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袋沙障对流动沙丘地表风沙和土壤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布袋沙障对风沙流和土壤湿度的影响,通过测定风速和采集地表0~30 cm输沙,同时对地下0~40 cm土壤含水率进行测试,分别研究1 m×1 m、2 m×2 m、3 m×3 m规格布袋沙障防风效能、粗糙度、输沙量和土壤湿度差异。结果表明,布袋沙障能够有效提高0~30 cm高度范围的防风效能,增加地表粗糙度,显著降低0~30 cm地表输沙量和改变风沙流结构。3种布袋沙障的防风效能顺序为1 m×1 m2 m×2 m3 m×3 m,1 m×1 m与其他两种规格布袋沙障的防风效能差异显著(P0.05),2 m×2 m和3 m×3 m规格布袋沙障的防风效能间无显著差异;粗糙度顺序为1 m×1 m2 m×2 m3 m×3 m对照,1 m×1 m、2 m×2 m和3 m×3 m规格沙障粗糙度分别比对照高91.31%、78.88%和76.26%,差异极显著(p0.001);0~30 cm输沙量顺序为对照3 m×3 m2 m×2 m1 m×1 m,对照的0~30 cm输沙量达到了71.43 g(/min·cm2),是布袋沙障的32.98倍,3种规格布袋沙障与对照沙丘2~10 cm和0~1 cm两层沙量的比值λ均大于1,说明在监测期内地表均处于风蚀状态。土壤含水率顺序为对照3 m×3 m2 m×2 m1 m×1 m,在0~20 cm土层此变化趋势明显,对照的土壤含水率分别比3 m×3 m、2 m×2 m、1 m×1 m规格沙障样地的土壤含水率高55.15%、58.63%和67.45%。  相似文献   

2.
 按照生态系统组成特征,在流动沙地人工构建了集防风固沙、局部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3 大功能于一体的模块沙障。为掌握模块沙障对局部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程度,测定了土微生物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研究设置了5 年后的模块沙障内部及其对周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块沙障内部土壤3 大微生物总量比对照样地0~10 cm 土层高1.91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比对照样地高1.33 倍、1.76 倍和2.83 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2.47 倍和67.64%;模块沙障覆盖下0~10 cm 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比对照样地0~10 cm 土层高1.22 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增加0.83 倍、0.87 倍和2.14 倍,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2.01 倍和29.41%。此外,模块沙障及其内部填充基质能够通过降雨淋溶、填充基质扩散等作用有效的改善沙障迎风侧或背风侧70 cm 范围内土壤微生物含量和蔗糖酶、脲酶活性,实现了“肥岛作用“改善土壤的生物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梭梭林与草方格沙障两者结合,梭梭枯落物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风速的作用;同时,也能减缓沙障腐蚀,进而改善沙面结构,增加了沙障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土壤容重对红壤坡地降雨侵蚀和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坡面模拟降雨试验,在长200cm、宽30cm、坡度15°的径流小区上,雨强控制在80~85mm/h范围内,研究亚热带红壤土坡面5种不同容重(1.05、1.1、1.15、1.2、1.25g/cm3)产流形式和侵蚀产沙、产流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是亚热带红壤的主要产流形式,在总降雨量中的比例随容重的不同而不同.5种容重的地表径流比例都达97%以上,壤中流仅占产流的一小部分.但是壤中流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土壤侵蚀增加降雨入渗起到一定作用;壤中流初始产流时间、产流强度先随容重变大而减慢、减小,后随容重增大而加快、增大;容重1.15g/cm3时,总产沙量与总溅蚀量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5.
