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长岭岗国营林场调查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24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W=a(D^2H)^b模型来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符合理查德(Richards)生长方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在26a时达到顶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24a时达293.40t/hm^2,生产力为20.78t/(hm^2.a).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开始期的选定,将直接影响其后期生长,通过对试验地调查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抚育间伐开始期的确定,分析不同起始期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合理起始期可以通过分析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情况来确定;初植密度高,间伐合理起始期提前,反之,推迟;超过合理间伐起始期会抑制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3.
抚育间伐对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长生 《甘肃科技》2009,25(8):155-156
以54个人工林采伐作业的小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落叶松在两次作业中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间伐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抚育间伐的林分的胸径生长均大于同年龄林分胸径的生长,在幼龄林阶段,抚育间伐控制在总株数45%,总蓄积的15%~30%,间伐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间伐降低了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相似文献   

4.
高见 《甘肃科技》2007,23(12):241-242,263
调查研究了日本落叶松退耕幼林的生长现状,采用数学模型拟合了林分直径生长进程,林分树高生长进程,预测了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5.
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50株日本落叶松优势水平均树高--年龄资料,根据树高生长过程特性,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的基础上,选择Richards生长方程H=a(1-e^-bA)^c作为日本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通过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分析,确定基准年龄为20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m,在10-22m范围内划分7个指数级;用比例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应性强,能客观地评价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豫西伏牛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编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豫西伏牛山区104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作为研究材料,拟合三个数学模型,最后选定用模型IgH=0.0792 0.8880IgA编制地位指数表,基准年龄为26年,用变异系数导出16、18、20、22、24、26、28七条地位指数曲线.经相关系数检验表明:该地位指数表适用于豫西伏牛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来自长岭岗林场的4个日本落叶松人林固定标准地209株复测林木数据,确定了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数指标相对直径,引进了阻滞方程作为建模的基础方程,然后,通过将竞争指数分级,求解其参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对数曲线作为参数预估模型,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模型,该单木模型经检验证明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内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区域内土壤表层及深层样品,采用方差分析、克拉克插值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5.23,2.99,0.25 g/kg. 40~6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25.85,1.79,0.19 g/kg.相同土层深度下,未经人工抚育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受到人为干预过的样地,同时,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比3块典型样地空间格局得出,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大,表现为在东北方向上占优势.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华北落叶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人工示范林的调查表明,生长在N坡,土层厚度在50㎝以上的立地类型,其胸径生长量比生长在半阳坡,土层厚度在40cm以下的立地类型高8%~22%,树高生长量提高11%~24%,立地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因素,立地指数级越大,其生长量也就越大。立地条件好坏可直接影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各器官的生物分配,Ⅰ、Ⅱ地位级的总生物是Ⅳ、Ⅴ地位级的1.9倍,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为Ⅰ、Ⅱ地位级的树干生物量比Ⅳ、Ⅴ提高21%~35%。  相似文献   

10.
文章比较了辽宁清原地区32年生的10个杂种落叶松在当地的生长状况,并从中选出日草81×长白为最适合当地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1.
日本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蛋白组分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日本落叶松(Larixleptolepis)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组成特点和蛋白质组分双向电泳的研究.研究表明,胚性愈伤组织是由不同发育阶段的早期胚组成的细胞团,早期胚主要由长的胚柄细胞及其顶端的胚头细胞组成,而后者又具不同的分裂相.以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胚性组织的总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了完整的全蛋白质图谱.运用图像分析软件(I mage Master2D)对电泳图谱分析表明:在凝胶上展现出475个蛋白质组分,并进一步确定每个蛋白质相应的分子质量、等电点和相对含量.从本研究所获得的具高分辨率日本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蛋白质图谱,将为今后与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相关的蛋白质的检测、分离和基因克隆,以及胚性能力相关蛋白标准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生长、干形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落叶松无性系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落叶松良种的推广与应用。方法 以辽宁清原大孤家林场2006年营造的4个落叶松优良无性系3种初植密度(A.2.0 m×3.0 m;B.2.0 m×2.0 m;C.2.0 m×1.5 m)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连年测定的树高、胸径、冠幅、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等数据,分析遗传和密度效应对生长和干形特征的影响。结果 4个无性系的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受初植密度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减小而增大,13年生时各无性系在低密度A林分比高密度C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分别提高16.4%、28.8%和19.0%;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蓄积量降低了29.3%。树高、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受初植密度的影响较小。生长特征受遗传效应影响显著,在不同密度下从大到小均为无性系2>无性系1>无性系3>无性系4,在密度A林分中无性系2的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和蓄积量分别比无性系4高出24.5%、21.2%、47.8%和42.8%。无性系间的生长和干形特征受密度影响不同,胸径、单株材积和高径比的分化均随着初植密度增大而加剧,而树高生长、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弱,无性系2在生长和干形变异上综合表现较为稳定。4个无性系在3种密度下抚育间伐起始期均不同,在密度A下无性系1、2、3、4的起始间伐期分别为7、9、11、11 a,在密度B下分别为7、9、9、11 a,在密度C下均为7 a。结论 遗传和密度效应对树木生长和干形均有显著影响,但交互作用不显著。生长比干形特征更易受到遗传和密度效应的影响,在树木生长前期遗传效应大于密度效应。遗传改良林分提早了抚育间伐期,需针对该林分制订相应的经营措施。4个无性系中无性系1和2属于速生型无性系,无性系3和4属于匀速型无性系,若培育大径材,无性系1和2适宜匹配A密度(2.0 m×3.0 m)营造人工林;若培育纸浆材,无性系2和4适宜匹配C密度(2.0 m×1.5 m)营造人工林,无性系3受造林密度影响较小,适宜匹配B密度(2.0 m×2.0 m)营造人工林。综合生长和干形特征来看,无性系2(日永8×长混4-14)由于其速生性和稳定性较好可在辽东山区大力推广造林,将能收获最大的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13.
中亚热带日本落叶松生物量、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日本薄叶松生物量,生长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日本落叶松各组分生物量分配:干>根>枝>叶,林分生物量大,为53176.784kg/hm^2,林分生产力高,为4090.52kg/hm^2.a生长迅速,速生期为6-18年,为早期生长优势树种,数量成熟龄在35年以后。有较强的生态适应对策,为中亚热带高海拔山地主要用材树种杉木的理想替代种。  相似文献   

