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正2016年,美国生物物理学会创建了生物物理周,其代表性活动就包括生物物理学科学艺术图片大赛。科学艺术图片大赛每年都会汇集来自生物物理学界最精彩的科学艺术作品,我们在此展示2020年部分获奖及入围作品。  相似文献   

2.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的历史究竟有多久了?谁也说不清楚。如果从第一个国际性的生物物理学术团体成立那年算起,那么至今才二十年。如果从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物理研究机构(据说在莫斯科)成立那年算起,那么该有六十多年了。而如从德国人凯恰尔(Athanasius Kircher)开始进行生物发光研究(这也许是最早的生物物  相似文献   

3.
美与物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物理学的3项最高成就是热力学、电磁学与统计力学。其中统计力学奠基于麦克斯韦(1831~1879)、波耳兹曼(1831~1879)与吉布斯(1839~1903)的工作。波耳兹曼曾经说过:“一位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后,即能辨认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舒伯特的音乐。同样,一位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读了数页文字之后辨认出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基尔霍夫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般規律与特殊規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两个同时并存的趋向:一个是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細,譬如生物学就分化成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态、分类、細胞、遺传、……等;一个是各种学科互相渗透,出現很多所謂边緣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生物物理化学等。人类对自然界认識的系統知識,从原始的无所不包的自然哲学到分门別类的科学,再进一步向更高一水平綜合,是一个辯証的发展过程,一个必然的趋向。物理学研究物貭的一般結构和它运动的規律,生物学研究特殊物貭(即带有生命活力的物貭)的結构和它运动的規律。但物貭世界的各种規律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約,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对各个学科的观念絕对化了,不看到它們之間的联系,就会妨害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感官及神经生物物理学是大生物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和分子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物理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感官及神经生物物理学是在比较复杂的生命系统的水平上,重点研究整个感觉过程中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物理性质及活动的规律。也就是说,重点地研究若干基本的生命现象,如兴奋,兴奋传导,各种感觉过程(尤其是视觉与听觉),  相似文献   

6.
貝时璋 《科学通报》1959,4(3):84-84
工农業生产大跃进的出現和社会主义建設高潮的到来,为科学增加了不少的新的研究題材。在这样新的形势下,对于正在开始成長的生物物理学今后应如何开展工作的問題,值得仔細商討。下面提出个人的一些肤浅意見,供大家参考。为了支援农業走向更高的生产和保証人民生活得更好,在生物物理学方面,宜首先发展能量問題的研究。这里包括各种能对生物的效应、能的轉移、能的利用、对强烈的能的防护等。在原子能与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的关系問题上,目前已从各方面展开了一些工作,而对其它的能,例如光能、电能和热能等与机体的关系,現在还沒有給以足够的重视,有計划地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在实际上和理论上都將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果在野外发现一只静卧的野兽,我们很可能会欣喜地叫起来。动物受到意外惊吓后可能跳跃或奔跑起来,此时我们会看到更加震撼的动感之美。为了捕捉到更多的动感之美,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14,(2):F0004-F0004
<正>在广袤的自然界中,动植物所展示出的勃勃生机和恬静之美,时时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于其中。在2013年由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大赛上,来自96个国家的摄影爱好者递交了4.3万幅参赛作品角逐18个奖项,最终100幅作品获奖。以下是部分入围的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1985年12月在匈牙利召开了“针灸的生物物理学及计算机学术讨论会”.本文作者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并主持了此会,还作了有关经络系统研究结果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极大重视.同时,也了解到在匈牙利、美国、法国、罗马尼亚、日本等十五个国家对这一课题正在进行着认真的研究.本文所阐述的工作,是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各种技术手段对经络本质进行探索而取得的结果.实践证明,这一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来研究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这已成了我国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恳切地希望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科技工作者们能和中医学界的同志们紧密地结合起来,希望有关单位的领导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发芽在古老中国的祖国医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我国能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0.
11.
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中要重视环境物理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还在六十年代,我曾经提出这样的一点初步意见:“生物物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原理;研究生物体内的精细结构及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并阐明其运动规律;通过这些研究,了解生命的现象和本质;以期达到控制生物和改造生物的目的,并为工农业生产、医药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10,(7):F0003-F0003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自然与野生动物摄影师保罗·索德斯(Paul Souders)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擅长和喜爱拍摄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写画面。在其职业生涯中。与动物“为伍”已成了索德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上是索德斯在北极拍摄的一组精彩照片,其中大多数是在挪威和北极之间的斯瓦尔巴特群岛拍摄的。  相似文献   

