 nm的内源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凝集素荧光生色基团位于相对疏水的环境中;3种淬灭剂对GMLⅠ的荧光淬灭属于动态淬灭机制.GMLⅠ分子的生色基团Trp残基对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的可接近程度为100%,而对阴离子淬灭剂KI的可接近程度为81.6%,对阳离子淬灭剂CsCl的可接近程度为52.8%,表明GMLⅠ中大部分Trp残基位于分子表面或近表面,只有小部分包埋于分子内部的疏水性环境中,并且Trp残基周围所处微环境带正电荷的比例比带负电荷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竞争吸收体系中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荧光淬灭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描述相应竞争吸收体系荧光淬灭效率的教学方程式以及求解静态及动态淬灭常数的方法,同时还对Stern-Volmer方程在竞争吸收体系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与修正。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硫酸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存在下,利用硫氰酸盐—罗丹明B(RhB)荧光淬灭法测定微量钼。此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体系稳定,线性范围为0~3.0μg/25cm~3,检出限为2×10~(-3)μg,适用于钢样中微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不锈钢片、铝片、单晶硅以及氧化锆板等材料表面上进行化学和物理的处理,形成不同的表面粗燥度.使用这些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平板制作缝隙燃烧室壁面.在缝隙燃烧器的两个平行板之间.使用预混甲烷/空气火焰进行燃烧实验,考察在微小空间里,表面粗糙度对火焰淬熄的影响.结果显示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火焰淬熄距离变小,有利于微尺度燃烧器的稳...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超高强度钢22MnB5热成形过程中最佳的淬火工艺参数,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进行实验设计,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选择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作为优化因子,研究各因子对淬火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先对淬火硬度以及抗拉强度进行了单目标优化,获得了单目标最优值,再结合理想点法对各目标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获得全局最优值.最后从微观角度对优化结果展开了探讨,进一步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冷轧辊的应用条件及其对材质的要求,探讨了冷轧辊表面淬火工艺的过程,并对环裂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试验跟踪立车各种规格滑枕导轨平面类及直角面类中频淬火工艺,归纳总结出中频淬火工艺参数及质量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验测定的1045钢淬火冷却曲线,应用有限差分原理和非线性估计法对非线性导热方程的逆问题进行了求解,给出了一种求解钢淬火时非线性表面换热系数的方法;应用数学转换方法计算了1045钢在连续冷却时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体积百分数.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了1045钢淬火时具有相变和非线性表面换热系数的温度场.研究表明,钢淬火时的温度场、导热与换热是非线性的,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6.
对35CrMo钢常规调质处理时,采用油淬火和水(盐水)淬火进行了实验及生产性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水(盐水)淬火其综合力学性能完全达标,σb略有降低,塑性韧性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的淬火材料、淬火介质进行超声淬火实验研究,对比分析表明,超声可提高淬火材料的表面硬度,增加淬透性,减小工件在淬火过程中的开裂或变形等。同时,在超声作用下,用清水作介质的淬火效果比盐水介质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原有熄焦方式存在投资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利用一定压力的水蒸气熄焦的压力熄焦方式,并与湿法熄焦、干法熄焦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不同熄焦方式对焦炭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熄焦焦炭的微孔和微裂纹数较多,焦炭质量较差;干法熄焦焦炭的微孔和微裂纹数较少,焦炭质量较好;压力熄焦焦炭的微孔数较多,微裂纹数较少,焦炭质量介于干法熄焦和湿法熄焦之间。该研究为压力熄焦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rough the fluorescence and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we have studied the action of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worfloxacin, two kinds of medicine with albumin, and examined the equal efficiency quality of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a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qu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e equal efficiency of calculating dissociation constant. In this article, we obtain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the ac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medicin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the distance of donor-acceptor and quenching constants. The above shows that the action is not caused by dynamic collision but by the binding of medicine and albumin. This article specially points out that the [Mt]/[Pt], which is 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mol concentration of the quenching agent (medicine) to fluorescent (albumin) mol concentration when the quenching ends,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maximum binding number of quenching agent molecule to a fluorescent molecule. There is no more quenching after adding more quenching agent beyond this quantity to fluorescent solution. This quantity is determined directly and strictly by experiment, so is also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when discussing quenching efficiency and binding situation of donor-acceptor.  相似文献   

20.
激光淬火工艺的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激光淬火工艺的机理 ,光束的优化 ,复合工艺 ,淬火的方法 ,淬火表面预处理的方法和淬火相变硬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