14.
种群密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密度是水生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密度对鱼类的摄食、生长、行为及物质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并就种群密度对鱼类的影响机理从神经内分泌学、血液学、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森林生产力取决于树冠的整体光合能力,而树冠不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具有差异性。深入了解华北落叶松冠层内光合作用的差异,为冠层水平模拟和准确估算森林生产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山西省太岳山20年生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2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中上层与下层的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方位上的Pn差异不显著; 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Pn差异显著(P<0.05),不同方位上的Pn差异也不显著。影响2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Pn的主要因子是羧化效率(Vc)、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 影响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Pn的主要因子是Vc、气孔导度(Gs)、水汽压亏缺(pVPD)。20年生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冠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冠层光合空间异质性是冠层水平模拟和估算森林生产力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对于从单木到林分的尺度推演和模型拟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种子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产地为阿尔山和根河的兴安落叶松L1和L2、华北落叶松L3和长白落叶松L4种子中的4种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4个样品的POD、EST、SOD和AMY同工酶均为多态;同工酶带数目多少为EST>POD>SOD>AMY;同工酶带数目排列是L2>L4>L1>L3。在进化程度上,华北落叶松较为原始,长白落叶松居中,产于根河的兴安落叶松为较进化类型。聚类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亲缘关系较近,与兴安落叶松较远;华北落叶松与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亲缘关系均较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龙门石寨熔岩台地是五大连池火山群演替顶极群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地。探讨近51年(1968—2018年)龙门石寨兴安落叶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进而为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五大连池火山群植被演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确定研究区近51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可能发生气温突变的年份,运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分析1968—1981年和1982—2018年两个时间段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五大连池近44年(1975—2018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且1981年为研究区年均气温升高的突变点。气候变暖后兴安落叶松年轮指数和胸高断面积增量都下降,年轮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胸高断面积增量处于下降趋势,但均不显著。树木径向生长对于气温升高的响应出现了“分离效应”。水热条件共同控制兴安落叶松树木生长,但气温是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树木径向生长对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寒冷指数的响应敏感性显著增强。研究期上一年11月的降水以及当年2、3月和生长季前(4—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决定兴安落叶松年轮宽度的主要因素。【结论】1981年后五大连池气候显著变暖,气候变暖未显著改变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树木径向生长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分离效应”及气候变暖后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显著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日本落叶松的纸浆物理性能,以日本落叶松KP浆为原料,对纸浆的漂白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CEH三段漂白中,最佳有效氯质量分数为8%,NaOH质量分数为2.5%,漂白纸浆白度可达到71%(ISO);在CDEHD漂白中,最佳有效氯质量分数为9%,EH段合理NaOH质量分数为2%,纸浆白度能够达到81%(ISO);在D/CE1D1E2D2和DE1D1E2D2漂白中,当总有效氯质量分数为7.9%时,两种漂白流程都能将纸浆漂到82%(ISO)的高白度.采用过氧化氢加强氧漂再加两段过氧化氢漂白的漂白流程(即OpQP1P2)可以将白度为27.3%(ISO)的纸浆漂到76.6%(I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