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要是探险,就意味着常常与陌生的大自然打交道,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危险,有时是有惊无险,有时是大难不死.回首我的屡屡探险生涯,最危险的一次发生在南极陆缘区冰区,那便是差点要了我们命的特大冰崩,时间为1989年1月.  相似文献   

2.
格陵兰的冰川是北半球覆盖面积最大的冰川。从冰川表面垂直下降100多米,进入它的深层核心,是洞穴探险的一个分支——冰川洞穴探险。它景观的绮丽、征途的险峻,地下经历的千折百回,构成对人类最大的挑战。最富于冒险精神的探险家,精心准备之后踏上旅途,寻求对自己精神体力的伟大考验。 探险家首先要攀爬格陵兰的冰原,它在大西洋北部的海面上垂直  相似文献   

3.
4.
关注北极     
北极,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如果从1650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把北极地区海洋划成独立的海洋(当时称为大北洋)算起,三百多年来,人类没有放弃过对北极的探险和考察。不过,当探险者站立在这万古冰雪荒原之  相似文献   

5.
大峡谷腹地的墨脱隐藏在深山密林中已经很久很久,寂寞地迎候着年复一年的旱季雨季,花开花落。墨脱在藏语里正是“花朵”之意──这朵稀世之花孤独地开放在不为人知的高原孤岛上。通往腹地墨脱的道路险阻重重,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仍有一些外国人到过这里。那些外国人身分复杂,自的不同。既有献身科学事业的专家学者,也有为殖民主义服务的间谍特务,还有富有冒险精神的探险旅游者。但长期以来,科学考察方面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大峡谷地区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仍是一个准空白地区。197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组建起来,当年就…  相似文献   

6.
南极表面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海面上漂浮着巨大的冰山,年平均温度极低。因此,南极探险的头号“敌人”就是低温严酷的寒风在几分钟内就会使暴露在外的身体冻僵,必须保护好整个身体、手和脚。帽子最好是带有拉锁的,毛皮边饰物可以防止呼气中带出的水汽在面部结冰,那样会冻伤皮肤。南极地区曾出现过177公里川、时的风速记录。伴随着低温.狂风的冷凝效果更明显——比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还要低得多例如,-14℃时32公里山、时的风速会使实际气温相当于一34y:;如果风速达64公里川、时,将相当于一42℃的严寒。外套应该防风.纠物J.vv。J能…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下旬开始,以为中国找水为主旨,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科学考察队对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新疆几大山系的冰川及冰川径流和西北五大沙漠进行了考察.作为考察队员之一.我从头至尾跟随下来,目睹着中国水源地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Ephr.  P 林志信 《世界科学》1990,12(4):23-23,15
  相似文献   

9.
10.
1998年8月26日.重庆奉节酷热难当,这令初到此地的英国洞穴探险队员梅金浑身不自在。为了避开正午炙热的阳光,他和队员们起了个大早,为即将开始的地下暗河──龙桥暗河探险做准备。龙桥暗河位于重庆市境内距奉节县城91公里的兴隆区。站在长江三峡腹地那道200米深的悬崖边,凝望着脚下令人眩目的地下裂缝,梅金一边和队员们准备着探险工具,一边再次回想此次探险计划的行程和安排过程。早在1997年5月,梅金听朋友说起龙桥地下暗河时,就开始策划此次探险行动。他找了几个有丰富的探洞经验和精湛技术的探洞好手合作。在梅金经历过的洞穴探…  相似文献   

11.
深邃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切割最深的河谷。1998年10月底,我们“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完成片自雅江江源杰马央宗至大峡谷口派乡的1600余公里的科学考察漂流后一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示和原定计划,徒步穿越了大峡谷。那段时间,大峡谷口空前热闹,因为与我们不期而遇的“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穿越科考探险队”及来自西班牙的一支登山探险队也几乎同时选定了在1998年底穿越大峡谷。我们沿雅鲁藏布江追寻着地史时期那场最诱人还想的造山运动所刻划出的痕迹,终于来到了大峡谷面前。刚过大渡卡村不久,耳边就传…  相似文献   

