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虎纹蛙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中的病毒 ,发现细胞内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由衣壳、核心体和其间的非电子致密层构成 ,大小分别为 (12 5± 7)nm (N =2 5 ) (角对角 )、 (84± 7)nm (N =17)和13nm ,在感染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 ,成熟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可积聚呈晶格状排列 ;病毒自细胞出芽释放时获得源于细胞的囊膜。回归感染证实虎纹蛙病毒的致病性 ,该病毒对虎纹蛙幼体和幼蛙敏感 ,浸泡和肌注感染死亡率为 10 0 % ;病毒可感染成蛙 ,但并不致死 ;肝脏和肾脏是病毒的感染器官 ;培养细胞内和释放进入培养液中的病毒粒子对虎纹蛙均具有感染性 ,说明虎纹蛙病毒的囊膜不是感染所必需的 ,缺乏囊膜的核衣壳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2.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an)亲虾的致病力强,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100%.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织病变,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组织(包括卵巢)的细胞内有大量病毒粒子;原位杂交结果证明,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亲虾的卵巢中不仅卵母细胞感染上病毒,卵细胞也感染上了病毒.这些结果表明,WSSV在斑节对虾中具备垂直传播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检测HTRA1及HTRA1-Mut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HBVSMC后,HBVSMC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以HTRA1及HTRA1-Mut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HBVSMC后,在特定的时间点收集NC、OE-WT HTRA1及OE-MU HTRA1三组细胞的总RNA及总蛋白,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三组细胞的NOX4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用DCFH-DA法检测三组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从定量PCR结果可以看出,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中,OE-MU组NOX4基因表达丰度是NC组的2.015倍。从Western blot结果可以看出,在正常的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中NOX4蛋白水平表达较低,而在慢病毒LV-HRTA1及LV-HRTA1-MUT感染后NOX4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在正常的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中ROS水平表达较低,而在慢病毒LVHRTA1及LV-HRTA1-MUT感染后ROS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在突变型病毒感染细胞组表现更为明显。说明:1HTRA1突变型基因感染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内活性氧产量增加,NOX4 mRNA水平的表达正常细胞升高,但较HTRA1野生型基因无明显差别;NOX4在蛋白水平表达较其他两组均升高;2HTRA1突变型基因感染的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增殖减少、迁移活力降低以及凋亡增加可能与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有关,为进一步研究CARASIL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抗体免疫反应的细胞内感染的时滞HIV感染模型,包括未感染细胞、潜伏感染细胞、感染细胞、游离HIV病毒和CTL免疫反应细胞。考虑4种时滞:潜伏感染时滞、细胞内时滞、感染细胞转化病毒时滞和CTL免疫反应时滞。定义2个阈值:感染基本再生数R0和CTL免疫再生数R1,得到了模型的3类平衡点:无感染平衡点、免疫灭活感染平衡点和免疫激活感染平衡点。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构造Lyapunov函数和LaSalle不变原理,建立了各平衡点局部以及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判定准则。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中检出杆状病毒,经对病虾鳃,前中肠,卵巢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在这些组织中发现大量有囊膜的杆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约为367nm×128nm,核衣壳为324nm×92nm。病毒在细胞内不形成包涵体,在核内或在细胞质的发生基质中装配。从病毒的形态特征,感染组织以及典型的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认为亲虾感染的病毒与近年广泛报道的造成养殖对虾大规模流行病的主要病因--中国对虾杆状病毒为同一种  相似文献   

