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也是亦步亦趋,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对于交通的规划需要的是谨慎科学的方案,才能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城市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也迎来了汽车时代这一个崭新的交通时代,而汽车的增长速度已经完全超越了城市的建设速度,两者失去了平衡导致了多种问题的出现,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交通拥堵。管理人员用各种措施应对但是都收效甚微。认识我国城镇交通建设的发展,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青海商业格局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承继性,对外贸易曾长期处于出超,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趋于一致,商业逐步具有官僚资本垄断特性。城镇发展基本上与商业发展同步,政治中心的确立和交通线路的转移成为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矿业开发和自然灾害在城镇发展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城镇发展坎坷,起伏较大,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弱。  相似文献   

3.
关中地区地处陕西省中部 ,行政范围包括西安、铜川、渭南、宝鸡、咸阳等5个地级市 ,面积5.55×104km2 ,1997年底总人口为2085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552.6万人。该区主体位于渭河冲积平原(北部包括渭北旱塬 ,南抵秦岭北麓)、陇海铁路沿线 ,区域经济比较发达 ,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一、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1.科技和智力资源密集 ,劳动力素质较高关中地区目前拥有各类技术人员65万多人 ,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约13万余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机构涉及到工农业、科技情报、交通通讯、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广西城镇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在分析广西城镇发展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新世纪广西城镇现代化发展战赂构想,提出在2020年广西城镇化水平达到40%的战赂目标,对广西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作了阐述,并分析了广西五个中心城市发展方向。最后提出若干实施现代化发展战赂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兰州市域小城镇建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时空特征。就区域交通发展对市域城镇布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发挥区域交通优势,依托快速交通网络构建兰州都市圈,参与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系统与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衡阳市城镇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区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地域城镇体系建设与布局的战略构想,并对有关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为我国地区城镇发展与布局的总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甘肃生产力布局与甘肃城镇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现代生产力布局的基础主要是依托资源、交通优势和特殊的区位及战略地位,基本属于实体性生产力布局,对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相对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8.
杨晨 《科技信息》2012,(21):149-150
本文从关中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关中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适宜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稿旨在探究近代华北乡村新式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弊端。近代华北乡村新式教育是在同旧式教育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忽视教育的观念是其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经过长期积累演变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俗。自晚清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反复涤荡,时至民国时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已出现了显著的变革,地处内陆的陕西关中地区同样经历了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的极速变迁,其中婚姻礼仪风俗因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婚礼风俗既有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也融入了大量现代文明的元素。这缘于传统婚礼风俗有其稳定生长的土壤,与此同时,新的文化元素也推动了关中婚礼风俗向更加开放和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区域内城市间的竞争程度及变化情况。方法运用生态学中生态位及生态位重叠模型计算城市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以关中地区为研究范围,根据2004年39个工业行业产值数据,计算出关中地区4城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论 (1)关中地区4个城市生态位宽度形成3个类别,分别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其中,西安市生态位宽度最大,所占据的资源空间最多,其余两种类型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所占据的资源空间逐渐减少;(2)关中地区4个城市生态竞争缓和,竞争中形成西安市处于优势地位,宝鸡、咸阳次之,铜川位居最后;(3)西安和咸阳、西安和宝鸡、咸阳和铜川城市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互为可能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2.
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旅游中心城市及其中心性要素的界定,选择表征旅游中心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城市旅游发展现状与城市旅游服务水平的11个指标,建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定量分析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加合法模糊评价模型求算出各旅游中心城市的中心性综合分值,再结合各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构建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3级等级体系;提出该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措施,构建"4大旅游中心城市-交通线路-品牌旅游区"的点、线、面组成的空间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3.
保障河流生态基流,保护河流生态环境。通过对傍河城市降雨资源的调蓄,减少城市生产生活对河流径流量的索取,从而保障河流生态基流量。借鉴国内外城市降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提出了傍河城市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的基本原则。计算出不同频率年可利用降雨量与城市总用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的比例关系。从3方面提出了傍河城市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的方法。城市降雨资源化后可以极大地满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即使在枯水年和特枯年,城市降雨资源量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保障率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贵州毛南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时,偶然收集到一批藏于农户家中的民间文书,文书时限集中在清末民初,其中有几份民国时期的“诉讼文书”,对了解、研究贵州毛南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及法制状况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现仅选一份诉讼文书并以相关文书为佐证分析贵州毛南族地区当时的社会概貌.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碳排放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交通运输碳减排区域划分进行研究,提出公平性、可行性、效率性及优先性4大原则。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构建碳减排区域划分指标体系,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碳排放水平3大影响因子,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铁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货物周转量以及货运总量等10项指标,以2009年30个区域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主成分分析法及系统聚类法对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碳减排区域按照碳减排潜能划分为优化、重点、积极及限制碳减排4类区域;碳减排潜能呈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变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的碳减排潜能最大,是碳减排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交通运输由高速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发展定位、功能作用、主要矛盾、发展重点、供给能力、服务水平、技术条件、制度体系等维度研判,交通行业生产力水平已经取得系统性突破,步入了由交通大国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军的阶段性跨越。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迈向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的宏观特征,体现在:交通运输供需基本面持续旺盛,具备抢占科创高地的比较优势,客货运输需求呈现分布广尺度、结构复杂性和层次多样性,资源、资金等要素投入趋紧,新发展格局下运输格局变化不确定性加大,基本国情决定了运输结构性问题将长期存在。提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提升网络效率和服务品质,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创新发展智慧交通数字交通,全方位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关中农村地区产业集群的萌芽状况,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及其未来发展战略。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和城镇化等相关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产业集群已经在关中农村地区初步萌芽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以产业集群为关中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道路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有效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新加坡实施后,目前已在世界上10余个大城市成功运营。与此同时,道路拥挤收费的理论、目标、技术和财务等方面也处在不断的深化和调整的过程当中。鉴于目前中国大城市交通状况的日益严峻,有必要对世界范围内的道路拥挤收费做出全面概述,从中提取适合不同城市实施道路拥挤收费的共同特征和经验教训,为中国实施道路拥挤收费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关民国广州地区旧体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诗人诗作的个案研究,这方面主要集中在名家大家之作。二是诗人词人的群体研究,数量不多,从文献整理和文学研究上都还有许多可开拓的空间。三是诗词理论研究,这方面更受关注,研究成果显著。四是文学史论中的诗词研究,比较零散,尚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绿色交通当前的发展态势,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了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绿色交通的发展应该关注各城市、各地区的差异化特征,并需要在不断应对新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交通与用地布局的协调性,同时应全力优化交通结构,关注细节,建立"公共交通+慢行"主导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