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广泛分布于人类及其他生物体内,是人类口腔常驻菌。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参与牙周炎、根尖周炎、牙髓炎、口腔鳞癌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同时与脑脓肿、脑膜炎、心内膜炎、肝脓肿、化脓性关节炎等口腔外的多种感染性疾病相关。而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显示,F.nucleatum频繁在消化道中异位定植,致使其与食管癌、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等多种疾病相关,尤其促进了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但其具体的致癌机制还亟待阐明。现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已知的重要研究进行总结,以及根据其近年研究趋势,主要围绕其在消化道中的致病作用、防治策略作一概述,为未来深入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专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对368名医专生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全国青年组进行比较.结果 (1)医专生在F2(强迫症状)、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2)男生与女生比较,F3和F7两项因子差异显著;(3)新生与老生比较,在F2、F3、F6、F7、F9等因子差异显著;(4)在F2、F3、F4、F、F6、F9等因子上,高职高招生得分显著高于高职单招生.(5)农村生在F3、F4、F8等因子上显著高于城镇生.结论 医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低于全国青年组.并在男女生、新老生、高招生与单招生、城镇生与农村生之间存在某些症状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专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对368名医专生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全国青年组进行比较.结果 (1)医专生在F2(强迫症状)、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2)男生与女生比较,F3和F7两项因子差异显著;(3)新生与老生比较,在F2、F3、F6、F7、F9等因子差异显著;(4)在F2、F3、F4、F、F6、F9等因子上,高职高招生得分显著高于高职单招生.(5)农村生在F3、F4、F8等因子上显著高于城镇生.结论 医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低于全国青年组.并在男女生、新老生、高招生与单招生、城镇生与农村生之间存在某些症状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TNF与IFN协同诱导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干扰素(IFN)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分别从受体、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及凋亡途径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细胞因子的游离及固定药物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并对肿瘤细胞因子治疗的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wist1在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 CRC)患者肠粘膜和UC模型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UC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肠道标本及临床资料共59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3例,UC组35例和uc CRC组1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wist1蛋白表达情况.构建UC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wist1和Bcl-2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结果:UC组和uc CRC组中Twist1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在uc CRC组中的表达率高于UC组(P0.05).Twist1蛋白在UC和uc CRC组织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以及uc CRC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在UC细胞模型中,Twist1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cl-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Twist1在"UC→uc CRC"的转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NF-KB是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肿瘤发生等过程重要的转录因子,在TNFa、IL-1β、LPS等因子诱导下NF-KB发生核转位并渺活其转录活性.尝试利用高内涵筛选(High Content Screerung,HCS)和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建立NF-KB核转位高通量筛选体系,该体系的应用将有助于发现新的NF-KB信号通路调节因子,为免疫与肿瘤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n,k)CRC码是通信和计算机常用编码.通过讨论并导出(n,k)CRC码布尔矩阵的一些代数性质,其中一些性质的推导要直接使用(n,k)CRC码的循环性、系统性和封闭性.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雌激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文献进行复习和综述.结果:雌激素能对抗β淀粉蛋白的沉积和毒性作用、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可塑性、抗氧化和维持神经元的钙稳态、调节载脂蛋白E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增加脑血流量和脑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AD的发生、发展.结论:雌激素可通过多条途径影响AD的发生、发展,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防治AD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氨茶碱对哮喘豚鼠模型肺组织核因子 κB的影响.方法 雄性豚鼠24只,随机分为哮喘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核因子 κB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豚鼠肺组织核因子 κB的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核因子 κB胞核阳性细胞(18 4%±2 9%)与哮喘组的相比(29.5%±5.6%)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8.2%±2.3%),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核因子 κB的激活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氨茶碱能够抑制哮喘豚鼠核因子 κB的表达,这可能是氨茶碱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专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对368名医专生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全国青年组进行比较。结果(1)医专生在F2(强迫症状)、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2)男生与女生比较,F3和F7两项因子差异显著;(3)新生与老生比较,在F2、F3、F6、F7、F9等因子差异显著;(4)在F2、F3、F4、F、F6、F9等因子上,高职高招生得分显著高于高职单招生。(5)农村生在F3、F4、F8等因子上显著高于城镇生。结论医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低于全国青年组。