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27岁,因左足外踝下方疼痛一年,加重半个月,于1992年5月23日入院,住院号143368,该患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外踝下方出现一肿物,约3.0×2.0cm大小,触之质硬韧,椭园形,伴有剧烈疼痛,行走困难,曾来我院诊治,经门诊检查诊断为“腱鞘囊肿”给予热敷理疗、外敷中药等对症治疗,疼痛稍有缓解,肿物不见缩小,反而增大。入院前一个月,疼痛加剧,影响睡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来院行手术治疗,创口一期愈合后出院,术后病理报告:腱鞘巨细胞瘤。 出院后,左足跟部疼痛持续存在,局部肿胀,长时间站  相似文献   

2.
患者李某,女性,25岁,未婚,住院号159948,二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时有恶心伴轻度右上腹痛而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 ),下腹部平坦,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HBsAg阴性、肝功正常,尿化验未见异常,Hb125g/L、RBC 4.2×10~(12)/L、PC 104×10~9/L、1.4×10~9/L′Sg0.64、Ly0.36。血清总蛋白70.2g、L、血清白蛋白40.8g/L血清球蛋白29.4g/L总胆红素5.8μmal/L,TTT5μ/A,GPT132μ/L。 B超检查:於右侧废腔内胆囊游离而后方可见一个6.8×5.5cm类园形光团,其内以无回声为主,内侧壁有部分实质性光团,液性暗区内可见分隔光带,该光团与肝右后叶无分界,而压迫十二指肠使其变形。右肾、胆囊、胰腺、脾正常。诊断:肝右叶外生性囊实性肿物(囊腺瘤或畸胎瘤) 手术后见:右上腹部检查,于右肝前叶胆囊后方生长出一肿物,与肝脏相连,侵及十二指肠与周围粘连严重,质硬、无波动,锐性分离肿物与十二指肠,发现肿物侵及十二指肠外侧壁,内侧壁及后壁,使十二指肠已狭窄,将肿物从肝脏切除,决定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肝间叶性错构瘤。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何某,女性,75岁,住院号70270.因腹部肿物1年余,腹胀、腹痛、呕吐1周,以腹腔内肿瘤并肠梗阻于1996年3月22日人院.患者于1年前偶然发现上腹部有一鸭蛋样肿物,无自觉症状,曾行B超检查示上腹部实质性肿物,当时未经治疗,以后肿物逐渐增大.l周前出现腹胀、腹痛、呕吐,且进行性加重而急诊入院.入院体检:上腹部隆起,肿物质中,边缘不清,表面不平,有压痛,活动差,腹部无移动性法音,肛检未见异常.人院当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近肝曲根结肠处有一巨大型肿块,约30cmx20cmx20cm,呈球状,表面凹凸不平,质脆易出…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8岁、住院号202600,因体检时B超发现右侧卵巢包块1a,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0a前因“左侧卵巢囊肿”曾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月经正常。3-0-1-2。检查:生命征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约5cm×5cm×5  相似文献   