6.
重组病毒AcMNPV-GFP-actin(ph-)能在晚期和极晚期成功表达外源肌动蛋白,其生长特性与野生型AcMNPV没有明显的差别.在重组病毒同步感染的Sf9细胞中,肌动蛋白从细胞质转运到细胞核内,然后又向细胞质转运并且发生聚合;到感染极晚期从细胞核全部转运到细胞质,此时受染细胞核中进行正常的病毒粒子的组装.用CD处理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不能阻止肌动蛋白在细胞内转运的变化规律,只是推迟了变化出现的时间,并使肌动蛋白发生聚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类具有细胞内时滞和CTL免疫时滞的HTLV-1病毒动力学行为.方法:定义依赖于时滞的基本再生数R0,建立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研究未感染平衡点稳定性,利用特征方程根是否穿越虚轴判断感染平衡点的稳定性.结论:当R01时,未感染平衡点是全局稳定的;当R0 1时,非感染平衡点存在,存在以下两类情形:(a)仅考虑细胞内时滞,非感染平衡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局部渐近稳定的;(b)仅考虑免疫时滞,系统会产生Hopf分岔.结论:数值模拟验证模型结论有效,可为HTLV-1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茧蜂病毒(Microplitis bicoloratus bracovirus, MbBV)存在于鳞翅目茧蜂科寄生蜂雌蜂输卵管萼上皮细胞中,对寄生蜂成功寄生寄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主要是由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产生的活性分子,广泛参与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为了探究ROS在茧蜂病毒诱导昆虫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了茧蜂病毒在感染细胞过程中ROS变化与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茧蜂的寄生导致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ROS上调,凋亡增加.提取茧蜂病毒MbBV感染Spli221细胞24 h后,细胞内的ROS水平显著上调的同时也伴随着细胞凋亡增加,而当用ROS抑制剂NAC抑制ROS产生时,则可以挽救MbBV诱导的细胞凋亡.以上结果提示,MbBV可能通过促进ROS的产生来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是一类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2~4万,是由人和动物细胞在病毒、细菌、原虫、立克次体、植物血凝素以及多聚核苷酸诱导产生的。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增殖、抗细胞分裂、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功能,它能选择性地对细胞的有害因素发生作用,如对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等起作用,而对正常细胞则影响不大。因此,干扰素早已临床用于治疗病毒和肿瘤方面的疾病,国内已用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疱疹病毒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和某些肿瘤的  相似文献   

10.
AAV-2 Rep78蛋白是涉及到病毒转录、复制和位点特异性整合的多功能蛋白,它同时还介导AAV-2与其协助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细胞内PML蛋白与Rep78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作用区域位于Rep78蛋白C末端545FPCRQCERM553位置,在细胞内短暂表达Rep78会加速PML蛋白的降解.分别使用含有ICP0的病毒株G207和ICP0突变的病毒株7134感染P5-Rep78转基因Vero细胞系,结果表明Rep78的表达会抑制G207的增殖但是对ICP0突变的7134病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ep不仅可以介导定点整合,同时也是AAV协助病毒的负调控物.  相似文献   

11.
AAV-2Rep78蛋白是涉及到病毒转录、复制和位点特异性整合的多功能蛋白,它同时还介导AAV-2与其协助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细胞内PML蛋白与Rep78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作用区域位于Rep78蛋白C末端545FPCRQCERM553位置,在细胞内短暂表达Rep78会加速PML蛋白的降解.分别使用含有ICP0的病毒株G207和ICP0突变的病毒株7134感染P5-Rep78转基因Vero细胞系,结果表明Rep78的表达会抑制G207的增殖但是对ICP0突变的7134病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ep不仅可以介导定点整合,同时也是AAV协助病毒的负调控物.  相似文献   

