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黄三角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池塘网箱养殖的适宜密度,并估算池塘生态养殖容量,以体重为400 g的实验鱼为研究对象,在5 m×5 m×1 m浮式网箱中进行了84 d的养殖实验(300、400、500、600尾/箱).结果显示:(1)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实验鱼的末均重、增重率(WGR)、特异增重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均先升后降,400尾/箱和500尾/箱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 0. 05),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饲料系数(FCR)、单位体重粗蛋白排放量(PDP)先降后升,400尾/箱和500尾/箱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 05);分别以WGR、SGR、PDP为评价指标,25 m3网箱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最佳密度分别为450、439、453尾/箱.(2)以非离子氨排放标准为评价指标,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最佳生态养殖容量为2 441~2 611尾/km2.(3)以凯氏氮排放标准为评价指标,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最佳生态养殖容量为1 406~2 109尾/km2.结合黄三角地区池塘现状,推荐网箱养殖密度为450尾/箱,适宜放置的网箱数量为6~9只/km2(4~6只/亩),生态养殖容量为1 758~2 526尾/km2.  相似文献   

2.
为突破广西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工厂化健康育苗的技术瓶颈,提高广西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人工育苗成活率和育苗质量,开展适合于广西地区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工厂化健康育苗技术的研究。本研究明确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所需的适宜的光照强度、水体盐度、温度、溶氧和氨氮含量等水环境因子,探讨了生物饵料营养强化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 000~3 500lux,水温28~31℃,盐度28‰~31‰,水体的溶氧量6 mg/L的育苗条件下,石斑鱼鱼苗生长情况良好,育苗成活率达到10.5%,幼鱼平均全长25.5mm。试验还表明,对生物饵料进行营养强化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育苗成活率。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广西海水养殖业良种化进程、促进广西地区石斑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验1为探讨江蓠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封闭养殖水体(6.0 m×6.0 m×0.5 m)的原位修复效果,以珍珠龙胆石斑鱼(714 g)单养为对照组,以江蓠(14.00 kg,777.78 g/m3)和珍珠龙胆石斑鱼混养为试验组,对养殖水体的硝酸盐(NO3--N)、亚硝酸盐(NO2--N)、氨氮(NH4+-N)、总氮(TN)、...  相似文献   

4.
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宿主健康紧密相关,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为分析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和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肠道细菌组成及其与养殖环境菌群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两种鱼肠道和养殖水...  相似文献   

5.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有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OGNNV)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32a-MC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证实了重组大肠杆菌融合表达了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提取的包涵体中融合蛋白含量占60%以上,经柱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莫顿神经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以期尽早为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7例趾间神经瘤的Morton结节超声显像特征,包括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有无回声增强、受挤压后移动情况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超声显示结节边界清晰,椭圆形低回声,不伴后方回声增强,受挤压后结节可上下移动,同时伴有瘤体内血流信号增加,这是莫顿神经瘤超声的主要表现.结论莫顿神经瘤超声征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指标,超声影像检查对莫顿神经瘤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短期安全性和中和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动物短期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用大剂量(每头10~25个免疫剂量单位)猪瘟弱毒苗注射犊牛、成年奶牛、怀孕母牛和牦牛后,对体温、食欲、生产性能及妊娠牛的胎儿均无不良影响,微量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成年奶牛每头注射6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50%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每头注射10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83.3%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小牛每头注射3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50%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抗体产生的滴度与免疫剂量成正比,上述结果表明用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痛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