5.
例1:女43岁,病例号941725,因颈前肿物1年伴轻度疼痛半个月按甲状腺肿收入院治疗。检查见:甲状腺轻度肿大,右侧叶可触及一个直径约1.5cm圆形肿物,甲状腺表面不光滑质较硬、界线清晰、无明显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附近淋巴结不肿大。测基础代谢率正常,T3、T4正常,B超甲状腺右侧叶扫到一个0.9×1.4cm2囊性音区。B超甲状腺右囊腺瘤。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见双侧甲状腺略增表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质硬与周围粘连。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切除二块甲状腺组织均无包膜。切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宫颈癌患者Ⅰa~Ⅱb期(Ⅰa~Ⅱb)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宫颈癌Ⅱb期(Ⅱb)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均获部分缓解,并成功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余22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7例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除1例复发外,余均无复发及转移,为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化疗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例1,患者26岁,已婚,孕1产0,因患葡萄胎行清官术6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0天,自感全身畏寒鼻塞不适,检测尿HCG阳性,作妇科检查子宫略增大,质软,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阴道未见紫兰色结节.B超检查提示子宫6.9cm×3.6cm大小,宫腔内无异常回声,子宫底偏右上方见3.6cm×2.7cm的强回声光团,其内可见多个暗区.胸部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住院治疗.以5-Fu及更生霉素联合化疗七天为一疗程,共进行三个疗程.化疗完毕查血β-HCG仍大于320国际单位/毫升.一月后又进行5-Fu250毫克宫颈注射,每周一次共五次,同样测血β-HCG仍大于320国际单位/毫升,并多次B超检查提示子宫底部2.5cm×1.2cm混合光团向肌层深入.考虑单纯化疗效果不佳,故决定手术.术中见子宫底右上方3cm×3cm向浆膜层凸出,表面呈紫兰色,质软,双侧附件均正常.因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即行病灶剔除术.首先在其病灶周围注射5-Fu50毫克后,再挖出陈旧性血块及水泡状组织约5克全部送病检,病理报告葡萄胎样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增生,结构完整.手术顺利,术后五天检测血β-HCG正常,病人鼻塞、全身畏寒症状好转,随访至今血、尿HCG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2岁,生后即发现右膝关节僵硬,渐出现跛行及足部畸形,曾在外院行石膏矫正无效和来我院治疗。其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无阳性家族吏。检查:智力发育正常,头面,胸、腹及脊柱无畸形,活动范围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所见。右下肢明显萎缩变细,右小腿肌腹挛缩,触之较硬,皮肤硬、韧、增厚而无弹性。皮肤感觉正常。右膝关节伸为0°,屈为60°,活动范围为0°(?)60°。右足马蹄内翻畸形。右髓关节外展受限,Ortolani氏征阳性,Allis氏征阳性。骨盆平片显示:右髋臼发育不良,髋臼指数35°,右股骨头发育小并向外上方脱出。入院诊断:右下肢多畸形先天性关节挛缩症,合并马蹄内翻足及髋关节脱位。为纠正右髋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并蛙腿石膏和贝氏位石膏固定9个月,治愈后马蹄内翻足行内侧软组织松解,跟腱延长,腱膜切断及距骨、骰骨松质骨切除的手术方法,造成中空的软  相似文献   

9.
良性基底细胞腺瘤已有许多报导,很少有关于恶性基底细胞腺瘤的报道,而原发于上颌关于恶性基底细胞腺瘤的报道,而原发于上颌窦的基底细胞腺癌更为少见。 我科曾收治1例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早期出现在侧上颌后牙麻木,随肿物生长,面部及腭侧膨隆造成面部畸形。肿物生长迅速无疼痛感,粘膜表面光滑,无破溃,既往健康,系统检查正常。患者颌下区有一直径0.5cm质软,活动度好的淋巴结。X光所见:患侧上颌窦混浊增大,全部为肿物占满窦壁广泛破坏,眼眶上部及筛窦、蝶窦未受侵及。 治疗经过 在全麻下行患侧上颌骨及肿物摘除术,右大腿中厚皮片移殖术,术后病理回报为:上颌窦基底细胞腺癌。病理表现为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供应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按门诊编号随机分为保留子宫血管的STHMUV组(研究组,n=50)及传统次全子宫切除SROU术组(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及残端息肉情况,同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 a,2 a抽血化验检查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变化,并进行围绝经期症状观察.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及残端息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症状几乎不出现;对照组术后FSH,LH明显升高(P0.05),E2降低(P0.05),围绝经期症状出现较多.结论 STHMUV术组在卵巢激素分泌方面的影响不如传统SROU术组明显,该术式对保留卵巢功能、延缓卵巢早衰的出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以及局麻下行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7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病人均在局麻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口服孕三烯酮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10~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明确后,累及腹壁筋膜及以上的异位症病灶可在局麻下彻底切除,安全可行.术后用药3~6个可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2.
<正> 病史简介:患者26岁,婚后4年多曾两次产顺两子,母子平安健康。1992年6月做绝育术时,剖腹后只找到一侧输卵管并结扎。术后9个月停经两个月后,出现妊娠早孕反应。经当地医院B超检查诊断为双子宫双受孕,行人工流产术,手术时探及右侧子宫较深,未敢继续手术。随后即转市保健院。再次B超检查,确属双子宫双受孕,住院7天,使用雷夫奴尔宫腔注射等措施,人工流产没有成功,建议剖腹切除子宫。1993年3月31日上午转入我院门诊部。  相似文献   

