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坡滑动、地基液化等灾害现场土体中都含有一定含量的黏粒,且黏粒对砂土液化影响显著,因此研究不同黏粒对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常水头渗透与变水头渗透试验,测定了纯砂及掺入不同黏粒后砂土的渗透系数。探讨了干密度、孔隙比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种类黏粒的砂粒间孔隙比对砂土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黏粒含量越大,砂样的渗透系数越小;膨润土较高岭土对砂土渗透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含黏粒的砂土砂粒间孔隙比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砂土震动液化势进行预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砂土液化可能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选取标准贯入锤击数、地下水位、地震烈度、粘粒含量等4个实测特征指标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对4个因素构造了相应的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并依据4个因素在判别中的不同作用,拟定了对应的权重,运用N(·,+)算子对模糊矩阵进行运算,依据评判等级进行最终判别.通过对历史地震中砂土液化的实测数据进行综合评判验证,获得了非液化的判别正确率为85%,液化判别正确率为88%的较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可有效地预测砂土液化势,可以作为砂土液化预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JC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建立于标准贯入击数极限状态方程的地震液化可靠度评估方法,并用MATLAB7.0编制了相应的地震液化概率判别程序.用该可靠性分析方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资料进行液化概率分析,通过与实测值和规范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为砂土液化势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砂土液化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金圳 《广东科技》2008,(20):60-62
针对地震液化对工程造成的危害,浅要分析砂土液化机理,探讨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和判别方法,对三种细粒含量的砂土进行动三轴试验,测试其动强度和孔压变化情况。发现细粒含量对动强度具有重要影Ⅱ向,细粒含量越高,动强度也越高;动应力大小对孔压增长也有较大影响,动应力越大,试样易出现轴向应变过大而破坏,破坏时孔压比越小。  相似文献   

5.
砂土液化判别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目前国内外砂土液化机理研究、砂土液化动力分析方法及液化判别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归纳和评述。在液化判别方法方面,主要认为目前有Seed简化分析法、经验分析法、概率统计分析法、室内试验分析法及土层反应分析法等方法。最后,对砂土液化判别研究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学的Fisher模型,判别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砂土液化的发生,提高和改善砂土液化势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智能水平.方法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法理论并结合砂土液化机理,建立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模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5组实测砂土液化的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和检验,建立相应线性判别函数并利用回代估计方法进行回检,并与规范法和Seed法进行比较.结果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正确率均为100%,而规范法和Seed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判.结论 FDA判别法准确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为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于非饱和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砂土和纯黏土的土水特征和抗剪强度,而实际工程中,基质吸力对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中含黏粒砂土的级配,论文采用高岭土和细砂配制不同黏粒含量的砂土,利用5Bar压力板仪得出含黏粒砂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利用非饱和土四联直接仪得出不同基质吸力条件下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残余含水率增加。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大部分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当黏粒含量为15%时,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了“黏粒效应”。最后,从含黏粒砂土的微观颗粒结构出发,揭示了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土体含水量的大小、颗粒之间弯月形水面的数量的多少和面积大小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于非饱和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砂土和纯黏土的土水特征和抗剪强度,而实际工程中,基质吸力对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中含黏粒砂土的级配,采用高岭土和细砂配制不同黏粒含量的砂土,利用5 bar压力板仪得出含黏粒砂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利用非饱和土四联直接仪得出不同基质吸力条件下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残余含水率增加;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大部分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当黏粒含量为15%时,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了"黏粒效应"。最后,从含黏粒砂土的微观颗粒结构出发,揭示了含黏粒砂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土体含水量的大小、颗粒之间弯月形水面的数量的多少和面积大小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蒙特卡罗法建立了标准贯入击数的极限状态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液化危害概率的程序,在此基础上对砂土液化危害性评价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工程实例与规范判别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可靠性分析方法应用于砂土液化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鉴于场地地震液化势实属非确定性现象,文中对这类非确定性现象进行了适当的阐述。既考虑场地地震液化的随机性又计及其危害程度分级的模糊性,将其作为随机模糊事件求其模糊概率,推导出计算场地液化模糊概率的方法和相应的公式。最后以文中建议的方法对我国30个场地地震液化的实例进行了模糊概率分析。其结果除与实际情况的总趋势一致外,还给出了可能产生各级危害程度的定量评估,便于工程抗震作出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砂土液化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结构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建立于标准贯入击数极限状态方程的蒙特卡罗砂土液化可靠性方法,并用MATLAB7.0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砂土液化概率程序,同时用该方法在唐山地震资料计算得到的砂土液化分析结果同实测和规范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联直剪仪和高压固结仪,研究膨润土和高岭土含量对漓江砂土的强度和压缩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和高岭土对砂土的强度存在不同的影响,不同的黏粒含量对砂土强度影响略有不同。黏聚力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摩擦角与黏粒含量并非呈单调关系,而呈抛物线型;存在一个黏粒的含量使得砂土的摩擦角最小,并且这个值为10%~15%。固结试验中,黏粒含量对砂土压缩性的影响很大,相同初始孔隙比下加载导致的最小孔隙比并不一致,随黏粒含量增加最小孔隙比先增大先减小;同时,黏粒成分不同,最小孔隙比也不同。高岭土黏粒对砂土的回弹指数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而膨润土在黏粒含量小于5%时也没影响,但黏粒含量超过5%时回弹曲线非线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砂土地震液化的数量化研究提供参考,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砂土地震液化判别与液化势分类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模型选用震级、地面加速度最大值、标准贯入击数、比贯入阻力、相对密实度、平均粒径和地下水位等7个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将砂土液化势分为严重液化、中等液化、轻微液化和未液化4个级别,并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4个正态总体;以17个砂土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Bayes线性判别函数,以Bayes线性判别函数的最大值对应的总体作为样品所归属的总体;最后将建立的模型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以回代估计误判率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对训练样本的回代误判率为0,对另外20个砂土样本的判别正确率为90%。  相似文献   

14.