12.
泡沫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潜伏感染,且不伴随任何病理现象.为了阐明这一病毒潜伏感染机制关键要研究病毒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宿主对病毒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Bell是人泡沫病毒的反式激活因子,它能够激活该病毒LTR和IP两个转录启动子.该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到Bell的相互作月蛋白α-Enolase,并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确定了这两个蛋白的结合涉及α-Enolase的243~372位氨基酸及Bell的223~275位氨基酸.细胞转染实验发现α-Enolase蛋白能够抑制Bell介导的反式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中肠多角体病毒在五十年代仅见到8种昆虫的中肠细胞中有本病毒的侵入,现在已发现100种以上的鳞翅目昆虫受到中肠多角体病毒(CPV)的侵染,此外,在少数脉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中也发生本病,它们之间是否完全不同、对家蚕能否感染尚不了解。病毒在侵染细胞内形成多角体,是这类病毒的特征,对家蚕来说有在中肠细胞质内形成多角体的,叫做质型病毒,其在核内形成多角体的,叫做核型病毒,后者尚属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2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获得汉滩病毒G2 基因 ,构建其重组腺病毒并在HEK2 93细胞中包装表达 ,为研究汉滩病毒基因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设计引物采用PCR从含汉滩病毒 \|76 1 1 8株M基因的M5 6质粒扩增出糖蛋白G2 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入腺病毒载体Adeno XviralDNA ,筛选获得重组腺病毒DNA ,转染HEK2 93细胞 ,包装、扩增后得到汉滩病毒G2 基因重组腺病毒原种 ;并在感染细胞内初步表达 ,用ELISA检测表达产物。得到了含汉滩病毒G2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其滴度约为 1 0 10 pfu/mL ,同时在感染的HEK2 93细胞中检测到汉滩病毒糖蛋白G2 的表达。含汉滩病毒糖蛋白G2 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成功构建 ,为研究汉滩病毒基因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90年首例ADA缺乏症患者施行基因治疗成功以来,该领域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基因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外源基因有效地导入宿主细胞内,并使之稳定表达,以达到治疗人类疾病的目的。 为了方便和有效地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动物病毒载体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是目前应用的主要技术。早期研究和使用较多的是逆转录病毒载体。目前由于其存在着只能感染分裂复制期靶细胞;病毒滴度相对较低以及可能因同源重组产生野生型病毒而引起靶细胞恶性转化的潜在性等缺点,其应用相对受到限制。近年来,应用腺病毒(AV)或腺病毒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的研究不断增加,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百合病毒及脱毒的电镜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无病毒植株进行推广应用,利用电镜技术检测西伯利亚百合感染病毒及脱毒后的细胞微观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感病和脱毒后的西伯利亚百合叶片,在微观结构上有较大差别.感病的西伯利亚百合叶片有大量的病毒粒子散布于细胞之中,引起寄主细胞严重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细胞内一些细胞器的异常;而脱毒后的叶片细胞的各细胞器均表现正常.病毒侵染所引起的扁茎症状的原因和细胞质中形成许多小泡状物的病理机制以及存在多个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免疫酶标和免疫酶标电镜技术检查植物细胞内的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酶标技术是新兴的血清学技术,先用作检查动物组织内病毒的存在,尔后又用作对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近来又用来对溶液中的植物病毒进行定量测定。但由于植物细胞内存在大量内源酶,因此一直影响采用免疫酶标技术检查植物细胞内的病毒。经试验,发现一定浓度的叠氮钠(NaN_3)既能抑制植物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等含铁卟啉辅基酶的活性,又不使同一细胞内的病毒丧失其与抗体结合的能力,从而使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能用于检查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另外,采用免疫酶标电镜技术,在不应用电镜常规染色方法的情况下,能观察到长叶车前花叶病毒束状体。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小菜蛾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感染颗粒体病毒后16小时,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开始膨大,细胞亦随之增大。26小时后,气管基质细胞和肌膜细胞的核开始膨大,而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染色质扩散,有的充满了整个细胞。56小时后,在染色质中出现蒴状体。104小时后,所有敏感组织的细胞内都充满了蒴状体,部分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开始溶解,向血腔释放出蒴状体。在整个病变过程尚未观察到中肠、马氏管、血细胞和神经索发生病变。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第六天,电镜观察表明,在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和质中都存在大量蒴状体和少量病毒发生基质与病毒粒子。而中肠细胞完整,绒毛清晰可见,在核内有杆形病毒粒子,但未观察到蒴状体。在中肠细胞质内尚未见到病毒粒子和蒴状体。  相似文献   

19.
摘要:构建人mir-218-2, pre-m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miR-218在人体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打下基础。以人hsa-mir-218-2前体序列,设计部分互补的正反向引物,进行引物退火,形成引物二聚体,PCR扩增引物二聚体,酶切后插入到线性化pGCSIL-GFP慢病毒表达载体中,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并进行慢病毒的包装与滴度检测。用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胃癌细胞MKN-28,qPCR检测细胞内miR-218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分析及转化菌液测序,插入序列正确,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胃癌细胞后qPCR检测显示能显著增高miR-218的表达。说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hsa-mir-218-2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胃癌细胞后能有效提高miR-218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iR-218在人体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建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又称白斑综合症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体,至今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充分了解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分子致病机理,是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了解病毒的动态增殖特征是该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定量PCR技术,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人工注射感染后,早期的增殖规律以及感染致死对虾的病毒累积.并对对虾感染病毒后存活时间与个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初期感染病毒含量有短期下降,然后才呈现递增的过程.死亡对虾病毒累积量大于1011病毒粒子/毫克组织(P<0.01).而在4.6~11.6g范围内,感染对虾存活时间与对虾质量不存在相关性(P>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