13.
葡聚糖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葡聚糖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随访观察术后症状缓解、子宫和肌瘤缩小的程度。结果显示30例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在有症状的27例中,24例(88.9%)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月经症状改善最为显著。子宫及肌瘤体积行UAE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彩超复查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平均缩小率分别为17.42%、27.95%、42.86%和24.2%、38.0%、56.15%。这表明,采用葡聚糖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5岁,因发现腹部肿物二个月而入院,无发热,无腹痛及血便,二年前曾在我院耳鼻科行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平坦,右下腹可触及3×2cm~3大小的肿物,质韧,移动(-),有压痛,肠鸣音亢进B超及结肠钡灌提示为结肠癌,术前耳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1年前始发现左颈中部一无痛性肿块,经消炎治疗无效于1993年7月入院。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可触及一约4×3×2cm肿物,质中,无压病,固定,表面欠光滑,不随吞烟运动。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颈胸片正常。细胞学穿刺未见癌细胞。入院诊断:左颈肿物。在局麻下行左颈肿物切除术,取左顿小“L”形切口,见肿物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肌肉及预内静脉略有粘连,小心分离,将肿物全部切除,并切除部分颈前肌术中出血约100ml,切除肿物约3×3×2cm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现经手术病理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洪某某,女20岁,农民,住院号132。7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腕部有一肿物,约有鸽卵大小,触之轻痛,未介意,近一月来肿物逐渐增大,阵疼痛,活动尚可,于95年1月入院。 体验所见:发育良好,营养中等,神志清,心、肺腹部,均正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骨科检查:右尺骨小头部肿胀,压痛、叩击痛、肢二、三头肌腱反射及桡骨膜反射正常。临床诊断,右尺骨远端骨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结合我科临床对麦默通微创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适应症进行总结.方法: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活检术前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292例,共计1 055个肿物.结果:B超探视下肿物完整切除,切除肿物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686个,乳腺腺病253个,乳腺囊肿病6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9个,乳腺癌12个,低级不典型增生1个.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均无感染、皮肤破溃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8%.结论:麦默通微创技术可作为B超探及的乳腺良性占位切除手术的首选方式,并可作为亚临床乳腺癌的活检方式.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 ,30岁 ,因下腹隐痛半年于1996年3月11日入院。妇科检查 :外阴产型 ,阴道畅 ,宫颈Ⅰ°糜烂 ,子宫增大如孕40d大小 ,左附件区扪及不规则包块 ,大小约12cm×8cm×6cm ,不活动 ,右附件正常。B超提示 :左卵巢囊肿。术中见子宫大约9cm×7cm×5cm ,大网膜与腹膜盆壁粘连 ,左侧卵巢大约10cm×8cm×8cm向阔韧带伸长 ;右卵巢大约5cm×5cm×4cm ,形状不规则 ,盆底及腹腔见多个包块 ,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盆腔囊肿剥除术。临床诊断 :卵巢囊肿。病理检查 :带双附件的全切子宫1个 ,子宫大小8 3cm×5cm×5cm ,切开子宫见宫内膜光滑 ,宫腔有1枚…  相似文献   

19.
患者,26岁,住院号72941,因引产术后6小时,剧烈腹痛2小时于1993年2月13日入院。该患因停经8个月,自觉胎动消失一天于2月10日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音消失诊为“死胎”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应用雌激素三天,于2月13日上午行羊膜腔内注入雷水引产。术中经过顺利。术后患者自觉腹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近2小时疼痛加重,不能忍受,故急转入我院。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患者于胎动消失腹部坠痛,且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卧床休息后,上述症状消失。入院查体:KT37.4℃、P80次/分、BP14/10Kpa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子宫底剑突下三指,胎心率未闻及,B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死胎。临床诊断,胎盘早剥,死胎。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后壁底部及部分前壁,约子宫体面积的4/5呈紫色,剖宫取胎后,见胎盘位于子宫底部,胎盘后有血肿,取出疑血  相似文献   

20.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淋巴结肿大,故常被误诊为慢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核。我科曾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高某某,女,39岁,住院号24614。因左颈部肿物疼痛伴发热一月入院,一月前患者发现左颈部有一肿物,如鸡卵大小,疼痛.自述发热,在家自服头孢氨苄(量不详),症状不缓解。故来我科就诊,门诊以“左颈部淋巴结炎”收入院治疗。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肥胖体形,表情痛苦,体温36.5℃,血压13.5/11kpa。心肺正常,全身其它检查未见阳性体征。颌面外科检查,左下颌体部.左颌下区及左颈部上1/4隆起,范围11×7×5cm大小,皮肤发红发亮,皮温高,质硬,无波动,边界较清楚,不活动,触压痛阳性。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口内查:(?)残冠,叩痛(一)。咬合关系良好,颌下腺及腮腺分泌正常,导管口无红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