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7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7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5例,叶外型2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2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删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21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83%)高于普通CT检查(59%)。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可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CT在国内的日益普及,对传统的依赖脊髓造影诊断腰间盘病变的方法更多地被CT所替代。本组病例来自我院1992年至1998年行手术治疗的68例腰间盘病变的病人,其中52例行CT和脊髓造影双重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68例中,男36例,女32例。平均20~64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20年。腰痛伴一侧腿痛49例,腰痛伴双侧腿痛者19例,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1252例经CT和脊髓造影双重检查,16例单纯行CT检查,其中单个间盘病变59例,两个间盘病变8例,三个间盘病变1例。1.3脊髓造影方法常规腰穿后取脑脊液数滴,然后注入76%,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对照,结果:经手术、病理、刮宫、CT等其他临床资料证实407例,诊断符合率92,1%.结论:超声检查急腹症迅速、可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该视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探讨低张口服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MSCT诊断价值。随机选取近2年来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64例行低张口服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MSCT(小肠造影MSCT),64例行常规腹部CT检查,对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小肠造影MSCT及常规腹部CT检查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研究组的检出率为68.75%,对照组的检出率为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张口服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MSCT为临床小肠疾病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超声、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0月甘肃省陇西县巩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48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行超声、CT、腹部X线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比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CT检查肠梗阻病因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在梗阻疾病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诊断符合率与超声检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检查与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梗阻部位、梗阻病因、肠绞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超声与CT联合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经 X 线、B 超与内镜检查,结合活检及手术病理,确诊结肠癌120例,其中12例属早期癌。X 线诊断符合率83%(100/120),内镜诊断符合率97%(110/120)。B 超诊断符合率67%(80/120),另外 B 超对108例中晚期结肠癌,周围脏器转移灶检出率为60%(65/108)。总结了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误诊、漏诊原因,有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强调将结肠双对比造影作为常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儿童肢体深部血管疾患较常见,而临床体格检查难以确定病变范围、深浅、与邻近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我院自1971年至1995年间共施行了32例儿童肢体深部血管疾患的造影检查,7例行动脉造影,25例行静脉造影检查,结果是造影剂显示病变清晰良好,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MRI或和CT征象,其中MRI检查8例,CT检查3例,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7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T2加权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多数信号不均,但号强度和分布取决于antoniA区和antoniB区的比例,2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弥漫性皮下软组织肿块,CT密度均匀1全恶性神经鞘瘤呈分叶状,密度明显不均。10例中与重要血管神经束相邻肿瘤6例,其中5例行MRI检查的良性神经鞘瘤均清楚显示相邻血管神经束,1例行CT检查的腹股沟恶性神经鞘瘤其血管神经束受累,显示不清。结论:MRI或CT对判断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来源及其定位有重要价值,术前MRI或CT检查可减少术中对重要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美蓝通液并阴道后穹隆穿刺术在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中的诊断符合率及优缺点.方法 用美蓝通液并阴道后穹隆穿刺术(DHPV)和单纯输卵管通液(MHB)对180例不孕患者行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其中50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腹腔镜下美蓝通液(LSH)对照检查.用LSH评价MHB、DHPV、HSG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22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21例,成功率99.18%;冠脉正常31例(25.41%);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8例(31.15%),其中37例经桡动脉完成;11例为门诊患者,当日离院回家,占9.02%。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术及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点血肿、动脉瘤、栓塞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病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只要方法得当,安全可行;经桡动脉途径是行冠脉造影检查尤其是门诊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贲门癌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比较。方法:65例经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全部行消化道造影,30例同时行CT检查,1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5例贲门癌表现为贲门区肿块影;CT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壁转移;MRI示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移。能清楚显示胃壁的多层影像MRI检查有88%(15/17),而CT为37%(11/30);MRI检查T分期的准确率为87%(13/15)。而CT为73%(8/11)。