13.
《生物物理学及其在未来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一文,对生物物理学在生命现象的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比较客观的评述,并对这门学科在未来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宗甄 《科学通报》1965,10(11):1033-1033
中国生理科学会曾于1964年8月7—15日在大连市举行过生物物理专业学术讨论会,这是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内容包括:(1)生物高分子物理化学;(2)理论生物物理学;(3)光合作用光反应;(4)生物物理仪器学等四个专题的讨论。大会还邀请了彭加木同志在大会上做了报告,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介绍了彭加木同志的先进事迹。本汇刊除选辑了大会上有关彭加木同志的重要发言以外,又把以上四个专题的综合报告、论文摘  相似文献   

15.
娄成后 《科学通报》1956,1(6):46-46
生物物理学是近些年來才独樹一帜的一門生物科学,虽然在百余年前已經有人开始研究有机体的电学現象,然而它的迅速發展却是較近的事,是在生物学、物理学与化学累積了一定的知識以后才实現的。生物物理学的任务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一、研究有机体生活环境中物理因素与生物的关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像輻射、温度等重要的物理因素如何参加生物的新陈代謝及如何改变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設計新的措施來利用这种影响。这些知識可以作为物理治療、衛生保鰱、增加農產、改善品質与誘導变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家研究协会(NRC)对物理学的第一次调查,由以泽洛克斯(Xerox)的乔治·E·培克(George E.P-ake)为首的委员会于1966年完成,写成了薄薄的两卷。第二次调查,由NRC的另一个小组于1972年推出,这一次是由耶鲁大学的阿兰·布洛姆莱(D.Alla-n Bromley)任主席,写满了四本书。本月,研究协会的另一个委员会,以桑地亚国立实验室的威廉·F·布林克曼(William F.Brinkman)为领导,发表了自己的调查,《1990年代的物理学》,有八卷:一个总论,七个有关物理学次领域的小组报告。物理学调查的扩展本身就是很说明问题的。无论是在智慧上,还是在实验上,物理学都是繁荣昌盛的。布林克曼在序言中宣称:“这些报告书证明了物理学事业是富有生命力、创造性和硕果累累的。”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自然界或实验观察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是抓住它深入地进行探索、研究,找出其内在规律,从而建立新的理论,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大大提高一步;还是囿于旧理论的框架,故步自封,原地徘徊。这是科学事业能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物理学的教训》一文从近代物理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指出:其发展的基太原动力是科学实验,因此科学理论必须和实验密切相结合。而一旦当新的实验事实出现时,人们的思想必须冲破传统束缚的囚笼,扬弃旧的观念,发展新的学说。文章内容涉猎中外,论及今古,行文严谨,文笔洗炼;而作者语重心长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读来发人深省,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物理学要走向何方?我们又要何时才能抵达目的地?两位著名物理科学家讨论他们所处领域的未来。未来属于那些为它做准备的人——向美国宇航局和美国能源部等联邦机构申请研究基金的科学家深知这一点。毕竟,空间望远镜或粒子加速器等大型仪器的价格可能高达100亿美元。因此,2022年6月,物理学界开始考虑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相似文献   

19.
5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多年了,而且即使某人走运也没有机会在科学中工作比50年还长得多的时间。因此依据个人的经验外推科学在未来50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科学家无论在物理学的部分统一,还是它的整体统一都做了许多尝试。有的人曾企图搞一个包罗万象的封闭理论,但结果常常是僵硬的,最终没有不失败的。作者认为,科学家们应当把理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特别是不要完全排除理论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