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污染问题一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焦点之一,利用生物技术方法降解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成为热点.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具有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C2为出发菌株,经过15 W、254 nm、20 cm处紫外诱变(UV)120 s及0.8%的硫酸二乙酯(DES)于37℃诱变40 min的复合诱变,进行筛选,获得高效降解亚硝酸盐菌株UV6-DS2,相对于出发菌株,在400 mg/L亚硝酸盐的环境下,经12 h降解后,亚硝酸盐的降解率由92.8%提高到97.8%,探究其于食品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将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分别接种在A1-A8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将这三种菌长势良好的几种培养基进行综合对比,拟设新培养基A9-A12进行二次筛选,得到A11是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培养基.A5和A12为植物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短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是A12.  相似文献   

3.
利用从水煮笋漂洗液中分离的一株植物乳杆菌对水煮笋漂洗液进行发酵酸化处理,试验探讨了补充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酸的影响.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于20 ℃温度条件下对水煮笋漂洗液接种酸化的适宜条件为:m(竹笋)∶m(水)=1∶1.5,w(植物水解蛋白)=0.1%,w(蔗糖)=2%,w(接种量)=2%.酸化18 h,漂洗液pH降至4.18,比自然发酵酸化大大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4.
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MA2发酵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Kefir源植物乳杆菌MA2喷雾干燥法制备发酵剂的工艺进行初步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保护剂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保护剂的配方为:谷氨酸钠20,g/L,海藻糖50,g/L,乳糖50,g/L,脱脂乳100,g/L.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喷雾干燥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喷干最适条件为:进口温度151.63,℃,进料流量62.07,mL/h,保护剂与菌泥比例(g∶L)3.38∶1.按上述条件得到干菌粉的活菌数为2.11×109 g–1.4,℃冷藏保存半年后活菌数仍能达到1.02×109 g–1,凝乳时间14,h,胆固醇移除率32.0%,为实现乳酸菌发酵剂的高效生产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6.
使用MRS培养基从泡菜中分离出的菌株经接触酶实验,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淀粉水解实验和革兰氏染色镜检鉴定该菌株是植物乳酸杆菌,该实验为研究乳酸菌催化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的产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乳杆菌的产酸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该菌株的产酸速度快, 转入培养基后pH即快速下降, 在32h时pH趋于稳定; 属于同型乳酸发酵; 在起始pH为6.0时发酵及产酸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具有抑菌活性植物乳杆菌产细菌素的稳定性,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细菌素粗提液,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在温度、pH、酶及紫外线4种不同因素的处理下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植物乳杆菌细菌素仍具有抑菌性。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在121 ℃高温处理30 min后仍存有81%的抑菌活性;在pH 3.0~8.0内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在pH为8时仍保存69%的抑菌活性;在经由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及蛋白酶K的处理后,抑菌活性分别保留84%、98%、67%、91%、88%和98%;在经过紫外照射2 h后,该细菌素依然保留83%的抑菌效果。说明植物乳杆菌细菌素抑菌性较稳定,食品防腐剂可作为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化学合成类食品防腐剂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类具有开发与应用前景的生物源食品抗菌剂。本研究以中国传统酸菜为原料,通过抑菌试验、生理生化鉴定与16 S rDNA测序技术筛选出一株产抑菌物质的植物乳杆菌FZU122。采用醇沉、葡聚糖凝胶色谱柱与HPLC分离、纯化并结合抑菌试验由该菌株发酵液中获得一种高纯度抗菌物质。基于纳升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该抗菌物质是一种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ARLGLPVHVV,分子量1059.6553,带2个正电荷,将其命名为Plantaricin-fzu 122。抑菌实验结果显示Plantaricin-fzu 122对大肠杆菌、鼠伤沙门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综上所述,Plantaricin-fzu 122是一类可用于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生物防腐剂。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对灰树花菌株Gr1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经过粗筛和精筛后,从50株诱变株中选出两株多糖含量和产量明显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Gr1a和Gr1g,其产量分别为1.74%和1.62%,多糖质量含量(w)分别为11.67%和12.01%.经过摇瓶试验以及发酵试验,两株诱变菌株Gr1a和Gr1g菌丝得率和多糖含量都很稳定,表明所得突变株是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产、高多糖含量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1.
对植物乳杆菌突变株RS2 2的发酵条件做了优化, 在25 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实验, 使菌株RS2 2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产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细胞抽提液比酶活达到24.6U/mg.利用DEAE离子交换、 疏水层析对酶的纯化进行 了研究, 最终酶的纯化倍数为49.1, 比活力达1 208.6 U/mg,初步确定了LDH的纯化路线.  相似文献   

