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个案分析,揭示了唐代思想家与佛教僧人交往的具体原因.刘禹锡与佛教僧人的交往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习佛学方法,丰富发展儒家学说;二是在政治上失意时,事佛信佛,寻求精神寄托;三是与僧人特别是诗僧交往,多出于科学的求知精神.  相似文献   

2.
唐代,中央政府与四周临国及域外民族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一些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宗教在此时传入中土,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基督教的异端聂斯托利派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沿着河西走廊进入中国内地,被称做景教。历史上景教在河西传播留下的史料非常少,本文凭借一部分史料对景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情况作了以下推断。  相似文献   

3.
陈昌毓 《大自然》2013,(6):21-23
甘肃省乌鞘岭以西的区域由于位于黄河的西面,习惯上称为河西地区,面积约27.1万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4.
黄金家族共有财产权是元代官营工商业的财产权基础,而黄金家族共有财产权不是蒙古社会早期就存在的财产权形态,它是蒙古统治者在对内统一战争及对外征服战争中,尤其是在平定中原的过程中受中原文化及官有财产权观念影响,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逐渐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南宋洪迈所作《夷坚志》记述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社会百态,其中关于僧人的记述尤为丰富,书中描述的僧人活动空间非常广泛,社交比较活跃,从事活动丰富多样,对此时人亦有不同议论。通过对该书相关记述的梳理,以更好地了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状态尤其是该时期僧人群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实现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河西地区的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在以文化产业圈的形式发展的则可以再次带动河西地区的整体发展和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讨论了河西城镇发展的基础、现状与特点,最后提出了河西城镇发展的若干战略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使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也给河西走廊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通过对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论述了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 ,如种质资源、土地、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环境优越、有一定的科研基础等。针对存在的管理滞后、生产水平低、盲目性大、缺乏统一的交易市场、信息不灵、资金拮据、对野生花卉资源缺乏引种驯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效率低、种植分散、不成规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健全体制和法律保障体系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来实现河西走廊花卉产业的合理区划 ,平衡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资源利用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重视投资 ,发展区域比较优势 ;最终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真正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花卉产业。  相似文献   

9.
汉简所记河西肉价在西汉中后期尽管差价明显,但常态下一斤约在4~7钱左右。新莽时期物价一路上扬,肉价增幅较大,约是西汉中后期的4~8倍。东汉窦融保据河西的初期,肉价畸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通货膨胀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河西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梅 《甘肃科技》2012,28(3):50-54
分析了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区域经济特征,针对河西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现实,说明了积极治理这一地区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边发展经济、边治理环境,实行资源节约型发展”的生态环境战略,经济增长与环境整治同步协调进行,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提出了分区域、分流域治理的基本思路,对于加强河西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翔实的统计资料,概括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灾防灾的一些战略性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补益中药材,河西走廊是我国肉苁蓉的原分布区之一。通过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在论述肉苁蓉的种类、资源现状及其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基础上,探讨了河西地区肉苁蓉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詹天军  侯小琳 《甘肃科技》2014,(4):141-143,135
苗圃病虫害的发生既影响了苗木的正常生长,又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苗圃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是苗木栽培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重点介绍了河西地区苗圃苗木的虫害和常见的苗木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可见的河西汉简科技文献涵盖手工业、工艺检验、食品加工、医学、动物医学、天文历法、数学等学科。虽然规模有限,但其门类丰富,科技史、经济生活史方面的价值非常突出,反映了汉代河西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  相似文献   

15.
魏雪芬  张栋 《甘肃科技》2005,21(2):12-13
简述了河西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分析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压力等原因而导致区域的水、土、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使区域生态环境劣变。提出了改善河西走廊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唐中叶以来,佛教在中国由盛而衰,类似隋唐频繁的中外佛教交往已鲜见于史。几百年之后,在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泰山,一位来自高丽的僧人满空,通过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在泰山兴佛取得了成功。这是泰山佛教历史的盛事,也是中韩两国在文化交往史上的佳话。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相对于甘肃省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条件比较优越。文章从平衡发展模式、梯度转移模式、增长极发展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及网络发展模式等角度对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强调了“点轴”发展模式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各地区本土文学的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地区本土文学的风格也多有不同.就河西地区而言,东汉一代习经风气的影响,本土豪族的兴起及其重武修文的特征,都予三国西晋时代之河西文学以长远的作用;降及十六国时代,清典纯正的河西文学,在北中国文坛更居于重要地位,而所以如此,又与河西相对僻远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玉梅  马兆生  张禧仁 《甘肃科技》2007,23(10):227-228,271
在绿州外围风沙危害的咽喉地带,通过设置封滩育林育草带、营造防风阻沙固沙林带、绿州外围基干林带三者相结合的"三位一体"风沙综合治理技术防治风沙危害。是将传统的封滩育林育草、防风阻沙固沙林带、基干林带营造的相关技术措施通过合理配置,整合围栏封育、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等一些单一、独立、零散的技术措施,按照生态系统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在绿州外围防治风沙危害的最佳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河西农业系统现状及其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玮  李玉兰  满多清 《甘肃科技》2004,20(3):11-13,18
河西农业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干旱缺水、风沙危害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 ,脆弱生态环境恶化。河西农业系统发展对策应是促进和发展南部高山水源涵养林、牧业系统 ,中部绿洲农业系统和北部沙漠综合治理及资源持续利用系统 ,只有这三个子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才能使河西总的农业系统维持和发展 ,实现高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