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自然主义的演变历程是与科学实在论的复兴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奎因以语言的自然主义为基底,确立了他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趋向,并由此将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渗透和扩张到一切哲学的谈论中去,通过对指称相对性的分析,促进了语言的自然主义与实在论的表征论之间的可相通性;消解了传统实在论,宣判了传统认识论的"死亡",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所以,分析和把握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关联,是研究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革命给传统科学认识论既提出了新挑战,又提供了新机遇。大数据使科学从仅追求因果性走向了重视相关性;通过"让数据发声"提出了"科学始于数据"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增添了科学发现的逻辑新通道;通过数据规律补充了因果规律,拓宽了科学规律的范围。大数据给传统科学认识论带来了新发展,并由此形成了大数据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物理学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大数据技术以数据驱动取代了理论驱动的科学认知模型,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系统多领域、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科学认知;大数据技术为当代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本体论立场定位,促使社会物理学研究由局域-个体化思维向整体-社会化思维转变,并且推动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认知"统一性"建构;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物理学研究所坚持的非精确性思维原则是一种认识论层面上的有效策略,它拓展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性分析为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它为社会科学预测功能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体的结构实在论以结构主义方法论僭越形而上学,表现为本体论认识不明确。结构不取决于元素,这是错误的本体论命题。为了存在,不诉诸于个体,这是错误的认识论命题。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提出"本体论综合",试图解决"悲观元归纳"问题。但是,对结构和实体谁为本体论模棱两可。为赋予数学结构以物理内容,结构变成衍生品。为应对不充分决定性命题,认识论上需令结构处于优先位置。理论术语是一个体系,并非某一术语单独构成本体论。科学发展过程中理论术语根据经验作适当增减。结构实在论没有处理好本体论与理论术语之间关系。结构实在论中形而上学与本体论有重叠,因果关系是其必须回答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实在观念的认识论根源,揭示出实在论的超越本性,并以此为基础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科学实在论,提出当代科学实在论视野中的现象、质料或殊相和传统形而上学实在论所谓的理念、形式或共相一样,都不能作为科学理论的实在基础,只有处在实践活动中的人本身才能为科学理论提供一种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普特南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熏陶下,在80年代以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反思,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观等诸多问题上,从早先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开始退让,从强实在论变为弱实在论,从外在实在论变为内在实在论,从而使其实在论哲学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哲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对抗的大背景下,德特勒夫森复活了希尔伯特的有限主义。他把自己的思想称为希尔伯特工具主义,这是一种改良版的实在论。通过对弗雷格问题的解决,我们看到希尔伯特工具主义者是如何既承认抽象对象的存在,又发展出关于抽象对象的认识论。通过在有限思维中加入抽象的元素,他解决了抽象对象存在的问题。通过复制主义策略和证明模式认识论,他解决了认识抽象对象的问题。这种实在论既不同于弗雷格的实在论,也不同于菲尔德的唯名论,它是一种介于实在论和唯名论间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的鸡"之争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社会建构主义内部的SSK与后SSK之间的一场争论,它集中体现了两者之间的诸多分歧:在本体论上,表现为社会实在论与自然—社会混合本体论的对立;在认识论上,表现为规范主义进路与描述主义进路的对立;在科学观上,表现为表征科学观与实践科学观之间的对立。它代表了社会建构主义的一次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10.
对科学本质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内在论与外在论这间的争论,并持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本文试图通过建构的实在论来理解科学的本质问题。第一,建构的实在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理论与实在、模型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符合建构实在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第三,世界是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起来的,这种特性既不符合实在论的理解,也不符合反实在论的理解。第四,建构的实在论充分地考虑到了认识论的“自然化”与“社会化” 合壁。  相似文献   