12.
对实验室从西藏灵菇中筛选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YW1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以胞外多糖产量作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18h、碳源为乳糖(质量浓度为15g/L)、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5g/L)、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3%、pH值为6.0。直观分析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主要发酵因素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pH值、接种量,响应面法优化其较佳值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3.50g/L,接种量为2.70%,pH值为6.27。验证实验表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得到植物乳杆菌YW11胞外多糖产量为131.26mg/L,与理论预测值(129.915mg/L)相接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设计联用的方法,筛选优化植物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真空冷冻干燥的保护剂配方。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脱脂奶粉、麦芽糖和谷氨酸钠3种保护剂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菌种对冷冻干燥环境的耐受能力。以细胞存活率为响应值,混合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脱脂奶粉7.06%、麦芽糖6.46%和谷氨酸钠6.70%,植物乳杆菌冷冻干燥存活率达到92.95%,凝结芽孢杆菌的冷冻干燥存活率达到94.1%。  相似文献   

14.
紫红曲的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紫红曲原生质体进行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诱变,实验表明,采用紫外线(UV)照射60s,可获得高产突变株,该突变株M1-1的红曲色素产量是亲本株的红曲色素产量的2.27倍,说明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是简单易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应用于牦牛酸乳发酵的乳杆菌,研究了8株野生乳杆菌在脱脂乳体系中的生长和产酸特性,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单株发酵脱脂乳酸乳的挥发性风味组成,从中选取了4株既可快速产酸又能产生特色风味酸乳的乳杆菌,并结合感官分析评价单株发酵牦牛酸乳的挥发性风味特性。结果显示,风味喜好度高的牦牛酸乳含有较高的酯类、醛类物质,其中酯类质量比在9.82μg/kg左右,醛类物质质量比在174.64μg/kg左右;酸类、醚类、醇类物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酸类物质质量比在366.51~495.84μg/kg,醚类物质质量比在5.05μg/kg及以下,醇类物质质量比在1.42μg/kg及以下。全脂牦牛乳凝乳时间长,在发酵过程中脂肪易被酯解生成膻味物质即中短链脂肪酸、部分酮类等;因此,产生较高含量的果香类物质如酯类、醛类和较低含量的膻味物质的发酵菌株将有助于提升牦牛酸乳的品质,在牦牛酸乳制品的生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饲用复合酶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UV诱变复合酶产生菌黑曲霉筛选得到一突变株JW001,该菌株可同时发酵产生高活力的多酶系,其中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8 379 u/g和6 472 u/g,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22%和92%.优化确定了曲盘固体发酵工艺,并进行了复合酶动物应用试验,试验表明黑曲霉JW001菌株发酵生产的饲用复合酶制剂对不同畜禽均有很好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7.
1999年5~8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金藻、蛋黄、冰冻轮虫、酵母、虾片、日本产对虾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等饵料进行分组投喂培育长毛对虾幼体,结果表明:金藻、冰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各期幼体培育时的饵料,具有较好的饲效.  相似文献   

18.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普通小麦面包、普通燕麦面包(含质量分数为20%燕麦粉)、燕麦酸面团面包(用10%燕麦酸面团取代燕麦面包中10%的燕麦粉)以及燕麦酸面团冷冻干燥(冻干)粉面包(用10%燕麦酸面团冻干粉取代燕麦面包中10%的燕麦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考察植物乳杆菌燕麦酸面团发酵剂及其冻干工艺对面包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57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醛类、酯类、酮类、脂肪烃类,以及一些芳香族和杂环类化合物.醇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芳杂环类、醛类和酸类物质.与普通小麦面包相比,添加燕麦粉面包的风味物质种类更多;甲苯、庚醇、1,3-丙二醇二乙酸酯、辛酸共同存在于3种燕麦面包中,而在普通小麦面包中未检测出.冻干过程中会丧失一些风味物质或风味前体物质,与燕麦酸面团冻干粉面包相比,燕麦酸面团面包中含有一些独有风味物质,分别是双乙酰、2-戊酮、庚酸乙酯、2-乙酰基噻唑、香叶基丙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