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粘结石墨基固体润滑涂层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粘结石墨基固体润滑涂层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的作用机理,使用SRV 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粘结石墨基固体润滑涂层在微动试验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以及抗承载能力进行研究,对其磨痕形貌和对偶转移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粘结石墨基固体润滑涂层的磨损率随着试验载荷和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摩擦因数随着试验载荷增大而减小,随摩擦速度增大而缓慢增大;在微动摩擦过程中,高载高速可以促进高质量转移膜在对偶表面形成,从而使得粘结石墨基固体润滑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承载能力和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金属陶瓷涂层的材料和加工成本,使其在更大范围内替代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电镀硬铬(EHC)涂层,本文将不同比例的Ni60与WC-10Co4Cr相混合,并采用HVOF喷涂工艺分别制备了5种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研究了这些涂层的显微组织、基本性能和滑动磨损性能,并将其与EHC涂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有HVOF喷涂工艺制备的Ni60/WC-10Co4Cr涂层都很致密(孔隙率小于1%),随着WC-10Co4Cr比例的增加,Ni60/WC-10Co4Cr涂层的硬度从688.3 HV0.3增加到1 203.4HV0.3,磨损率由2.75×10~(-5) mm~3/N·m降低到7.29×10~(-7) mm~3/N·m.并且,所有HVOF喷涂工艺制备的涂层和与其配对的摩擦副的磨损率以及磨擦系数均低于EHC涂层,表现出良好的抗滑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45钢表面制备了Mo涂层,研究了Mo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并考察了涂层与GCr15球对摩时在常温至300℃时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制备的Mo涂层较致密,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的平均硬度为329.0 HV.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涂层的摩擦因素和体积磨损率均逐渐增加.Mo涂层在室温和300℃时的摩擦因素分别为0.52和1.14.涂层在300℃时的体积磨损率为11.2×10~(-5)mm~3/N·m是常温下的5倍.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等离子喷涂Mo涂层的层间剥落、氧化和粘着磨损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4.
CeO2对等离子喷涂Cr2O3涂层组织和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Cr2O3材料中加入不同含量的CeO2添加剂,探讨了稀土对等离子喷涂Cr2O3涂层组织、抗拉结合强度和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CeO2可以提高Cr2O3涂层的致密性、抗拉结合强度和耐磨性。在滑层磨损条件下,Cr2O3涂层的磨损为疲劳磨损,CeO2的加入不会改变涂层的磨损失效机制。涂层的耐磨性与涂层的抗拉结合强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镍基碳化钨喷焊涂层组织与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技术分析了氧乙炔火焰喷焊WC 增强镍基自熔性合金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并采用湿砂橡胶轮式磨粒磨损实验机对该涂层、镀铬层以及Q235钢进行了抗磨粒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喷焊层的结构为在γ-Ni 固溶体基体上较均匀的分布着颗粒较粗的WC粒子和弥散分布着大量细小的碳(硼)化物硬质相,这些细小的硬质相主要是Cr7C3,Cr23C6和Ni3B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镀铬层和Q235钢的磨损失重分别为喷焊层的1.86倍和29.8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激光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已失效的高温球阀基体材料上制备Al2O3-TiO2与WC-Co金属陶瓷涂层,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涂层的耐磨粒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磨损表面及其相组进行分析,并采用维氏显微硬度计、WE-50型液压拉伸验机和箱式电热炉对涂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及抗热震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l2O3-TiO2金属陶瓷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可以用于失效高温球阀的再制造.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频感应技术对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的预制涂层进行感应重熔处理,采用OM、SEM、XRD、显微硬度计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重熔前后涂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研究了高频感应重熔对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及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经感应重熔处理后,结合界面形成了明显冶金结合,涂层组织结构显著细化,并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晶粒形态,界面附近区域取向生长特征明显.重熔前涂层硬度自内向外呈下降趋势,而重熔后涂层表现为自内向外略为增加趋势.相对于预制涂层来说,感应重熔处理后涂层摩擦系数增大,而耐磨性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激光技术对高速电弧喷涂FeNiCrAl涂层进行重熔处理.分析了重熔前后涂层的组织结构、物相成分、显微硬度与断裂韧性.结果表明:重熔后,喷涂层片层状堆叠结构与孔隙得到消除,组织结构变得均匀、致密,涂层与基体由机械结合变为冶金结合.喷涂层物相主要有α-Fe及金属间化合物AlFe3,AlFe和Al0.4Fe0.6,重熔后,生成了新相Fe-Cr,[Fe, Ni]固溶体和碳化物NiC○x.重熔后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7.79GPa,约为基体硬度(2.5GPa)的3倍,约为喷涂层硬度(6.0GPa)的1.3倍.载荷为4.9,9.8N时,喷涂层的压痕尖头出现裂纹,涂层平均断裂韧性为1.20MPa·m1/2,载荷为2.94~9.8N时,重熔后涂层的压痕尖头均没有观察到裂纹. 相似文献
9.
