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汽车人机接触界面体压分布的实验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汽车驾驶人机接触界面中的乘坐舒适性问题,依据人体生理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臀部和股区的解剖结构分析,提出了汽车人机界面的舒适体压分布的一般准则.在研制的汽车乘驾体位生物力学特性实验台上,进行了汽车驾驶环境的人机界面的体压分布实验和主观评价研究.4种曲面座垫的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座椅形面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形面特征的座椅具有不同的乘坐舒适性.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人机接触界面的体压分布准则是正确的,依据该准则能够评价人机接触界面中的乘坐舒适性问题.实验台中的分布式体压测试系统能够有效地测绘出不同座垫实验中的人机接触界面的体压分布曲线,并发挥出很好的测试作用.  相似文献   

2.
制动工况下汽车乘坐舒适性仿真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制动工况对汽车乘坐舒适性影响最为显著这一主观试验结论 ,建立了反映路谱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七自由度“制动 -振动”联合模型 .采用Simulink仿真软件包对该数学模型建立了仿真模型 .仿真分析了不同制动力矩和不同路面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 ,仿真结果与主观试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3.
汽车座椅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4.
坐高变化对人体坐姿体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座椅的尺寸参数变化对体压分布的影响,为日常办公座椅坐姿舒适性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针对6个实验对象,采用XSensorX3PROV6.0压力分布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坐高情况下人体坐姿体压分布及坐姿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并对压力分布指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座面和靠背的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接触面积以及纵向压力分布曲线随坐高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基于体压分布判断日常办公座椅舒适性的指标,并求解得到日常办公座椅最舒适的坐高为-2.14cm.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悬架、制动等系统可以主动调节作用力,使汽车制动舒适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回顾了车辆乘坐舒适性问题,重点关注在制动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制动舒适性是指车辆在制动时因车辆纵向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驾乘人员的不适。从影响因素、控制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乘坐舒适性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悬架系统、制动系统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制动过程的解构得出,频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结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典型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乘坐舒适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速列车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中存在的阻尼匹配问题,根据1/4车体-座椅垂向行驶振动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仿真模型.以人体振动舒适性最佳为目标,建立了转向架一系和二系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以轨道高低不平顺作为输入激励,以一系及二系悬挂垂向行程和一系悬挂动静态力之比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的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例及仿真验证可知,优化后高速列车的乘坐舒适性显著提高,座椅垂向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21.7%,表明所建立的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针对不同乘坐体验的车内舒适度以及站内舒适度指标体系模型,基于地铁列车乘客舒适性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人群密度、噪声、气压波动以及车内设施是影响地铁车内乘坐舒适性的显著因素,票价是影响站内乘客舒适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不同乘坐体验乘客的模型可知,体验倾向不舒适的乘客对运营服务水平有更高的需求,体验倾向舒适的乘客对车辆运行指标更为关注。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地铁列车舒适性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车辆平顺性的基础上,建立了11自由度平顺性分析的模型,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座椅,同时考虑了悬架的非线性因素.所建立的模型考虑了车身的俯仰及侧倾,以及座椅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使分析模型更加详细和完整.利用变步长积分法得到车身的垂向振动、俯仰振动和侧倾振动加速度,以及4个座椅振动加速度,分析了不同路面、不同行驶速度和不同乘坐位置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座椅的11自由度平顺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比直接用车身来衡量平顺性的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汽车作为人们商务接待、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其安全、舒适及动力等性能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其中座椅属于人们最接触时间最长的零件,也是最直接保护乘员的零件。各国法规均严格规范其安全性能,驾乘人员更是十分关心其乘坐舒适性。本文主要阐述汽车座椅的造型设计要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分析了煤对甲烷吸附能力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利用WY - 98B型瓦斯常数测定仪,分别对2种煤样在不同含水量时吸附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压力、吸附常数a,b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煤对甲烷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式及Langmuir吸附常数a,b随煤样内水含量变化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煤样依然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吸附常数a,b与煤样中含水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痴呆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性痴呆病的防治需要,从载脂蛋白E(ApoE)、tau蛋白、β-淀粉样肽及其前体蛋白、遗传因素、代谢因素几个方面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病机作了描述.使人们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对AD有更清晰完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问题,提出了环面的定义以及定理,并运用这些定义以及定理研究环面上的测地线,并且进一步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4.
香波中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萃取 - 称量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香波中硅油沉积量的影响,分析了硅油沉积量与香波调理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萃取V- 称量法可以准确测定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量;主体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均影响硅油在头发上的吸附;香波的调理性随着硅油在头发上沉积量的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分散剂对高效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采出水水量的日益增加,有效的含油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开发势在必行。高效吸油树脂是一种自溶胀型的吸油材料,本文以甲基丙烯酸长链酯为单体,MBA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效吸油树脂。着重研究了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以PVA为分散剂时可取的较好的吸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为大宗食用菌,为提高杏鲍菇利用率,开发杏鲍菇休闲食品,研究前处理工艺对真空油炸杏鲍菇品质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主要考察了切片方式、切片厚度和漂烫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方式影响显著,脆片的脆度和含油量都与切片厚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2mm为较佳厚度,与L值呈现负相关关系;漂烫可灭杏鲍菇脆片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褐变,较佳漂烫处理方式为95℃、90s。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不同颗粒度的纯铁铁粉为研究对象,进行气体渗氮.通过各种渗氮条件下的氮化实验,系统地研究了颗粒度对纯铁氮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气体氮化实验中,纯铁铁粉氮化后所形成的氮化物的相组成及含量与颗粒度有关,细化后的铁粉由于表面能及晶界、位错等缺陷的增加,为氮原子的渗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粒径减小为原来的1/10后,临界渗氮温度可以至少下降50℃,并且相同温度下的渗氮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国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729-6733
当前应答器传输模块解调应答器报文采用传统的非相干解调法和相干解调法,非相干解调法简单易于实现,但抗干扰性能差,难于解决接收信号的相位延迟的问题。相干解调法抗干扰性能好;但要求设置与发送设备中的高频信号载波同频同相的本地参考载波,实现起来过于复杂,且影响解调的速率。为了解决这些不足,尝试在应答器传输模块中引入通信领域先进的自适应算法对应答器报文2FSK信号进行解调,运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解调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解调算法能较好地解决传统解调算法存在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解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改善增强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性能,探讨了预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A-151处理和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别提高到92.6Mpa和78.0Mpa,在45℃、5%Na0H 溶液中加热0.5h后,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最大.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传统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和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CORDIC)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就如何选择CORDIC算法的参数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推导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并行流水线结构CORDIC算法的正弦信号发生器,在QuartusⅡ和Modelsim平台上综合和仿真表明,时钟频率可达205 MHz,误差在10-5数量级。给出了FPGA设计的具体过程,软件仿真结果和硬件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