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长江河道的特征,制定、采用不同的防洪对策,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在自然裁弯频繁的荆江弯曲河道,实施人工裁弯已取得了利大于弊的较好效果,提高了防洪排洪能力;但Pai洲弯道的裁弯,在未能提高黄石-武穴河段泄洪能力的前提下,将会出现武汉河段的河床淤积,加重武汉的防洪负担。对分汊支数较多或演变周期短的鹅头形弯曲分汊河段,则可堵塞掉一部分衰亡中的支汊,加强发展中的主汊,促成稳定单一河道的形成,取得改善洪条件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连阴雨划定的标准规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年来连阴雨的气候特点及其基本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河流沉积物磁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分析,探讨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为研究长江水沙环境积累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河流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类别均以磁铁矿为主,晶粒均以假单畴-多畴为主.与干流相比,支流沉积物中不完整反铁磁性物质含量较多,晶粒较细,Χ值仅是干流的1/10.随着支流泥沙的汇入,入江口以下江段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相应发生变化.支流泥沙物源贡献的研究是探讨长江中下游干流沉积物环境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湿地系统的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长江流域湿地资源及动态的分析,揭示了湿地生态系统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流域内水旱灾害频发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密切相关。应该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合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能力,改善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同时应把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建立流域水资源平衡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李四光就已开始对我国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在冰期时的古气候、山体高度及雪线高度的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和高山存在是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最关键的条件。尤其是后者对发育冰川起着积极和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洪灾密切相关的环境特征,揭示了环境对洪灾的影响规律,指出气候、地形地貌和土壤等是诱发洪灾的自然因素;森林对防洪减灾有巨大作用;水土流失加剧了洪灾发生频率和潜在威胁。最后,对生态环境建设中质量问题、退田还湖、三峡水库的防洪减灾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煤炭城市自然灾害的防治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采煤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为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五千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根据河漫滩相沉积的加积过程与厚度变化,埋藏古树层及埋藏古文化层的分析,发现近五千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位上升了大约20m,并发展了曲流、洲滩、分流,以及支流河口成为自然堤后湖的变化.造成上述种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海面运动、泥沙淤积、构造运动及人为活动的影响等,估计今后,所述种种变化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造成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大致可概况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包括环流条件、地形差异、水系因素等,后者诸如森林的破坏性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围湖垦殖使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等.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或干扰,改变了自然环境变化的趋向和速度;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人类活动的影响就越深刻.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流域环境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到了现代,这些影响愈加明显.提出洪涝灾害的防治对策应做好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建立长江中游自然灾害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0.
袁虹  孙小霞  郭生祥  王善举  杨正国  汪有奎 《甘肃科技》2011,27(20):183-185,168
调查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自然灾害发生危害情况,表明火灾是森林资源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森林有害生物发生危害严重、损失巨大,气象灾害对森林生长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地质灾害对局部地域森林或林业生产破坏性较大。分析了保护区森林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自然灾害系统管理总体目标及防灾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汉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我国重要粮仓之一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讨论了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粮食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了汉江中下游地区未来粮食安全保障的对策:保护耕地资源与农业环境;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推进科技兴农;调整粮食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历史资料和现代记录均清楚地表明,长江中游旱灾的发生频次和灾情与洪灾基本相当,中下游地区既是水灾的高发区,又是旱灾高发区.旱灾和洪灾多以2a为周期交替出现,常常是水旱同年.旱灾不但分布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其灾害损失不容忽视.20世纪中后期,长江中游水旱灾害呈明显的加剧趋势,其原因主要与生态环境变差,蓄洪空间减少和水利工程长期存在的重防洪、轻防旱等有关.建议:(1)转变传统的“防洪抗旱”观念为“防洪防旱”;(2)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参照,建立防洪防旱并举的河、渠、湖、塘网络系统;(3)扩大湖泊蓄水能力;(4)建立农田深沟深塘排蓄水系统.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四省森林植物多样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湘、赣、鄂、皖四省的森林植物多样性现状和潜在危机。统计结果表明,该区植物(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估计为1万种,具古老性、特有性、稀有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该区生物多样性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诸层次的多样性均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它对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潜在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水环境与农村水环境的概念,分析了造成农村水环境危机的原因,指出了改善农村水环境刻不容缓,提出了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长江流域洪涝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数值试验。分析研究表明在长江流域洪涝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有很好的规律性:①副高脊线稳定在20~22°N;②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变化范围为95~115°E;③副高偏强.这些规律性不随时间变化,5~8月均是如此。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维持以上规律性时,会造成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增,证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的异常确实对长江流域的洪涝有决定性的影响.文章还对南亚高压与长江流域洪涝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中下游54个市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 Model)、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10—2019年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分析了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度间和市域间生态效率差异显著。(2)2010—2019年黄河中下游的生态效率评价值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升-降-升”的演变趋势,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地区两端生态效率较高,中北部地区生态效率较低的格局。(3)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全局自相关特征显著,局部空间关联集聚特征不显著。黄河中下游市域生态效率的Moran’s I值呈现“先减后增再减”趋势,空间依赖性先减弱后增加再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