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先沛 《科学通报》1959,4(23):803-803
磷矿专业会議于10月28—3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議是在全国地层会議筹备委員会的主持規划下,由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和地貭部地貭科学研究院矿物原料研究所共同負责組織的。会議的第一天是与地层会議断代专題会議結合进行,第二、三两天专业会議单独召开。会上首先由地貭研究所侯德封所长致开幕詞,他分析了中国磷矿資源及磷矿地貭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9,4(17):562-562
8月17日地貭部地貭科学研究院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人員大会,宣布了該院正式成立。大会由地貭部李四光部长作了重要指示,并由副部长兼院长許傑作了地貭科学研究院方針任务的报告。地貭部地貭科学研究院是在地貭部原有科学研究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該院的直属科学研究单位为地貭研究所、矿物原料研究所、水文地貭工程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勘採技术研究所、地貭力学研究室及地貭博物館和地貭图书館八个单位。由于地貭方面的生产工作(地貭普查和勘探等工作)本来是和科学研究分不开的,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包括着一定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因此,过去地貭部,地貭矿产公司已經进行了一些科学研究工作,但当时  相似文献   

3.
科学界动态     
《科学通报》1959,4(24):834-834
全国地层会議 由中国科学院、地貭部、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都、冶金工业部和中国地貭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地层会議,于11月14—2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来自全国有关地貭方面的科学研究、生产和教学部門的代表478人,列席175人。以納利夫金院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地貭保矿部的代表团也应邀出席了会議,并在会上致了祝詞。这次会議在經过两年多来的充分准备——組織一系列的現場会議,广泛发动准备报告和論文并編写地层对比表,正式会議前举行专題会議和預备会議——的基础上,获得了圓滿的成功。这是一次检閱我国十  相似文献   

4.
黃万波 《科学通报》1959,4(10):338-338
中国科学院第四紀地貭研究委员会,和三門峽地质勘探总队,于4月5日—13日联合召开了三門峽水库区“三门系”問題的討論会。除論文报告外,出席会议的代表們还到三门峽作了地貭旅行和現場討論。論文报告会是在北京举行的。在論文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裴文中对三門系的历史,作了詳細的介紹。三门峽地貭勘探总队賈福海总工程师,报告了他們近几年来在三門峽一带开展的第四紀地质研究工作,及一些新的发現。贾福海总工程师将三门系分为五层: 第一层,为底砾岩,由石英砂岩、石灰岩、片岩及喷出岩等组成。颜色灰白,厚度为10—60公尺。其中有冰川擦痕的砾石。  相似文献   

5.
张文佑 《科学通报》1963,8(6):29-29
地貭科学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认识地貭现象、了解地貭发展过程、掌握地貭作用的规律和成因,以服务于地下资源开发和地面工程建设。研究地貭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和成因、规律的地貭科学基础学科主要有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地层学、构造地貭学和地貌学等;研究地下资源开发和地面工程建设的学科主要有探矿工程学和采冶工程学,以及土木工  相似文献   

6.
穆恩之 《科学通报》1960,5(1):12-12
在党的“全党办地貭、全民办地貭”的号召下,地貭事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地层古生物工作也随着得到飞跃的发展。在地貭勘探及地貭測量工作继續大跃进的今天,古生物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显著。为了解决全国地貭測量中的地层問題,各地地质机构都紛紛設立了研究古生物的組織,增加了古生物研究的人員,各大学地貭系和地貭院校,也相继成立古生物专业或古生物专門化,新生力量逐漸成长,古生物工作的大軍即将形成。但是目前古生物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63,8(2):66-66
中国地貭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及第三十二屆学术年会已于1962年12月18—25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年会共收到七百多篇論文,在会上宣讀了二百八十篇,并进行了热烈的討論。这些論文包括地貭科学的各个方面,有多年实际工作經驗的总結,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有理論上的創見,是近年来我国地貭科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总检閱,它在一  相似文献   

8.
王钰 《科学通报》1964,9(9):822-822
貴州独山一带的泥盆系标准剖面,30多年来,厉經地貭学家的系統研究,尤其是通过1959年中国科学院黔南地层队的工作,以及在黔南地层現場 会議期間的参观与討論,已經基本上奠定了分层基础。近年来,地貭部、石油工业部所属各地貭队,在本区又进行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对本区泥盆紀地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9,4(12):402-402
为全国地层会議作准备的浙西地层和煤矿地层联合現場会議,已于4月18—28日,在杭州、常山、江山、寿昌等地举行。这次浙西地层現場会議的任务是通过浙西地区的現場观察,討論和解决浙江西部区域地层和煤矿地层关鍵性問題,在我国东南地区树立区域地层和煤田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地层标准剖面,为区域地质测量、普查找矿,特别是找寻煤矿和勘探方面提供可靠的地层依据。会議采取报告、現場观察、分組討論和总結等相結合的多种方式进行。对浙西区域地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問題和煤田地貭問題,共有19篇(次)报告;  相似文献   

10.
彭琪瑞 《科学通报》1960,5(10):300-300
地貭科学研究在近十年来正经历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发展,其特点是許多国家以相当强大的力量試图用实驗方法来探討和闡明复杂的地貭現象。根据实驗結果,迫使地貭科学中許多理論和观念必須重新估价,同时又发現和提出許多新的問题和理論。由于强調实驗工作,使地貭科学和其他理論和技术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不仅在地貭科学中产生一些新的研  相似文献   

11.
丁同亮 《科学通报》1964,9(9):837-837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土木建筑学会于1964年7月17—24日在辽宁旅大联合召开了施工技术学术会議,討論了提高工程貭量和建筑工程中节約木材的途径等問題。参加会議的有东北地区各有关施工、設計、科学研究、大专院校及房产管理部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員90余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工程部等有关单位也应邀派代表参加了会議。会議共收到有关防水工程、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装修工程、节約木材等四个方面的論文和技术报告76篇。  相似文献   

