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乐 《科技信息》2013,(18):162-162
移情手法是中外文学创作中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郭风将其运用在散文创作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丰富了散文的表现力,创造出一个充满童真、诗趣的境界,从而使他的散文形成了清新灵动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郭风散文创作中移情手法的运用,成就了郭风散文的独特地位,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文坛,冯杰的散文独具一格。在他的散文书写中,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冯杰风格。冯杰散文以充满诗意的笔触书写豫北乡村风物,呈现了乡村之趣;冯杰的饮食散文接续了中国现代散文中饮食文学的传统,又带有特殊的豫北风情;同时,冯杰的散文还充满了理趣。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和散文均以素朴自然的日常生活为题材,随意点染却情趣盎然,神韵自生.杨柳和燕子是他作品中的重要题材,稚杨嫩柳经常同翩翩飞舞的小燕子一同出现,使他的漫画总是充满浓浓的春天气息;这种"杨柳情结"同样再现于他的散文创作中,使他的散文虽多取材于生活琐事,可淡淡描来满是诗意、谐趣.这一情结作为生活追求的写照,完美地向世人展现着先生雅致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台湾著名的散文大家,张晓风是一位"以动写静,化美为媚的能手",其散文语言不仅富有古典美、色彩美、音乐美,而且充满强烈鲜明的动感,形成一种扑面而来、让人印象至深的动态美。她特别讲究动词的运用,其动词不仅用得精、巧,并且动量足、气势丰沛。此外,她大量运用拟喻,并配合通感、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示的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静态的外在之形,更令自然之物充满张扬饱满的生命精神,散发出独特的动感魅力。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主将韩少功在散文中充分利用了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语言新奇独特,充满哲学色彩。其散文语言的陌生化修辞艺术主要包括偏正、主谓、动宾等词语超常搭配,铺陈与穷举、复句变异、同语反复等句法结构,色彩的变异以及辞格优化。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张力,使韩少功的散文深刻有力,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6.
张岱是明清之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小品文独具特色,当代陈平原先生曾经说:"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张岱辑录的《陶庵梦忆》,映现了他奢华艳冶的梦影,在繁星闪烁的文学长廊里熠熠生辉。阅读这些散文,让读者大开眼界,充满兴趣,其中表现出的闲适境界,让人感觉惬意、神往。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时期以来具有贯串性和重要贡献的散文评论家,刘锡庆秉持强烈的文体意识,密切关注着那种作为艺术的、具有与诗歌、小说相等的审美品位的纯文学散文的发展态势,他率先提出"艺术散文"概念,试图"重新规范散文内涵",把纯散文从一个混沌而又混杂的散文球体中剥离出来,给其一个较为清晰的边界。他的散文批评理论主张非常明确而且坚定不移,那就是更新观念,净化文体;倡导具有"自我性"、"向内性"及"裸现性"的"艺术散文";严厉批评"大散文观"。  相似文献   

8.
盖子不仅是儒家的大宗师,而且其文学地位亦可同庄子相比肩。《孟子》一书所提出的"充实之谓美"和"善养吾浩然之气"等著名的美学思想,对其散文焕然一新的语言风尚、写实的精神、论辩的技巧、理直气壮的文风等,都有深切的影响,同时盘子散文的语言成就,对我国传统的文言语体的形成,也作出了卓异的贡献。"充实之谓美"的观点见于《孟子·尽心下》,主要着眼于人的品性来进行审美评价。关于"充实"的含义,焦循《孟子正义》解释说:"充满其所有,以茂好于外。"意思是说只有"善"和y"这两种美达到充溢,无所不在又形成"茂好"时,才算是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9.
柯岩是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在诗歌、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散文等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的作品中,渗透着坚毅的信念、纯真的童心、圣洁的心灵、美好的追求和诗意的哲理。她的儿童诗创作充满童真、童趣和童韵;她的小说创作充满了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她的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哲理性和感召性等独特品性;她的散文蕴涵和散发着深层的诗意与诗魂,她用自己的人生理想影响着年轻一代。  相似文献   

