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0,(4):29-29
对于日本人而畜,直到现在。能够熟练读出古汉语文章。还属于最高学问素养之一。短而精炼、信屈聱牙《论语》文体。反被认为适合作为幼儿语音教材。《论语》语音教材在日本社会中版本众多、流行广泛。用假名通读《论语》的教材介绍中这样说:“将人生智慧凝结为语言的《论语》。既是人生必需的教养.其文章也适合出声地读。  相似文献   

2.
论语与成语     
刘婕  孔琪 《科技信息》2009,(4):232-232
《论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其中有许多内容被后人频繁使用,逐渐发展成成语。文章从戍语的用途和意义为着手点,从学习、人的修养和人生体会三个方面对《论语》中的成语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论语》成语是在《论语》中能够找到明确来历和出处的汉语成语。《论语》成语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被频繁、广泛地使用。《论语》成语具有文言性、人文性、历时性、创造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它用最简洁的语码承载着最丰富的信息,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认知耗损,达到言简意赅、事半功倍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詹雪 《科技信息》2010,(22):I0157-I0157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亦是一部重要的教育指导书,它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孔子重要的教育观点。本文试从新的教育时代背景入手研读《论语》,探讨如何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当代影响最为深广的《论语》注本,注释简明扼要而不乏考证,翻译直白明确而不乏灵活,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便利,对《论语》和儒家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孔子的时代距今已2500余年,因而历代对《论语》中词语的解释时有见仁见智之处。就《论语·学而》中的"贤贤易色"、《论语·为政》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的阐释,拟与《论语译注》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表达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前人对《论语》词汇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关于《论语》的表情词,目前研究的不多。情绪词是指那些可以将人的情绪表现在脸色、面容上的词,比如喜、怒、哀、乐等词。本文选取《论语》中主要的、基本的情绪,根据它们在《论语》中出现的词义,对它们进行定量统计和分类,并对它们的词性进行分析,对研究《论语》词汇、窥视古今情绪的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中国的圣书 ,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事迹。本文从法的视角出发 ,论述了《论语》法思想的核心、主旨、司法观以及诉讼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语》全书20章,共只有511条简短的语录,用词1,550来个。但是,从汉以后的汉语词汇中能找到数百个来源于《论语》的词语,其中绝大多数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旗帜,被尊为“圣人”,诰封为“至圣文宣王。”《论语》则是孔子形象和思想的具体表述。从西汉“独尊儒术”,学者必先读《论语》方能治经,到唐开成年间刻《论语》于“十二经”中,再到宋代朱熹列《论语》为“四书”之首,《论语》的行情一直看涨,孺幼必读,科举必考。实际上,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论语》文化”,它对中国  相似文献   

9.
以经证经是指从经书中寻找证据来考释该经书中的词义或句意的一种训诂方法。运用以经证经的训诂方法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就是本《论语》之文来证《论语》,从《论语》中寻找证据来考释《论语》中的某些词义或句意。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论语》中的上下文语境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二是以《论语》正文中的训诂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三是以《论语》的用语之例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四是以《论语》的基本思想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到治国之道,小至日常生活。客观地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论语》。关于它的评价也都是仁者见仁:有人说它是圣人情怀,有人称它为王者之道,甚至有人传它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然而,笔者在读完这本书后也有一些冲动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即它的"修己治人"之学,笔者认为它是《论语》一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乡党》篇非后人伪造,其在《论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对孔子生活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来源的阐释。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着思想,这正是生活儒学所揭示的内容,即要回归生活的大本大源。以黄玉顺教授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的逻辑架构重新审视《论语·乡党》篇,不仅可以突破前人对孔子思想“形上——形下”的解读,而且亦可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原貌,这对于研究《论语》、准确解读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一部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本文结合《说文解字》、《马氏文通》、《汉语史稿》对《论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的用法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胡鸣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3):51-52,126
阮元《论语注疏》与朱熹《论语集注》是《论语》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集成本。阮刻本是宋十行本的重刻,宋十行本与朱注本几乎为同时期传本。然而,二者经文并非完全一致,体现在文本结构的分章与文本属性的异文的出入,此展现了宋代《论语》传本流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论语》文本的生成过程,阐述了《论语》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母体的诸多原因,《论语》的价值取向和它的特点。论述了《论语》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在与当时诸家学派的比较论争中,从形式到内容的形成积淀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试论马融     
马融是东汉的儒学大师,一生著述甚丰,曾著《三传异同说》,并为《孝经》、《论语》、《诗经》、《易经》、《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作注.时号“通儒”。但是,在人生的另一个方面,世人对马融的评价却颇有异辞,因为其为人不直,为官不公,为师不正。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丹徒丁卯桥附近出土的唐代《论语》酒令筹等一批银质器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唐代酒令的内容、制度及规范等文化意蕴。与一般酒令筹不同的是,唐代《论语》酒令筹成功引进了《论语》的精神元素,增加了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审美意境,从而使唐代酒令之苑绽放出一朵醇浓香逸的奇葩。《论语》酒令筹等一批银质器具的发现,对于推进考古学、文化学、文学、文献学、美术工艺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卢川 《科技信息》2007,16(8):99-100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论语》蕴藏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原则、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东汉赵岐《孟子题辞》记载,汉文帝时已置《论语》博士,说明汉初《论语》已经存在,陆贾《新语》、董仲舒《春秋繁露》及其对策对《论语》的引用也说明了这一点。《论语》在汉初已出现,汉初鲁学、齐学并盛,故在这一历史时间已存在鲁学《论语》、齐学《论语》了,只是期间《论语》无定名,从而也无《鲁论》、《齐论》之称。但无名而实存的《鲁论》、《齐论》比《古论》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一部先秦重要典籍,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文献材料。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成语有很多就来源于《论语》。本文试从形成方式、语法结构、词义演变等不同的角度对源于《论语》的成语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一般认为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的总概括,总评价,用宋人朱熹的话说就是:“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论语集注》)不过,“思无邪”一语,并不是孔子所自撰,而是他从《诗·鲁颂·駉》篇中借来的。宋人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都曾指出过这一点。今人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说得更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