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竞走教学中的技术教学与素质训练、用力方法和自我肌肉感觉等关系做了探讨和详细的论述。还对竞走运动员的步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运用三维DLT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20km竞走比赛的前6名运动员在6、10、16km 3处各1个复步动作共6个单步进行解析,通过对解析的具体参数进行运动学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女子竞走项目在竞走技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运用的是步长较短,步频较快的技术风格,第一名运动员重心平均速度最大,下肢机械能的能量使用效率高.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存在着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和头顶点垂直位移偏高,踝关节蹬伸幅度小,蹬伸不充分,两大腿最大夹角小的现象.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减小身体上下起伏幅度,增加踝关节蹬伸幅度和两大腿最大夹角来提高竞走速度,特别应注意头顶点垂直位移要减小.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在训练中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步频与步长的关系,二是要不断提高跑的速度耐久力,三是要突出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4.
杨春  姚保兰 《科技信息》2011,(30):330-330
1.步长与步频 在世界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国对田径项目的科研也同时在加紧进行着。在短跑训练中,步长和步频究竟哪一个环节对短跑成绩的影响大这个问题,我国田径界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一直在探讨着。我国研究人员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中往往忽视了我国运动员整体的生理、机能、形态、素质及技术条件等环节,大量的研究报告结果只是在单纯地从部分测试数据上与国外部分优秀运动员的步长步频进行比较,提出要么发展步长、要么发展步频。  相似文献   

5.
沙铁柱  郑志磊 《科技信息》2010,(9):178-178,417
通过对威海体校运动训练专业一名百米男子运动员步频、步长指数的测量与研究,找出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并且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可行的训练方法,促进运动员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并结合专项特点,对影响女子运动员百米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检查性指标,建立女子百米运动员各项身体训练发展水平的模型.结果显示:(1)评定女子优秀百米运动员的5项检查性指标--行进间30 m、步长指数、步频指数、立定十级跳远、300 m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最为密切.(2)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用来预测我国女子健将、一级水平百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短跑放松技术的意义在于它能改善影响步长、步频的诸多因素,它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步幅和步频产生影响,从而使运动员跑出尽可能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正>短跑是一种近于人体生理极限的运动项目,它受人体生理、解剖、心理和运动技术等诸因素的制约.就技术而言,决定短跑成绩最主要的因素是步频与步长.但是,这二者究竟谁对短跑成绩影响大,对此,曾有过许多论著,有说步长第一重要的,也有说步频第一重要的,还有说二者同等重要的.众说纷云,使得人们在短跑教学和训练中对改进技术、提高成绩无所遵从.本文旨在探求在短跑速度发展中步频与步长二者之关系,  相似文献   

9.
竞走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通过对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分析,从训练角度来探讨竞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筛选出了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100m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指标,建立了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并结合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理学、系统论和控制论以及专项特点,对影响女子100m成绩的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评定我国女子优秀100m运动员的五项检查性指标是行进间30m、步长指数、步频指数、立定十级跳远、300m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最为密切;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用来预测我国女子优秀百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建立的我国女子优秀百米运动员身体训练综合发展水平、身体训练水平发展均衡程度、身体训练综合发展水平与专项运动成绩相适应程度的3种评定方法和评定标准为综合评定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随机行走算法加速策略在处理大规模电源网络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的随机行走加速算法. 首先, 基于不同节点数目和阈值大小的实验对比, 分析传统随机行走加速算法和变步长随机行走加速算法的时间效率, 并证明变步长随机行走加速算法使电源网络分析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其次, 证明随机行走算法具有空间局部性特征, 能进一步使运行空间得到释放. 通过对不同规模电源网络进行实验验证表明, 该方法能使算法运行空间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随机行走算法加速策略在处理大规模电源网络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的随机行走加速算法. 首先, 基于不同节点数目和阈值大小的实验对比, 分析传统随机行走加速算法和变步长随机行走加速算法的时间效率, 并证明变步长随机行走加速算法使电源网络分析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其次, 证明随机行走算法具有空间局部性特征, 能进一步使运行空间得到释放. 通过对不同规模电源网络进行实验验证表明, 该方法能使算法运行空间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复杂环境下变步长精准测量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矢量测距和惯性传感组合的精准步长计算算法;针对基于惯性传感组合的步长测算精度受佩戴方式和系统运行时间影响以致无法实现行人步长精准测量和长航时精度保持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足间模型与零速检测联合步长算法。根据行人行走时足部轨迹模型构造足间步长模型,得到准确的步长计算公式;根据足部惯性传感器运动特征进行零速检测并触发UWB测距,结合陀螺解算角度和足间模型公式计算得到步长。实验表明,提出的步长估计算法精度可达98.20%,与传统步长算法相比,误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频分析的步态模式自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路况和运动模式下的高维、非线性、强耦合和高时变下肢加速度信号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步态模式自动分类方案.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运动时小腿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切面的加速度信号,利用五阶Daubechies小波基对其进行特征提取,并采用线性判别式分析进行降维,最后利用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对得到的精简步态特征进行模式分类.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分类器的总体分类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个别步态分类可达到100%,验证了特征提取和降维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熵的源定位方法能够实现气体源定位,在污染源监测等场景中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该算法的研究对运动集的方向和步长大小缺少相关分析。为提高源定位效率,首先,对该算法的运动集进行扩充,为机器人提供更多行走的方向,有效地缩短路径;其次,在此基础上加入自适应步长的机制,使机器人根据搜索过程约束自己的步长,节约时间,从而提高源定位的性能;最后,通过在有无障碍物的两种场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源定位效率。  相似文献   

16.
谭拥  余成波  张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0):4092-4097
针对运动过程的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信号易受到运动伪影的干扰,使得心率测量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加速度的对数归一化变步长自适应滤波(log-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Log-NLMS)算法.该算法利用角速度对加速度进行卡尔曼滤波修正,去除重力分量.然后将修正后的加速度作为对数归一变步长自适应滤波的参考信号,滤除PPG信号中的运动伪影,最后利用谱峰追踪估计心率.结果表明:该算法估计心率的平均绝对误差较传统算法平均降低了1.4次/min,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1.55%,可见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运动伪影的干扰,获得更为准确的心率.  相似文献   

17.
在旋转步进电动机的步进运动分析中,转矩星形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直线步进电动机可以看成是由旋转步进电动机演变而成的,因此借鉴旋转步进电动机的分析方法,引入转矩星形图,简明直观地分析计算了各种供电方式下,直线步进电动机步进运动时的动子齿运动和电磁力变化情况以及静态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后蹬跑练习的技术和短跑途中跑后蹬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后蹬跑练习的动作速度,起始状态和后续特点与现代短跑技术的差异较大.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改进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而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产生一定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观测表明,大中城市的行人交通呈现复杂多变的性态.最近,作者经缜密策划,组织了两组行人交通实测,获得了各类实测数据,包括步速、步幅和步频等.该文描述这些实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由此概述我国大城市的行人交通特征.实测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行人的基本数据与国外的情况略有差别,但步速、步频的分布同为Gauss分布,平均步速为1.24m/s,平均步频为1.96steps/s.这些实测结果完善了国内行人交通特征的基本数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偏瘫步态的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偏瘫步态相比,正常步态具有三个特点:1)脚步的稳定性,2)步长适当,3)耗能最小。在临床诊断中,基本的分析方法是将病人步态与正常步态作比较。用作者自行研制的由红外光点运动分析子系统和三维测力子系统组成的步态分析系统,对正常人和偏瘫病人的步态进行了检测。在一个步态周期中,地面对人脚作用力以及膝关节角度的变化情况,可用于评定偏瘫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