气候和土壤通透性对沙冬青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沙冬青在天津地区的引种栽培,将不同萌发程度的沙冬青种子播种到天津当地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对其出苗时间以及苗期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程度和土壤质地对沙冬青的出苗速度、出苗率以及幼苗的长势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吸胀的种子出苗率最高,随着覆盖沙壤土厚度的减少,其出苗率也依次降低;与疏松的沙壤土相比,沙冬青在紧实的重壤土中生长缓慢且长势弱,而覆盖不同厚度的沙壤土对沙冬青的长势影响不大.偏相关分析表明,降雨量和地表15 cm土壤温度分别是影响沙冬青株高和叶面积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动态地表变形对输电铁塔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塌陷区上典型输电铁塔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动态地表变形(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对输电铁塔结构附加内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输电铁塔在从盆地边部到中部的过程中,首先经历正曲率与拉伸作用,经过拐点后,又经历负曲率与压缩作用;输电铁塔底部杆件的轴力变化较上部杆件变化幅度大,随着高度增加,其轴力变化值越来越小;下部杆件主要受地表水平变形(拉伸、压缩)的影响,而上部杆件受竖向变形(倾斜)影响较大;输电铁塔支座的最大垂直位移差值出现在盆地中部与边部之间的1/2处,支座最大水平位移差值出现在盆地中部与边部之间的1/4与3/4处.  相似文献   

7.
沙埋对几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7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9个沙埋处理深度为1、2、3、45、、6、7、8和10 cm.结果表明,在不同沙埋处理下,7种植物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除山竹岩黄芪外,其他6种植物的萌发趋势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山竹岩黄芪在不同沙埋处理下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在8 cm埋深处萌发率最小.沙埋对7种植物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影响,埋深增加,出苗率减小,幼苗出土与植物繁殖体的大小有关,繁殖体大的物种具有较深沙层的幼苗出土,幼苗出土的沙埋深度顺序为小叶锦鸡儿≥沙米>山竹岩黄芪≥大果虫实>地肤≥灰绿藜>差巴嘎蒿.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基坑施工引起的环境变形问题,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探讨了深基坑降承压水对墙体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依托工程实例,采用基于Biot固结理论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通过力学和渗流交替迭代计算模拟开挖降水的耦合作用,并以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比有无降水条件下基坑的墙体变形和地表沉降,获得深基坑降承压水引起的坑外附加地表沉降曲线,并与相同水位变化下一维固结理论的计算结果对比,探讨两者间的差异及其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深基坑降水对墙体变形影响较小,但会明显增大坑外地表总沉降量及其影响范围;基坑降承压水引起的坑外附加地表沉降在墙后1.5倍开挖深度以外,与一维固结理论的计算结果相同;墙土共同作用是导致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坑外附加地表沉降在墙后1.5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土壤湿度和除草剂金都尔浓度对加工番茄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除草剂金都尔的不同浓度、不同土壤湿度二因素对加工番茄进行出苗的影响,通过农业通用回归旋转设计试验,并通过对所得试验模型及设计因素与目标值(出苗率)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以求得在一定除草效果的基础上保证最佳出苗的农艺措施.结果表明,96%金都尔乳油使用浓度的最佳区间为425.400~1317.390mL/ hm2·750kg水,使用该浓度的适宜土壤湿度区间26.0075%~32.9611%,并呈现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除草剂使用浓度下降而出苗率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地表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减少农田排水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探讨了不同时段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南方丘陵地区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高于控制排水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控制排水量比非控制排水量有所减少,地表控制排水可显著减少农田氮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黄花菜处理组(T1)及对照组(CK)间土壤的含水量,探求植物篱技术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对照组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而经过黄花菜植物篱技术处理之后的土壤含水量有所增加;各处理组的坡面在次降雨条件下产生细沟侵蚀的时间不同,发生细沟侵蚀的时间对照组要晚于黄花菜植物篱处理组.从坡上至坡下表层0~5cm土壤的临界含水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绿洲农田表层掺砂、覆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认识绿洲农田表层掺砂和覆砂后层状土的入渗规律及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依据,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绿洲农田表层掺砂、覆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试验以不同掺砂量和覆砂厚度为影响因子,设置0%(对照)、25%、50%、75%、100%(纯砂)5个掺砂量处理,折合为覆砂厚度分别是0、1.7、3.6、5.7、8cm。结果表明:表层掺砂(除100%)能显著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并随着掺砂量(除100%)的增加而增加,且提高了掺砂层下部含水量;覆砂抑制了土壤入渗能力,且随着覆砂厚度增加抑制减弱;经Philip和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拟合和I200验证得出:Philip和Kostiakov入渗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性,其中Kostiakov入渗模型更佳。  相似文献   

13.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速度场和温度场测量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速度场的影响。分别利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红外热像仪得到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产生的速度场和温度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场来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而温度场则作为求解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无来流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比较明显,使局部水平方向速度大小提高近30%,但有来流时,由于对流换热使高温区减小,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4.
