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10(2):110-113
广告的功利目的使广告创作非常注重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创造并使之形成自身特征。与文学作品相比,广告意象美与意境美相对而言较为单一、直露,其营造手段常常是文字与非文字并用。 相似文献
2.
赵洁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Z1)
从远古至今,美的感受就是属于个人的感受,是别人所授予不了的。美术欣赏教育的目的是陶冶思想情操,积累和发掘审美感受和经验的。因此,美术欣赏教育更应注重于启发培养和发掘学生自身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3.
蒋国良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美与人生是个永久的话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通俗地分析了美的对象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 ,确证了美的产生和存在意义。美是人创造的对象 ,美与人生相伴相生 ,对美的追求 ,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生的审美理想影响着美的实现 ,人生之美 ,在于不断地创造美 ,美的实现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威廉·斯塔福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他的诗短小却意蕴深刻。"在黑暗中前行"是他最受欢迎的诗之一。本文从视觉,触觉和听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诗歌中的两组意象,死去的母鹿和活着的胎儿以及喧闹的汽车和静默的自然,从而揭示出对于自己无法挽救自然诗人在看似客观平静的叙述中藏着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5.
南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4):75-79
莲是受历代文人关注和喜爱的一种名花异卉,也是宋词中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词人对莲的物色美有全面而深刻的体认,从莲的叶、花、柄、莲蓬、莲子、藕的局部特征,到一株莲、一片莲的风姿,从莲的花香,到其叶、柄、藕的香味,从嗅觉到味觉,对不同环境诸如雨中、风里、月下的莲的神态等,都有出彩的描绘。体现出宋人怡情自然、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显示了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7.
辞章意象乃由意与象互动而形成。若着眼于某一种意来观察,可以发现它能透过多种不同的象来传达。这种互动模式表现在辞章作品中,即是一意多象。本文以思乡意象与闲适意象进行例析,除了能考察辞章具有一意可藉由多象来表抒的文学现象外,亦归纳出思乡与闲适在一意多象方面,较为典型的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8.
刘晓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6)
中性美是当今出现的一种新的审美潮流,这种审美潮流带来了新的审美转向。本文从中性美这种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积淀,探讨中性美出现的原因,以及在消费社会中带来的新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9.
10.
早期散文《笑》是爱与美的体现。主要从三方面: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加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1.
"韵味"与"幽玄"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核心的美学范畴和审美理想。由于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不尽相同,这两个范畴在形成发展、美学特征和审美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二者在共同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的共同理想上却有着诸多的相同及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13.
14.
蓝利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5)
文学创作的“陌生化”手法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无穷无尽的审美张力;陌生化使文学典型的欣赏活动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现象;陌生化使读者进入审美意境时看见更多的像外之像,读出更多的言外之意,听到更多的弦外之音;陌生化使受众在解读象征意象时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5.
方芝燕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3)
沃尔特·惠特曼深受爱默生超验主义影响,他把常人眼中只看作物质世界和物欲对象的大自然所具有生命气息、精神韵致和神性内涵揭示给人们,使大自然成为现实与灵魂之间的通道。同时,他热情歌颂精神与肉体,认为肉体同样是自然而具有神性。而这两个特点,就是其泛神论宗教思想的内核所在,主要通过其代表作《草叶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许辉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63-66
王维享有“诗佛”之美誉,华兹华斯被称作“湖畔派”之魂,二者都是各自所在时代自然诗人的杰出代表。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王维与华兹华斯都返回到自然之中,都到宗教之中去寻求心灵的慰藉,自然与宗教成为两位诗人解脱苦难的途径,这是相似之处。但王维与华兹华斯由于受到中西方不同宗教的影响,二者的自然诗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境界,即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其自然诗呈现出空灵之神韵;华兹华斯则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其自然诗呈现出神性之意味。 相似文献
17.
“美是文学的生命。”学生作文同样是以展现美、创造美为核心的。因此,改变传统观念,在批阅时变审视为赏析,尽可能地肯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作文的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20.
赵炎秋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33(1):15-19
蔡仪认为,“美是典型”,美在本质上与人无关。这些观点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美的规律”、“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自然”等论述是不一致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美既要符合“物种的尺度”,也要符合“内在的尺度”即人的尺度。因此,美无法排除人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说,“美是典型”这一命题应修改为“美是符合人的尺度的典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