10.
在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散文与小说跨界相通的情况,这一策略与方式的选择,一者与作家细腻敏感、多思的个人性情有关,二者与她想将散文小说混着写的创作观念相关,三者也与民族生活、文化长期的熏染有关。散文、小说两种文体的跨界相融,成就叶尔克西创作独特的艺术效果,使得她的作品既是小说的,又是散文的,同时又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1.
在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百花齐放的文坛上 ,充满朝气的女作家们以其自己的创作实践 ,将散文园点染得鲜艳夺目 ,繁华似锦 ,构成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韩小蕙就是这道风景中一枝质朴、淡雅的琼英 ,她以作记者、编辑的便利条件 ,迅速感应时代潮汐 ,扩张了散文的信息密度 ,形成了一种与新闻联姻的散文文体 ,以别一种风情深深地振撼着读者的心灵。著名的散文评论家刘锡庆在评论当代散文时 ,对女作家群的“星光籼烂”有如是描述 :“男作家有男作家的优势 ,女作家有女作家的长处。人的大脑、性别决定了男女确实有些不同的优长 ,女性特别善于表达、善于裸…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散文经历了五四时期由传统"文章"向文学的散文转变之后,在20世纪末又迎来再一次散文观念的突破。它打破了短小、真实、单纯抒情等固有观念,增强了虚构和叙事成分,呈现出与小说融合的发展态势。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研究方法,分析了抒情散文中的叙事元素、散文与小说在叙事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指出了叙事文学的发展是20世纪末散文繁荣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锡伯族文学发展史上,相对于诗歌和小说,锡伯族散文创作没有诗歌的历史悠久,也没有小说创作的影响大.但新疆锡伯族散文创作是锡伯族文学创作百花园里的玫瑰,有着无尽的爱、丰富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锡伯族作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抒写,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索,具有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场主义"散文曾经走红文坛,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场散文在"推倒"与"重建"方面的贡献和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在场"的含义,提出"在场"就是寻求创作自由的过程,即散文创作者的自由精神和对历史现实的积极介入姿态,凸显被各种权力话语遮蔽和垄断了的人生以及历史的真相这一观点.本文还指出在场散文流派的辨识性含混不清以及所面对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打工作家"不约而同地对某个"地理"进行深度考察和反复挖掘,像一张网一样打捞起发生在生态地理上的过去与现在,构成了"打工散文"中充满情感认知的"文学地理学"。"打工散文"既是底层世界的精神地理,也是打工者的命运简图。  相似文献   

16.
茅坤作为明代著名散文批评家,其散文观体现了明中期散文观从理性到感性、从教化到人情化的过程.其中,对情与物之关系的阐释尤能显示他对古代散文学的独特贡献.无论是"万物之情,各有其至"的理论提出,还是<唐宋八大家文钞>的评点体验,或是其自身的创作实践,"情与物"的内在关联性皆是其散文观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7.
古人多"以神论诗","以神论文"并不常见。但由于"神"运用范围的广泛性、"神"与"气"的互融性以及诗文文体特征的相似性等原因,"以神论文"确有道理。它虽不多见,却是古人"以诗论文"的主要手段,体现出古代文论鲜明的诗化倾向。古人的"以神论文"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其中以唐宋派、桐城派的贡献最大。"以神论文"促使诗文批评理论和创作实践日趋融合统一,散文的文学审美功能也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了文学散文与非文学散文的分离,"古文"借此转化为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乡土散文作品为基础,从理论层面追溯现代乡土散文的渊源和流变特点,对乡土散文的特征和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从"乡土性"与"现代性"的"悖论"性出发分析乡土散文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散文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但在当代,深入研究从而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下困境:古代散文在当代被恶搞成一种后现代风格的模仿式戏谑文体;当代散文的创作和古代散文的创作较少直接关联;古代散文在当代的传播缺少电影、电视等大众化的媒介形式;古代散文在当代的传播形式主要是图书;散文在古今中西均以理性、智慧、反思甚至论辩为特点,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背道而驰;当代的古代散文研究缺少与西方文论的双向传播;从修辞学角度入手研究古代散文可能滑向功利主义,这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相悖。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小说、诗歌在新时期文学界的"轰动"来说,20世纪80年代的散文显得有些"萧条"。这一方面是由于散文是最具边缘性的文体,不太可能像其他文体一样不断花样翻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散文身上因袭的传统重负较多,前进的步伐显得较为缓慢。不过,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转型,散文也曾一度成为文学的中心,掀起过强劲的"散文热",虽然时间不长,但从"本体回归"到"异向分流",仍能让我们看到散文写作开拓的新路,以及此间在散文文体、语言中孕育革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