12.
1998年9月8日,四只橡皮艇在西藏仲巴县境内下水,我们开始了首源雅鲁藏布江。漂到马泉湖时.当却藏布曲带着大量的水源汇入江中,一望无际的水面令我们辨不请前进的方向,眼前还不时出现“海市蜃楼”的幻觉。因为水雾迷茫,船与船之间失去了联系,四条船只好向着各自梦幻般的世界划去,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_一、三号船分别划至湖口肘天已黑尽。我所在的二号船在湖中等待搜寻四号船。下午五时,湖面狂风大作,波涛翻滚,不一会儿,船被吹到湖岸泥潭中,我们只好下船踩着齐大腿深的泥泞拖行。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四号船的影子,大家很担心:…  相似文献   

13.
探索北极     
颜其德 《科学》2000,52(6):38-40
  相似文献   

14.
贺兰山(3556m)是中国东部存在确切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山地之一,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温带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对于研究中国东、西部冰川发育特点以及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冰川发育与气候和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野外地貌调查与室内光释光(OSL)、加速器质谱碳十四(AMS14C)对冰川、黄土以及湖相沉积物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在贺兰山主峰周围海拔2800m以上保存着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第四纪冰川发生的时限较晚,时代上限为末次冰期中冰阶,对应深海氧同位素MIS3中期(43.2±4.0ka)、末次冰盛期(LGM,~18ka)、晚冰期(12.0±1.1ka)和新冰期(3.4±0.3ka),冰川作用的阶段性明显.采用深海氧同位素曲线(MIS)代表共和运动(150ka)以来的冰川平衡线变化,并用末次冰盛期的平衡线(2980m)以及现代理论雪线高度值(4724m)作为平衡线的最大振幅,以3.5mm/a作为贺兰山体的抬升速率,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贺兰山山体高度与冰川作用之间的关系,并与黄土-古土壤等反应气候环境变化的指标对比,认为贺兰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是山体的构造抬升与气候条件耦合的结果,即"共和运动"之后山体抬升到与末次冰期气候耦合的高度,开始发育冰川.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球的最北端,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横亘着一道狭窄的海峡──白令海峡。其最窄处仅有85公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美国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许多科学家相信,是古亚洲人跨越了海峡,到达美洲最北端的阿拉斯加,然后向南发展。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黄种人。美洲印第安人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文明,但美洲大陆却至今尚未发现猿人活动的痕迹,这说明印第安人的祖先应该是外来的。在分析美洲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时,人们自然将目光聚焦于狭窄的白令海峡。早期人类又是如何跨越这道两个大陆之间的天然障碍的呢”后人的说法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6.
新德里科学与环境中心主任钱德拉·布尚:“我认为对一些失误提出质疑这没错,但如果因此就说气候变暖没这回事,那就有点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17.
远山在召唤     
世界上很多世代居住在山地的民族,对雄奇险峻的雪山冰峰历来怀有敬畏的心理。生活在西藏高原的藏族同胞,把终年云雾缭绕、冰雪皑皑的高峰视为圣山神山,虔诚地对其顶礼膜拜,即是一例。前年去滇西北高原,听当地藏族同胞讲起云封雾锁圣洁非凡的白马雪山种种神奇的传说,以及中日登山队攀登白马雪山屡遭挫败的情形,不免也有此同感。 从科学上讲,对雪山冰峰的敬畏心理,如果剔除神话传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02年8月6日,中央电视台和国内各大网站都有这样一条消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冰川雪藻。这是由冰川学家张文敬在北纬78°13′的北极冰川上发现的。现在让我们跟随张文敬教授去——  相似文献   

19.
贡嘎山不仅是蜀山之王,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而且还是喜马拉雅山以东的东亚地区的第一高峰。以贡嘎山为中心的大雪山脉以及东横断山区,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贡嘎山有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质地貌景观,以神奇壮丽的雪峰、冰川、高山湖泊、温泉群等景观组合为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严江 《世界科学》2007,(2):19-20
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气候。近来人们不断听到从南极和北极传出的千年冰架崩解、融化的消息,而喜马拉雅地区冰川的逐步消融让人感受到威胁正在迫近。也许有人觉得遥远的喜马拉雅冰川融化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可能情况确是这样,但是因此而促发的一系列事件一旦发生,如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匮乏、物种繁衍周期打乱等,人类就几无退路了。本刊本期特选登了两篇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章,也是期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气候变化,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