11.
崔凡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100-101,113
从"实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现象世界"的实在性以及主体与"实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费耶阿本德后期的科学实在论思想,并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12.
适应论纲领长期以来在进化认识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生物体与环境的区分和基于自然选择的被动适应关系,建立了关于真实的对应理论,从而形成了其实在论立场。随着适应论纲领不断受到挑战,其实在论观点也受到内在怀疑论的致命威胁。本文通过对新近出现的激进建构论、非适应论的进化认识论以及应用的进化认识论进行评析,探讨其中的实在论议题,从而重构进化认识论中的实在论立场并为其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13.
与"普特南善变"的标准看法恰恰相反,普特南的实在论是连续的、整体的、一以贯之的。"语言如何连接世界"是贯穿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实在论初步确立了"语言"对"世界"的指称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树立起实在论的大旗;内在实在论不是科学实在论的反动,而是在科学实在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具体描述"语言"与"世界"的基于经验的指称关系,强调实在论内在于科学;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则把"语言如何连接世界"的问题追溯回"心灵如何连接世界",进而打破了笛卡尔心灵图画对现代哲学的钳制,肯定了"知觉"和"心灵"具有指称"世界"的能力,因而是比科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更加"实在论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讨论模型与世界的关系,涉及"模型认识论"问题.从1912年罗素提出的"人的知觉与被知觉的物理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的关系",到后来的沃勒尔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实在论而引发人们对模型理论中"同构"关系的思考,再到2003年弗伦奇和科斯塔指出模型的表征与现实世界是一种同构或部分同构(结构)的关系.无论问...  相似文献   

15.
在"悲观归纳"等问题揭示出科学实在论"非奇迹论证"存在的诸多难题之后,"局域化"策略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最重要的辩护方向。迄今为止,这种局域化辩护主要形成了两条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路,即"结构主义"的实在论和"分而治之"的实在论,它们针对"悲观归纳"对科学实在论核心理念的质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局域化"思路,分别将"非奇迹论证"诉诸于科学理论的中"结构"和"本质要素"(而非理论整体)来解答反实在论提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概念的起源和演变,区分了"数据密集型"和"大数据"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结合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了将"数据密集型"研究方法作为"第四范式"、并将其与"大数据研究方式"混用的逻辑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最后从库恩的"范式"和"不可通约"两个概念出发,分析了"大数据"与"小数据"的关系,并且从"范式"的认识论意义和纲领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将大数据作为与小数据不同的科学范式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构实在论是当前英美哲学界有关科学实在论争论的最新进展,最早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沃勒尔教授提出。结构实在论是在科学实在论两大论证——无奇迹论和悲观归纳论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表明科学理论依据自身的数学结构能够揭示不可观察世界的结构;在理论变革中数学等式得以持存,这种数学连续性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连续性;成熟科学中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高于纯粹的经验层面,这种连续性是非经验的,但是并没有达到充分解释的高级理论层面;数学结构的连续性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真关系,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24-128
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主要争论焦点在于"可观察"和"不可观察"概念的区分以及"不充分论证说"和"无奇迹说"。"千克"的定义经历了三次演变,2018年确定的量子化定义恰恰包含了"观察"与"不可观察"概念的明确区分;采用此次定义中所包含的稳定且准确的实物基准克服了"不充分论证说";基于"不可观察"的理论抽象转变为"可观察"的实物支持了科学实在论的"无奇迹"说。因此,"千克"的量子化定义成为科学实在论的新论据。  相似文献   

19.
显微镜成像问题涉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经验建构论认为显微镜是制造公共幻像的引擎,显微镜成像是否表征微观事物结构应在"经验适当性"原则下持不可知论。实验实在论认为仪器是获得"实体"现存性的重要物质条件,仪器输出的科学事物满足"操作"和"干预"原则,具有实在性。我们尝试以身体知觉为纽结使"实在性"在身体、仪器与世界的动态互构中得以显现,希冀这种"感知—实践"模式能够为"实在性"在存在论意义上提供一种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105-109
群落是生态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但其实在性却受到学界质疑。科学哲学界仅有一篇以"群落实在论"为主题的研究,但该研究侧重于对群落概念做抽象分析,欠缺更具体的理论支持;回溯生态学史可知,群落的实在性问题缘起于"机体论"和"个体论"学派的对立,这也引发了学界关于"群落是否存在"的争论。鉴于此,群落实在论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发现和使用与群落特征契合的科学实在论作为理论工具,对生态学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