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吸光度线性扩展测定钆的方法.在270~280nm 之间所作吸收曲线,显示272.8~274.6nm 间的峰高和钆浓度呈线性关系,可以用来测定钆的浓度.使用10~100mm 的比色皿,可测定7.5×10~(-5)-6.0×10~(-2)M 范围内的钆.和钆等浓度的 La、Pr、 Nd、Sm、Tb、Dy、Er、Tm、Yb、Lu 和 Y 对测定不产生干扰.Eu、Ho 等含量小于1∶1时也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将国产751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计算机联用,通过计算机对光度计的控制和数据采集,采用扫描三步法,完成了自动化波长扫描。将改造后的仪器与智能化软件REES联用,充当REES化学知识处理的执行手段,形成智能化分析仪器系统。  相似文献   

3.
催化快速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CO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耗氧量(COD)是评价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均采用回流法作为标准检测方法.但回流法需用药品量大、时间长,不能进行批量分析,而且汞盐和银盐用量多,既增加检测费用,又带来环境污染.采用催化快速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的COD,其优点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成本低廉,而且节约化学试剂,能够进行批量分析,特别适合纺织、医药、轻工、机械、环境工程和科研等单位使用.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测定的标准偏差小于1.1%.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判断化学需氧量(COD)滴定终点的新方法——光度滴定法,分析比较了光度滴定法和现有国标法的区别。试验结果表明:滴定终点红褐色溶液最佳吸收可见光波长是510 nm;滴定反应速度不影响光度滴定终点的确定;光度滴定曲线能够较好地确定滴定终点;实际水样测定中,国标法和光度滴定法的滴定终点判断误差分别为1.12%和0.84%;光度滴定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0%,与国标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光度滴定法以光学的角度判断COD的滴定终点,避免了国标法的视觉判断误差,为未来检测仪器的全自动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谷胱甘肽片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考察了谷胱甘肽在不同pH溶液中的紫外吸收。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稀释液,在230+1nm下测定谷胱甘肽片的最低检出限为2μg/mL(6.5×10~(-6)mol/mL);在5~60μg/mL内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37%,n=5)。与其它分析方法比较,测定结果一致,而操作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6.
7.
探讨了传统的模拟式实验分析仪器表数字化改造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医用516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数字化改造实例。  相似文献   

8.
虚拟紫外分光光度计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结合计算机软件,阐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构建方法,解决了精密仪器少、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时进入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胶束增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亚硝酸根与2,3-二氨基萘反应生成1-[H]-萘三唑在紫外区的显色,反应体系中加入TritonX-100与β-环糊精混合溶液后,吸光度增强,建立了测定有色食品中微量亚硝酸盐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65nm,检出限为6.9×10-4mg L,线性范围为0.02-0.2mg L,用于有色食品中微量NO-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溶液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来表示,培养基或环境中的pH对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因为环境的pH会影响到细胞膜所带的电荷,从而引起细胞对营养物质吸收状况的改变.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程度,而对细胞施加间接的影响,改变某些化合物分子,进入细胞的状态,从而促进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通常可以在一个较宽的pH范围内生长,但都有一个最适pH,在最适pH范围内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4个不同pH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应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以及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4个不同pH下两者结合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和结合距离(r)等参数.其结果显示:4个pH下,BSA与洛美沙星均能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洛美沙星与BSA间结合距离均小于7 nm;pH对两者的相互结合具有一定的影响,在pH4.9时洛美沙星与BSA结合常数最大,结合距离小;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不同介质中洛美沙星对BSA的构象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向日葵(Helianthus annnus)的根系分泌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PCP方法。实验结果如下:最佳吸收波长为215nm;标准曲线方程为Y=0.1269X+0.1193,r=0.9997;方法检出限为0.025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1.01%~104.98%,相对标准偏差低于0.3%。可见,利用此方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体系中PCP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宜于研究植物修复过程中五氯酚的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仪器设备在高校教学科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因此,了解仪器设备及其日常的一些注意事项显得格外重要。总结了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维护与保养方法,特别是常见故障排除的心得与经验,旨在为更好的使用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采用紫外分光光计法对水中总氮含量进行测定的实验研究,通过用标准曲线、加标回收、标准物质等进行的一系列测定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二甲基亚砜/水溶液紫外吸收标准曲线,分析了聚乙烯醇的PVA/DMSO/H2O凝胶在蒸馏水中浸泡时DMSO的迁出速率,同时对PVA/DMSO/H2O凝胶在水和盐水中浸泡的质量和体积稳定性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DMSO从水凝胶中迁出的速率很快,在第4d内便已迁出约80%,第14d接近平衡. PVA/DMSO/H2O凝胶在水和盐水中浸泡时,样品的质量和体积在初始时均迅速增加,达到最高点后迅速减小继而缓慢减小,最后接近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黄海南部海水中COD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黄海南部海水实际的环境条件,对排海尾水中主要污染物COD在不同的温度、COD质量初始浓度、pH值和Clˉ质量浓度下于海水中的降解进行正交组合的实验研究;应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定量化地进行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建立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参数的回归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统计学假设检验进行模型的显著性验证,以正交实验结果为基础,进行COD降解的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影响的主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OD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温度、COD质量初始浓度是影响COD降解速率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内酯酮的紫外分光光度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雷公藤内酯酮的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在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的pH=6.5的B-R缓冲溶液介质中,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23.00nm,在0~12.43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0266 0.0653C,相关系数γ=0.9964%,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94%~100.18%.相对标准偏差为:4.43%.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植物酚类油田化学品的络合-光度滴定特性,提出了利用络合-光度滴定曲线来计算植物酚类油田化学品中混合态酚类组分相对含量的新方法;实验中用改性的混合态兴安落叶松树木酚类化合物为滴定样品,Ba(OH)2水溶液为滴定剂。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混合态的植物酚类磺酸盐型油田化学品经络合、氧化、缩合及交联等多步化学改性后,酚类组分化合物中的木质素与多酚化合物之间的结合显著增多;各种酚类化合物组分的含量存在一个适宜的配比,在此适宜配比下,酚类组分化合物中的木质素与多酚化合物之间的结合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MRS琼脂培养基和BCP培养基为载体,通过目测茵液浑浊度及生长状态,测定菌液OD600值和培养终点时的pH值,对从乳制品中分离出的乳酸茵的生长温度及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加缓冲液的培养基中,在pH为6.5~8.5、38℃培养时,所有茵株生长良好.当环境条件超出这一范围时,乳酸茵生长受到抑制.从OD600值可以看出,实验分离到的10株茵最适pH都在6.5左右,最适生长温度在38℃左右,但pH值与温度的范围在各茵株间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质pH 值对肯霉(penicillium)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2~7.5的条件下,对青霉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形成最为有利;但当pH超过9.5或低于4时,青霉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