苏艳  王想勤 《科技信息》2007,(13):46-48
传统的液化判别方法虽然简便,但各有缺点。陈国民根据上海地区的经验关系,给出了考虑粘粒含量的液化判别式,并给出了液化等级的计算方法。文中比较了扁铲液化判别方法和标准贯入试验的判别结果。实践结果表明:扁铲侧胀试验是一种较好的、有前途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液化后砂土分别视为牛顿流体和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流体体积(VOF)法,研究了饱和砂土液化后的自由流动变形形态,分析了黏度、稠度系数及流动指数等参数对砂土流动变形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发现:该方法能够较好重现模型试验中液化砂土的竖向沉降与侧向流滑等流动变形形态,但流体性质对液化砂土的流动速度有较大影响.分析表明:将液化后砂土视为牛顿流体,黏度越大,其抵抗变形能力越强,流动变形速度越小;将液化砂土视为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稠度系数越大,流动指数越小,液化砂土整体的流动变形速度越小.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国家重视基本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背景下,砂土地震液化判别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意义显而易见。文中在分析国内现行标准中规定的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多种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综合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并验证其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志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521-6524,6528
砂土液化是危害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是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关注的问题。由于各个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所考虑液化影响因素的不同,现今工程应用的方法各具优缺点。它们往往适用于不同的工况。对各个液化判别方法做了比较分析,应用实际工程实例数据做了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各个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可液化地基液化判别的准确性,依托宿新高速公路共振法加固可液化地基项目,对共振法处理后的液化地基进行CPTU试验和SPT试验.对CPTU试验得到的土类指数I_c和SPT试验得到的标贯值N_(63.5)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标贯值N_(63.5)是土类指数I_c的一次函数(N_(63.5)=-18.8I_c+52.0),即土类指数越大,土性越接近黏性,标贯值越小.基于N_(63.5)与I_c的拟合关系式提出一种新型液化判别方法,即根据标贯值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饱和砂土和粉土地基的液化判别,其中标贯值根据I_c计算获得,I_c则通过CPTU试验获取.与规范中SPT判别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提供连续的标贯值参数,与基于CPT的周期阻力比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19.
借鉴灰色系统理论,将砂土液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灰色系统,提出采用灰类白化权函数聚类的预测方法对砂土液化势进行预测。分析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选取震级M、地面加速度最大值gmax、标准贯入击数N63.5、比贯入阻力ps、相对密实度Dr、平均粒径D50和地下水位dw这7个实测指标作为砂土液化势预测的主要影响因子,并构造适于砂土液化势预测的各聚类指标的白化权函数,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16组唐山大地震震害资料对模型进行评价,利用广东省三水市部分地区的9组砂土液化实例进行仿真测试,并与工程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灰类白化权函数聚类的砂土液化势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准确率达90%。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黏粒含量对遗址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形成机理,以遗址粉砂土为研究对象,用常规直剪仪开展不同黏粒含量的慢剪试验,并对部分土样进行微观试验.直剪试验结果表明,黏粒含量从0增至25%的过程中,抗剪强度显著提高,黏聚力呈两段折线型增长(拐点位于黏粒含量10%处)特征,高、低应力段的差值逐渐减小直至基本相同,而内摩擦角则随黏粒含量增加而减小;在试验干密度和黏粒含量范围内,粉砂土按照规范法拟合所得低应力段的抗剪强度大于实测值,用于土遗址稳定性等分析时偏于不安全.结合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认为造成土样黏聚力随黏粒含量呈折线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黏粒含量大于10%后,遗址土土性从"类砂土"向"类黏土"转变,受力骨架由砂颗粒向"黏粒网架"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