以WC涂层在飞机起落架的应用作为研究背景,对300 M超高强钢基体上电镀硬铬和超音速火焰喷涂WC-17Co和WC-10Co4Cr涂层的疲劳及与Al—Ni—Bronze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WC涂层300 M钢的疲劳寿命与无涂层300 M钢的疲劳极限和过载下的疲劳寿命相当,WC涂层对300 M钢的疲劳寿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电镀硬铬使300 M钢的疲劳极限降低120 MPa,疲劳寿命则降低70 %~90 %。疲劳失效分析表明, WC涂层中的疲劳裂纹在界面上发生偏斜,转向沿界面扩展,因此对基体的疲劳寿命没有影响;而电镀硬铬中的的疲劳裂纹扩展到基体表面,显著降低基体的疲劳寿命。10#航空液压油润滑下涂层与Al—Ni—Bronze合金的摩擦磨损表明,与电镀硬铬对磨时,Al—Ni—Bronze合金发生明显的磨损,同时因质量转移而导致电镀硬铬的质量显著增加;而WC涂层仅略有失重,相应地Al—Ni—Bronze合金的失重仅为与电镀硬铬层磨损失重的1/50~1/100。WC涂层与Al—Ni—Bronze合金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电镀硬铬与Al—Ni—Bronze合金的磨损机理主要为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对WC—Co热喷涂中温烧结涂层/GCr15摩擦副作了滑动摩擦试验,观察分析了磨痕显微组织,并对WC—Co热喷涂中温烧结涂层的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情况下,WC—Co热喷涂中温烧结涂层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磨损过程,WC涂层具有与GCr15相当的硬度和耐磨性.WC—Co热喷涂中温烧结涂层的磨损机理为脆性微剥落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1 MeV电子束入射情况下卫星模型的抗辐射涂层设计,采用M-C(蒙特卡罗)方法,使用PENELOPE软件包模拟1 MeV电子束入射多层平面模型及小球模型的实验,并编写一系列输入文件、材料文件、几何文件等用户程序,观察在平面及小球各层内的能量沉积情况以及深度剂量分布,以分析不同抗辐射涂层材料及结构对空间辐射环境的抗辐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高能电子束对碳钢表面进行了不同粉末、不同预置方法的合金化处理,在组织性能分析基础上,得出了小型轧辊表面合金化的合适工艺,试验结果已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电子加速器辐照降解氯酚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降解2-氯酚(2-CP)、4-氯酚(4-CP)和2,4-二氯酚(2,4-DCP)的过程,测定了降解过程中的相关产物。实验表明高能电子束能够有效地降解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同时,随辐照剂量的增大,水溶液的pH下降,氯离子浓度逐渐增高。在8kGy的辐照剂量下,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97%、99%、100%;分别有67%、74%、57%的有机氯被转化为氯离子。 相似文献
14.
根据激光定位光栅扫描电子束曝光机工件台具有的特点,设计了x向用静压气浮导轨结构,实现快速扫描;y向采用机械滚珠导轨,满足间歇步进运动,即走一步、停一段时间再走一步、为保证在高速运动下的稳定性,将机械驱动系统、激光测量和计算机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不断采样叠代,选择合适的校正系数适时校正,实现了快速运动精确达到预定位置。采用双频激光高精度测量定位,从误差分析出发,对结构进行了改善,保证了最终精度。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电子束与重离子冷却储存环中的放射性核束相互作用,包括电子的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以及电子散射引起的核反应,可以对不稳定核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有效的研究.文中对进行这些研究的物理意义、所需电子束亮度以及设备进行了描述和粗略地估计. 相似文献
17.
S.Y.Xu M.L.Tian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1 Results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have been applied to manipulate individual atoms or clusters on a clean surface.Focused ion beam technique is routinely used to cut materials down to sub-100 nm dimension.However,in between the atomic and the sub-100 nm scales,i.e.,at the nanometer scale,to date there is no well-established physical modification technique.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localized,impurity-free nano-welding and nano-cutting techniques with a high-intensity elec...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PSII)技术在9Cr18不锈钢基体上制备类金刚石碳膜(DLC)多层膜,比较了该多层膜与N注入层对基体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N后,改性层内形成了CrN,Cr2N和Fe3N等氮化物相;PSII技术能够提高9Cr18不锈钢的抗微动磨损性能,实验所制备的DLC多层膜比N注入层具有更好的抗微动磨损性,这与最外层LDC膜的高硬度和低摩擦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黄根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5)
对化学镍磷镀层在微动磨损过程中的应力强度和分布作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用位错理论对微动磨损破坏进行了讨论.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解释了镍磷镀层的耐磨性,提出了对镀层厚度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