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情况,分析在教学中影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和因素,阐述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更有力地提高学生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李辉 《科技信息》2009,(4):207-207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情况,分析在教学中影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和因素,阐述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更有力地提高学生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学生时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则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本文在笔者多年中学数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互动中创造性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在良好学习和创造氛围基础上,采用采用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应用观念,从数学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是目的很强的活动,是创新思维的高级形态,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之一.体育教学应该贯彻现代教育思想,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创新性、突破性、开拓性、综合性的教育,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手段,加强、培养、训练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促进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体育人才的个性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目的很强的活动,是创新思维的高级形态。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之一。体育教学应该贯彻现代教育思想。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创新性、突破性、开拓性、综合性的教育。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手段,加强、培养、训练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促进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体育人才的个性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心理学家布希尔曾说过,创造力是架在两个通常有很大区别的心理学领域——才能和个性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教学,提倡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那么教学的效果将是不可估量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学生作为自由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的倾听能力强、有的口头表…  相似文献   

7.
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把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育职能的核心。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只有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个体特点的教育,才能使学生不断克服与社会发展不相容的个性,从而培养优良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成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8.
"教师抱怨数学难教,学生埋怨数学难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日趋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使得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如何创新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高职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从教师自身提升、养成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高职数学教育的课堂氛围,从而高效率地保证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育,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创造新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自主自学能力;营造创造性教学氛围以及加速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实施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 ,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又在于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所谓创造个性 ,主要是指实现创造目标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相异的那些心理特征 ,如具备好奇心 ,独立性强 ,自信力强 ,意志顽强等。创造个性是人的主观能动反映机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因此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前提条件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和课外辅导活动中,应把美术知识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开展科幻课程的创新教学。介绍了将科技与美术相融合的具体做法,旨在通过科技课程的教与学,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EEPO有效教育之要素组合课型以训练学生思维为导向,以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为六个衡量指标,对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交往能力及创造力等能力,进而实现有效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1)多要素排列组合使用能照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了学习效率;(2)动静转换使用能实现知识性、个性和创造性三位合一,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3)团体分工合作让学生更充分地享有主动权,实现互动——主动——能动三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心智是一种在其活动中真正具有生产性的心智。创造性心智活动是独立的和具有首创性的活动。创造性心智是与生俱来的,但环境和教育可以促进也可以抑制其发展,现代学校依然存在阻碍创造性心智发展的力量。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应当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创造性心智作为任务或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智需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勇气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和个性。杜威的相关论述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特点,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得5点启示:环境是孕育创造性心智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即便在高等学校,培养创造性心智不是要求学生“创造”出什么崭新的理论和物品,而是要培养学生思考和大声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培养创造性心智应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和辨别能力;个性是创造性心智生长的土壤,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性;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讨概念图的概念.理论基础.构成概念图的理论要素及制作方法.分析了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的有效方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概念图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整合的手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化学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长期以来的接受学习方式形成了单一化、绝对化,甚至沦落为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氛围的营造、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的调控等方面论述了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孟红霞 《科技资讯》2008,(29):163-163
在成人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学习到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艳娥 《甘肃科技》2013,29(2):84-86
体育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有益活动,是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求异思维的有效手段,把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创新和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合作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助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游戏教学的设计,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秀珍 《科技资讯》2012,(6):198-198
围绕素质教育全面铺开的大好形势,大胆探索"语文兴趣教学法",力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让语文教学任务。首先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诱发学习兴趣;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和发展学习兴趣;大力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实践有效的小组合作和小组监督机制,提高和升华学生学习兴趣。以上措施经过一个阶段的坚持,学生大都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  相似文献   

19.
试论激励机制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激发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的激励,在学生管理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使用正确的且有效的激励,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工作生活上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孟红霞 《科技资讯》2010,(29):182-182
在成人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学习到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