并在男女生、新老生、高招生与单招生、城镇生与农村生之间存在某些症状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BMP2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体外抑制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增殖和迁移并促使其凋亡的作用机制,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腺病毒(AdGFP)、骨形态发生蛋白2重组腺病毒(AdBMP2)感染人骨肉瘤细胞MG63,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核录因子κB(NF-κKB)、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激酶4(MKK-4)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发现.AdBMP2降低MG63中NF-κB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38.2%和42.5%(P<0.05);但未能检测到对MKK-4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BMP2可以显著降低细胞中NF-κB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这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主要环节,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始动因素.研究发现,信号蛋白异常和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探讨其相关关系为治疗糖尿病、防治或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NSCs)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始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NSCs的研究不仅对阐明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NSCs定向分化的诱导因素和机制对NSCs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体外神经干细胞培养鉴定和扩增的基础上,观察了抗坏血酸(AA)对NSCs定向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了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和可能的信号传递途径.结果表明AA诱导能明显促进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子(DAT)mRNA和蛋白表达;NSCs表达Ptx3和较弱的Nurr1,不表达TH,DAT和Shh;诱导后Ptx3表达无变化,Nurr1,Shh,TH和DAT表达增强.Erk阻断剂PD98059能阻断AA对Nurr1,TH,DAT mRNA的作用.提示Nurr1参与AA定向诱导,AA可能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途径起作用.研究为获得足够的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对AA定向诱导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更好地发挥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肌腱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和体育运动的普及,其发病率不断增长,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肌腱干细胞可向腱系分化,具有治疗肌腱损伤的良好前景,因此调控肌腱干细胞定向分化成为肌腱干细胞发挥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细胞因子对肌腱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IL)、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前列腺素E2(PGE2)和P物质(SP)等细胞因子都具有调控其分化的作用,部分机制已被阐明,但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尤其在体内常常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因此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肌腱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寻求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BHT和TBHQ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猪油为实验油采用活性氧法(AOM,97.8℃)对茶多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02%的TBHQ对猪油的抗氧化稳定因子F为4.9,略大于等质量分数的茶多酚(F=4.4),二者都明显优于BHT(F=2.2).同时研究了三种抗氧化剂对花生油、鳗骨油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其抗氧化效果也是TBHQ>茶多酚>BHT.  相似文献   

16.
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ing)循环冗余校验码是一种重要的线性分组码,通过多项式除法检测错误,是在数据通信和数据压缩中广泛应用的检错校验的循环码。本文讨论了CRC的基本原理,纠错检错方法及其算法分析,最后以(7,3)码为例对CRC实行Matlab仿真。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流出作为胆固醇逆向运输的第一步,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机制.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1 (adenosine triphophate (ATP)-binding cassette (ABC) transporter G1, ABCG1)能够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至胞外的高密度脂蛋白,参与维持细胞胆固醇动态平衡,在动脉粥样硬化、肥胖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ABCG1的基因表达受多重因素调控,如转录因子、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及小分子核糖核酸的调控,进而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针对ABCG1及其表达调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任意正整数n,素因数和函数F(n)为F(1)=0,当n1且n的标准分解式为n=p1a1p2a2···prar时,F(n)=α1p1+α2·p2+···+αr·pr.设p(n)表示n的最小素因子.本文研究了可加函数(F(n)-p)2的值分布,并用初等方法得到了一个较强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是调节机体正常发育的重要机制,涉及一系列在维持细胞自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也受到凋亡调控蛋白的调控,细胞凋亡也参与多种与衰老相关的病理过程,本研究就细胞凋亡通路及其对衰老及肿瘤的相关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潜在机制,利用TCMSP、PubMed及TCMID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得瑞香狼毒主要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获得瑞香狼毒治疗疾病靶点,运用OMIM、GeneCards及PharmGKB数据库获取RA主要作用靶点,通过对化学成分靶点与疾病基因进行交集整合,筛选瑞香狼毒治疗RA的潜在治疗靶点.使用Cytoscape 3.6.1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图,将潜在治疗靶点用DAVID软件分析预测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并通过动物实验对主要生物学过程进行验证.采用ELISA检测瑞香狼毒对RA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该研究共筛选出瑞香狼毒60个活性成分,5 017个与RA潜在治疗靶点及380个交集靶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表达以发挥抗RA作用.该研究揭示了网络药理学预测并指导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证实瑞香狼毒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以发挥抗RA作用,为瑞香狼毒治疗RA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