土壤质地组分及含水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5种土壤质地组分和6种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黏土最不适合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在供试的5个土壤质地组分处理中,纯黏土的病情指数最低,其次为黏土∶细沙=3∶1的处理,两个处理病情指数均在25以下;黏土∶细沙=1∶3的处理病情指数最高,其次为纯细沙和黏土∶细沙=1∶1的处理,这3个处理病情指数均在60以上;病株率调查结果表明,纯黏土与黏土∶细沙=3∶1处理病株率较低,均低于70%,黏土∶细沙=1∶3处理、黏土∶细沙=1∶1处理和纯细沙处理的病株率均大于85%,黏土∶细沙=1∶3处理的病株率达到100%,显著高于黏土∶细沙=3∶1处理和黏土处理.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合该病害的发生,在供试的6个土壤含水量处理中,土壤含水体积分数29.74%的处理和4.68%的处理病情指数均低于60;含水体积分数12.78%,14.25%,6.93%处理的病情指数为75~85;含水体积分数9.61%的处理病情指数最高,为88.73,最适于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中放电特性随气体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击穿电压、放电的空间分布、电流波形等均随气体流量的改变而改变.击穿电压在静态气体中最高,随气体流量的增加呈现复杂行为;放电的空间分布在气体流量增加过程中由类四边形斑图转变为均匀的类辉光放电,最后出现局部的条纹斑图;而此过程中电流的脉冲数则先减小后增加.实验发现,存在一个适当的气体流量,使得击穿电压出现最低值,放电区呈现均匀的类辉光放电.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的影响及节水效益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通过地中蒸渗仪和试验场种试验,探讨了地膜覆盖,桔杆覆盖,无覆盖种植条件下土壤温度,含水量垂向分布及变化特征,根据水量平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膜覆盖和无覆盖条件下作物不同生长期土壤蒸发,土壤水发补给才消退规律,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地膜覆盖种植的增产效益和节水效益,着重阐述了地膜覆盖种植在控制作物棵间蒸发,节约用水,开发和利用土壤水资源和降水资源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油蒿(Artemisiaordosica)固定沙兵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1)好气性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垂直分布是结皮层(0-0.5cm)〉0.5-10cm〉30-40cm〉60-70cm,在0-10cm,油蒿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比值;好气性细菌数量为13.7:1,真菌数量为15.2:1;2)芽孢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垂直分布是0.5-10cm〉30-40cm〉结皮层(0-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沙波运动估算推移质输沙率的方程分析,论证误差的主要来源不是推移质泥沙和悬移质泥沙之间的交换,而是由波谷附近涡流区的逆向推移造成的。涡流区的长度决定着误差的大小和正负。因此误差的大小和沉积物粒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和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介质阻挡放电(DBD)中表面性质改变对气体放电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介质表面覆盖或不覆盖金属膜时的放电特性,观测了放电丝时空演化行为. 结果表明,未覆盖金属膜的DBD是典型的丝状放电,而覆盖金属膜后DBD放电丝数目锐减而且随时间缓慢游动. 金属膜使介质表面等电位化,电荷表面自由移动使得放电空间只存在少数的放电丝;空间电场梯度减小以及局域热作用导致的自禁止效应使得放电丝在空间中连续随机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