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贲门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有效的补充,能做出较准确的肿瘤TNM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但MRI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我院两年来经CT检查31例39个椎体的压缩性骨折病例。本资料研究表明椎体压缩性骨折形成椎管狭窄,椎管内游离碎骨片及附件骨折发生率较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CT扫描可较好地发现上述改变从而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三柱结构的稳定性分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进而可有效地指导治疗,手术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等。以及对预后的估计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作者认为CT扫描应成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尤其对;Ⅱ°-Ⅲ°以上压缩性骨折更应尽早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椎体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极高。传统X线平片仅能显示椎体压缩变形及脱位,不能很好显示椎管破坏程度及脊髓损伤情况。CT、MRI检查不但能显示骨折损伤程度、种类、椎管受累情况,MRI检查还能显示脊髓损伤、椎体骨挫伤、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管内血种等,CT、MRI联合应用是全面评价脊柱骨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1材料与方法1.1采集1995年5月~1998年5月三年间临床资料完整、影像资料完整、经手术、随访追踪观察的脊椎外伤性骨折的病例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5.5岁。交通车祸20例,高处坠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孤立型胸椎黄韧带骨化(OLF)并椎管狭窄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特点。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孤立型胸椎OLF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方法采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术与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按改良胸椎JOA评分,术前评分7—8分,平均7.7分。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3个月,参照Epstein所定标准:优6例,良2例,改善1例。术后胸椎JOA评分8—11分,平均10.2分。孤立型OLF临床表现复杂,仔细查体结合CT、MRI检查是诊断OLF的重要手段。通过三维CT确定骨化部位,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是治疗孤立型OLF并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48例腰椎间盘突出并发侧隐窝狭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5例经椎板间开窗术,19例经半椎板切除术,4例经全椎板切除术。术后随访37例,其中优22例,占59.5%,良11例,占29.7%,优良率为89.2%。笔者认为本病确诊需靠脊髓造影CT检查;手术以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为主。如此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不受损,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较经腹部超声在诊断输卵管炎症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输卵管造影证实的输卵管炎症178例,对其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炎症的总符合率为82.0%,而经腹部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为56.2%,两者具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超声可明确区分输卵管炎症的四个不同病理分期。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能使输卵管炎症的诊断准确率提高,同时还可提示输卵管炎症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CT扫描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的膀胱癌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2组,即T1-T3a期组和T3b—T4期组,比较超声及CT与各组临床分期的符合率,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其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T1-T3a期31例,T3b—T4期14例;超声对T1-T3a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77.4%)较CT(66.7%)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05),CT对T3a-T4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92.9%)较超声(50.0%)高,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二维超声和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分期是互补的方法,超声对浸润较浅的病变分期较敏感,而CT检查对T3b期及其以上膀胱癌分期较敏感。综合利用二者对膀胱癌分期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例肺腺鳞癌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10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9例肺腺鳞癌患者的胸片及CT检查结果.19例有胸片,9例行胸部CT检查.结果:手术治疗8例.取出36个淋巴结均阳性.放、化疗11例.在镜下按两种肿瘤的任何一种必须占全部肿瘤的20%以上的标准诊断.本组按瘤内腺癌含量〈40%,40%~60%,〉60%分3组,结果〈40%6例,40%-60%8例,〉60%5例.影像学表现为周围型10例,中央型9例.单发18例,多发1例,9例中央型腺鳞癌合并肺不张大小平均4.50~6.60cm,10例周围型腺鳞癌肿块大小平均4.10~5.10cm.结论:据报道发病率大约占10%,发病率与分型标准、取材多少有关.认为瘤内腺癌成份与影像学所表现的肿瘤分型、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方法:对166例乳腺肿物吸出组织,经巴氏(Papanicolaou)染色,参照分级标准及良、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的形态进行了显微镜下早期诊断。结果:166例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9.76%、灵敏度84.81%、特异度94.25%。其中良性肿瘤69例,假阴性12例(12.77%);乳腺癌和高度怀疑有癌特征的97例,假阳性5例(6.94%)。结论: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准确、可靠、安全、经济等重点意义,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平片、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2例,叶外型2例(包括膈下1例).所有病例都有胸部正侧位平片及CT平扫、增强扫描,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DSA)检查.结果:患者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19例),囊性病变(5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20例),病变周围见肺气肿(4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为75%.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螺旋CT,尤其是增强螺旋CT加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曲面重建技术(CPR)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其它检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