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是纪德叙事性作品的文本特征和最为活跃情感因素,它们与作家的精神世界有着对应关系,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内蕴.这些人物是作家备受压抑的创伤经验的升华和欲望的投射,是作品镜像世界中潜在自我的映像,镜映着纪德的人格品质和精神世界,人物的双重人格则体现了作家内在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量美丑转换与包容、奇特与正常统一的实例,论述了《聊斋志异》所表现的生活辩证法与艺术辩证法,并归纳了蒲松龄表现这些辩证法的三个特点,说明蒲松龄的美好理想和刻苦艺术追求超越了前代作家,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家舒婷的诗文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女性意识在其思想中的发展、演进。作为传统知识女性,其初期的作品多依从男性的价值观,尽显柔顺、温婉的东方女性色彩;而第二时期的作品视角多从男女两性的平等展开,有意识地选择了与传统对立的姿态;最终,性别意识成熟起来的作家最终在世纪末放下了性别矜持,走向了自信、自立、自然的女性时期。  相似文献   

4.
元小说《鬼作家》是美国当代实验派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主人公佐克曼代表了追求自由创作但却受到传统道德束缚的犹太作家。在精神探索的过程中佐克曼在本我、自我和超我间不断挣扎,最终发现小说人物各自不同的畸形人格,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人格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作家现代意识的觉醒和加强,创作个性愈来愈被艺术家所重视,并成为艺术生命的独特标志。与此相适应,批评界也对作家的创作个性给予特别的关注,除刊出了不少对它的专题研究文章外,即使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也往往有专节谈创作个性。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实属可喜,然欣喜之余却又感到不满和焦虑,因为在这些文章中,有时往往把创作个性和作家人格、作家个性混为一谈,而较少探究创作个性本身的内在结  相似文献   

6.
论唐寅性格的女性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寅在其作品中,尤其是在他的散曲中常常自比女性,并常常以弃妇的形象出现。这些作品很明显地标示出了他人格的女性化特点。这些作品中的夫弃之怨,实质上是作者被抛出政治轨道的政治悲情。  相似文献   

7.
孙犁既是创作家又是文论家,他的文论是他几十年文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的结晶。他的作家人格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家为人与为文的统一,作家个人的人生实践、人格发展要与时代社会的要求和发展一致;为了求得作品的真实,作家的人格要以情感的形式真实外化,同时作家还得保持一颗不为名利所动的赤子之心。其作家人格论融合了以修身立命为核心的古代道德文章精神和以“二为”为宗旨的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以蒲松龄康熙二十六年留存作品为出发点,兼顾是年前后之作品,探讨蒲松龄是年生活与心理状况,以期更深入了解蒲松龄一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贫穷、灾荒、疾病、愁闷对蒲松龄的影响,也可以感触其一生挥之不去的科举失意之凄怆与强烈的生命意识之悲叹。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德在他的优秀作品《伟大的盖茨比》中,成功地运用了双重主人翁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经历和人格中的个性部分融入作品之中,阐述了当时美国青年的共同心态和他个人对世界的看法,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爵士乐时代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这部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中有20多篇作品涉及到了科举制度。作品中描绘了各具特色的“士子”形象,表达了作者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态度。以蒲松龄为代表的士林阶层对科举入仕表现出的是一种爱恨交织的“痴怨”情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作家们创造了众多的少年儿童形象。其中,最主要的有五类。它们是:安琪儿——提纯了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的象征;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苦难现实的体现者;红色接班人以及浪子和逆子。这些内涵各异的形象反映着作家们不同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有九篇关于同性恋的故事。这些文章是在当时社会上同性恋盛行、同性恋作品流传甚广、蒲松龄重情惜情理解同性恋的心理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对于男性同性恋的性关系和性行为描写,蒲松龄采取了工笔细描层层点染的叙述方式,但在描写女性同性恋的性关系时,其手法却又显得含蓄蕴藉,显示了他内心的婚姻取向和坚守的道德底线。蒲松龄在理解同性恋行为的同时却又表明了自己的批判态度,并试图找出合理的途径来解决同性恋问题,实现情感由“变”向“正”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清朝蒲松龄的《促织》和奥地利现代派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两篇虽然在艺术手法上各有千秋,但却表达了共同的写异化,反现实主题的优秀作品。他们在各自国度开创了写异化的先声。本文围绕异化主题、异化本质、艺术手法三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文化馆里,陈列着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苏联文学作品。其中有伟大作家高尔基的不朽作品,诗人马雅科夫斯基的革命诗篇,萧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绥拉菲莫维支的「铁流」,格拉德科夫、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苏联人民的现实生活,显示了他们为共产主义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并忠实地描绘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面貌。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这些作品里,苏联作家反映了他们祖国各个  相似文献   

15.
废名在他的田园小说中,自觉地表现出对自然和女性的深切关怀。作品中,凸显了女性与自然的同一性,批判了女性"他者化"的现象,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展示出一种人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新型和谐关系,呈现出作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6.
在讲授"革命文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大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去体知革命作家的生命感受;然后,引领大学生读解革命文学作品,去感知革命作家的精神世界;最后,应鼓励大学生去研究革命文学现象,培养他们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分析能力。显然,让大学生有意识地去感知革命文学的进取精神和革命作家的生命风度,有利于他们主体人格和社会关怀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生成和嬗变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原理、优胜劣汰原理和二律背反原理。其中正态分布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和低常作家作品为数很少,而一般作家作品为数较多。超常作品是超常作家对整个种族乃至全人类思想文化尤其文学艺术进行极限相容和对人类生命意蕴进行极限体验,并富有独创性地诉诸语言文字符号的终端显现。优胜劣汰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受马太效应影响易在竞争中获胜并得以流传,反之则易被淘汰甚或失传。二律背反原理决定了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等因素不是促使或阻滞文学生成和嬗变的关键,其关键在于它们是否有利于激励作家独创性地进行极限相容和极限体验。  相似文献   

18.
在讲授"革命文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大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去体知革命作家的生命感受;然后,引领大学生读解革命文学作品,去感知革命作家的精神世界;最后,应鼓励大学生去研究革命文学现象,培养他们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分析能力.显然,让大学生有意识地去感知革命文学的进取精神和革命作家的生命风度,有利于他们主体人格和社会关怀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但丁和屈原都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其勇敢的叛逆精神和高傲不屈的人格有着惊人的相似,又都为后人留下伟大的作品。所有这些从美学角度启迪人们思考:孕育着改革风暴的动荡时代,矛盾、复杂又开放的思想和深深的忧患意识,以爱国主义为其精神内涵且人格高洁不屈,具有开拓性的艺术独创等构成了一个伟大作家得以产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20.
性爱人格是当今大学生比较突出的重要课题,科学地认知性疑惑、理智地对待性冲动、合理地调适性心理、自觉地克制性行为、自觉地拒绝性诱惑是性爱人格课程的几个要点.遵循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社会这个性爱人格发展的路径,通过开展向上的集体活动、形成交往的友谊状态、建立自然的异性观念是优雅地应对性爱人格的基础功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