12.
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德振 《科学通报》1963,8(10):23-23
在工程建設的实践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复杂的工程地貭問題,其中以地貭构造問題最为突出,也比較难以解决,往往因此拖延施工期限并增加投資,若处理措施不善,还会出現一些工程事故,因之就有必要研究工程建設中的构造地貭問題。工程建設仅仅涉及到地壳結构的表层,但它仍是地壳結构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反映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59,4(20):701-701
矿物学是一门綜合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要用地貭学方法观察这种天然化合物的产状,一方面要用化学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他們的化学成分、結晶和物理性貭,然后綜合地貭学、化学和物理学理論进行分析解释。因此在实地观察以外,实驗室研究同样重要。新中国的矿物学,特別是大跃进以来的情况,充分說明了在这两方面都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一年来根据国家需要,我們的任务主要是放在稀有分散元素的矿物、鉻鎳矿和磷矿的研究上。我們和有关生产部門和高等院校配合組織了一支相当大的以青年人为主的地貭队伍,对上百的矿区和矿点进行了地貭考察和系統采集了上万件的矿石标本。短期內进行这样規模的地貭工作,尤其是比較复杂的稀有分散  相似文献   

14.
李四光 《科学通报》1959,4(18):586-5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已經十周年了。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領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决定性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輝煌成就。中国地貭工作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事业中,光荣地承担着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規模的普查勘探各項矿产資源和各項水利建設、流域規划的水文地貭工程地貭的勘察工作,并迅速地提高我国地貭科学技术水平的任务。在党和政府的領导下,全国人民热烈的支援,并在兄弟国家特別是苏联的慷慨无私的援助下,在短短的十年中,不仅逐年取得了許多新的成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59,4(20):698-698
祁連山位于我国西北部,跨越甘、青两省,它是巨大的中亚高原的一个重要的組成部分。东西长約800~1000公里,南北寬300~500公里,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山脉和谷地組成,山区內部的高度,一般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山峯(疏勒面山)达6300米。解放以前,这一巨大的山系无論在地貭上和地理上都基本上是空白地区。解放以后,随着国家对內地开发和建設工作的发展,需要在西北区找出大量的各种矿产资源。因而在祁連山曾展开了較大規模的普查勘探工作。但是,祁連山地区十分辽闊,地貭构造复杂,因而极需要对它来进行較系統的区域地貭特点和成矿規律的研究,同时对祁連山进行綜合地貭研究,还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可以补正我国过去对西部地槽地区研究的不足,从而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国一个地  相似文献   

16.
陈钦巒 《科学通报》1964,9(3):277-277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第一次校际地貌学术討論会于1963年12月17—2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正式与列席代表共73人,收到論文117篇。会議检閱了最近两年来我国地貌学研究,特別是高等学校地貌学研究的成果。这次会議按論文的性貭分为:河流地貌与区域  相似文献   

17.
孫玉科 《科学通报》1959,4(17):535-535
祖国的大跃进,在我們青年工作者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1958年大跃进中,我們参加了史无前例的西北干旱区引洮上山的水利工程工作,对引水渠道通过复杂地貭地区所需解决的工程地貭問題,如百余公尺高的岩石渠道边坡的稳定問題、大孔隙黄土渠道的湿陷及渗漏問題等开展了研究。并且采用工程地貭条件对比法,完成了600余公里引水渠道設計所需要的边坡稳定系数的初步研究,克服了目前尚不能采用理論計算方法来設計的困难。对各种类型的黄土湿陷性做了預測,对两个水庫及坝址的选定工作做了結論,其中有一个已經开始施工了。这些成果。沒有党的領导和大跃进的形势推动,青年工作者在一年  相似文献   

18.
顧功叙 《科学通报》1959,4(20):678-678
十年来地球物理採矿工作在我国无論是規模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探矿实际效果的增长,都是非常迅速的。这門在旧中国几乎已被遺弃了的冷門科学技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土地上得到了更生,蓬勃地成长起来,充分体現了党与政府对新兴科学技术的关怀与支持。地球物理探矿是地貭找矿工作的新技术新工种,是利用物理科学来帮助地貭科学仅凭地表直接观察发現不了的、陷藏于地下的矿床和地貭情况,否則人們所能找到的矿物原料一定是极有限度的。因此它应該是現代地貭找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旧中国反动政权不可能重視和发展这种工作。在漫长的一段时期里虽然石油勘探部門、地貭調查和物理学研究机构,也曾枝枝节节进行过微不足道的工作,由于規模太小,技术落后,沒有发揮任何有益于地貭採矿的作用。解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1978,23(5):316-316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的全国土壤物理专业会议,于1977年12月21—28日在杭州召开。 这次会议共收到科学论文和工作报告85篇,会上还展出了16件测试仪器,其中中子测水仪、测氧仪、微波测水仪,引起了代表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59,4(12):402-402
今年5月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举行了中苏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第三次联合学术会議。参加这次会議的我方代表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楨、考察队队长馮仲云、副队长朱济凡、陈剑飞等。苏方到会代表有:苏联科学院生产力研究委員会主席湼姆欽諾夫院士,副主席普斯托瓦洛夫通訊院士和涅克拉索夫通訊院士,考察队队长克洛勃夫博士等。此外还有中苏双方专家60余人参加了会議期間进行的各項学术活动。在这次会議中,中苏双方的专家宣读了有关經济、动能、运輸、水利、地貭和自然地理等专业方面及綜合牲研究的論文将近60篇,并且进行了热烈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