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温州一体化平台数据资料、温州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资料等,本文对2019年4月23—24日平阳县连续强冰雹天气过程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200 hPa西风急流、850 hPa西南气流的天气背景下,探空的0℃层高度和-20℃层高度均十分有利于冰雹在雷暴单体中的维持和增长;常规多普勒雷达产品回波反射率因子表现出十分典型的超级单体雷暴回波特征,出现了三体散射回波;双偏振雷达的ZDR、KDP等参量能有效地提高对冰雹的识别能力,HCL产品能直观地识别出粒子形态,对降水粒子的种类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产品以及日本传真图等,诊断分析2017年2月20-21日三门峡市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得出三门峡市冬春交季强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有利天气形势,以及在雷达反射率因子等产品上的指示特征。结果表明,700h Pa上偏南急流和850h Pa上偏东急流天气形势配置,是三门峡市这次产生暴雪的关键;春季在贝湖附近有1048h Pa以上的冷高压中心,是三门峡市出现寒潮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欧洲数值预报可靠;日本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在这次暴雪天气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SA雷达基数据编写程序对降水量进行反演。从SA雷达基数据中得到反射率因子Z,利用反射率因子Z和降雨率R的关系,并根据经验公式利用C++编写程序反演降雨量;并在MFC编写界面上利用不同颜色绘制降水强度及范围。本设计对反射率、降水强度利用不同色表在MFC界面上进行显示,对SA雷达基数据进行了初步应用,使其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6h分析资料、三门峡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14年8月30日区域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低空急流建立和维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和位势不稳定条件。2西伯利亚冷高压分裂南下的小股冷空气与东北高压扩散的东路冷空气在豫西合并,是导致强降水出现的地面最直接的影响因子。3与夏季常见暴雨、特别是强对流相比,此次过程中垂直速度较弱,但是由于较长的持续时间,使得累计降水量达到暴雨。4高低空气压场的合理配置加强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对流的发展和持续提供了动力条件。5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与强降水有很好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辐散区对降水的开始、结束的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6雷达回波的强度场和速度场,结合乡镇雨量的实况,对预警信息时效的提前是非常有指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冯彩金  纪凡华 《河南科技》2023,(10):106-109
【目的】通过研究聊城出现的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揭示天气成因,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方法】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雷达产品出发,对该次极端降水过程进行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低层大气有顺时针的垂直风切变,强暖平流,为此次聊城暴雨发生提供有利的水汽和能量供应,主要影响系统为副高边缘的西南急流和暖式切变线。通过雷达产品分析,聊城市在云顶亮温最低的中部地区,云团合并、亮温梯度最大的南部地区,产生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暴雨预报预测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天气图、乡镇雨量站等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5月25-26日河南低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主要是由低空低涡东北移引起的。强降水的落区与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和中、低层切变线的位置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负中心和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区是水汽辐合最强的区域,对大暴雨的落区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借助闪电定位网资料、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浙中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的地闪活动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地面大气电场的变化曲线与地闪次数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与地闪的电流强度没有关联性;地闪的移动和次数与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的强回波(>30d BZ)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较好的一致性;MCS成熟和消散阶段表明ET能较好地反映雷暴活动的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8.
叶东 《河南科技》2013,(9):168+176
2008年7月15日,新乡市西北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的持续时间较短,降水空间集中,为多年罕见,本文利用MICAPS,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和自动雨量站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此类降水过程的预报经验,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是受西风槽和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共同影响,并配合中低层弱冷空气入侵所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再加上地面的西南倒槽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使得底层空气快速饱和,由于强盛的副高的阻塞作用,冷空气堆积、发展,形成了此次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9.
结合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人工影响天气过程,综合卫星、雷达、探空、雨量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情况,为今后在内蒙古地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主要受高空冷涡的影响,低层切变明显,高低空配置对降水过程十分有利;多资料集合预报能很好的把握增雨过程的时间段及落区,云层具有很好的可播性,整个降雨过程十分适合催化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乡市辉县国家自动气象站布设的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观测数据,对2021年5月20日新乡市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雹过程雨滴占了绝大部分,达到了99.68%,而冰雹仅占降水总粒子数的0.32%,最大冰雹直径达到14 mm,冰雹数浓度和雨滴数浓度变化具有一致性;(2)降雹主要分为两个高峰期,分别在16:49附近和16:55附近,两个时刻的瞬时粒子谱均为单峰分布,峰值直径为0.6 mm;(3)Gamma最小二乘法、阶矩法对整个过程实际粒子谱分布的拟合效果都比较好,整体上曲线吻合度较高,M-P拟合冰雹谱的相关系数为0.96,冰雹谱满足指数分布;(4)实际降雹过程中,粒子下落末速度差异较大,冰雹的动能通量在直径10 mm时处达到峰值,近乎中等大小的冰雹的动能通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武汉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课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场馆设施、师资力量等情况的调查研究,找出制约本地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稀土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系统收集已有资料及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稀土农用的研究进展与意义,并对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农用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大学中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岗位工作的职业化、人才聘任的区域化、任用方式的民主化、岗位要求的专业化将是我国大学中层党政管理者任用工作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从现行会计制度中有关负债购置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高校预、决算管理和会计信息表述等造成的负面影响人手,借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提出新的负债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思路,以使账务处理的结果能全面、真实反映高校的资金运动状况和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20.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除污染技术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持久性有机物、内分泌干扰物和"三致"物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逐渐发展起来的臭氧多相催化氧化技术,是利用金属及其氧化物的表面特性强化臭氧分解水中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回顾了近二十年来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催化臭氧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与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及贵金属催化臭氧氧化相比,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按照二氧化钛、锰氧化物、铁氧化物、钴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锌、其他单一金属氧化物和多组分掺杂金属氧化物等顺序对其催化臭氧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催化臭氧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